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中卫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童孙未供耕织”中带点字正确解释是(            

    A.剖开

    B.脱下

    C.理解,懂得

    D.演算

  • 2、审题眼:下列对“漫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 B.一般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

    C.最终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 D.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会让我们有所思考

  •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面色凝重地坐在窗前。(神态描写)

    B.如果举了手,王老师会喊我吗?课后李悦会不会嘲笑我?(心理描写)

    C.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外貌描写)

    D.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神态描写)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比一比,再组词。

    魔(绮(

    磨(倚(

    ( ) 贡(

    排(责(   )

  • 5、按原文填空。

    1、将军俑______,头戴金冠,_______,手握宝剑,_______,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______________行进。那_______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_______

    2、课文从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兵马俑的,课文第四至第九自然段分别描绘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样子。

  • 6、阅读《从军行》,回答问题。

    1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

    A.边塞诗 B.田园诗 C.山水诗

    2描写戍守之地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写了三个地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地域广阔。

    3“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中体现战斗频繁、激烈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从军行》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用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孤城戍守的悲凉。

    C.本诗结尾融情于景,气象雄浑,含蓄丰富地表达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 7、看拼音,写词语。 

    yòu huò______ pài qiăn_____ xiǎng yǒu shèng yù_____yán zhèn yǐ dài ______

    huā bàn_____ luǒ lù______ huà xiǎn wéi yí__________ shén cǎi yì yì_____

  • 8、读拼音,写词语。

    shī fu shuāi jiāo líng zhī pài tóu xián ji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    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    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   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      就没了气。

    1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2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揩揩眼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些选项不能体现出一个人吝啬的特点(        

    A.她的衣裳穿了很多年,如今都洗的发白了。

    B.老太婆心想:“我宁可把鸡蛋放臭了,也不给别人吃”。

  • 10、阅读

    醉在自然的天堂里(节选)

    来草原不到塞罕坝走走,就不能体会到草原的真正含义。

    塞罕坝的秋天,格外迷人,眺望坝上,亭亭玉立的白桦树,挺拔苍劲的落叶松……一片片松涛林海立时奔收眼底。林间草地,百花争妍,观“百花坡”,游“月亮湖”,《还珠格格》外景地“黄花滩”寻踪,别有一番情趣。绿茵茵的草滩上,跳动着一丛丛的“小火葙”,那就是被乾隆称之为“恰似金钉钉地”的金莲花,它可以入茶消炎败火。漫山遍野的金莲,像漫天的繁星抛洒在无边的绿色地毯上,组成了一幅幅巧夺天工的图画。塞罕坝星罗棋布的湖泊,蜿蜒如蛇行的河流令人流连忘返,而遗存的将军泡子,塞北佛石庙,十二座连营等古迹令游人怀古幽思。“到坝上不去练兵台,不能算领略了草原风光;到坝上没到将军泡子,懊恼比地平线还要漫长”,诗人在青松白桦间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辽阔的大草原,昔日是乌兰布通的古战场,我们在《康熙大帝》电视剧中就见到过,康熙曾在这里平定了噶尔丹叛乱,而今这里成了水草丰茂的御道口牧场。沿坝上草原,越过界河进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亲身感受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的壮美与纯净,徜徉于绚丽多彩的草原花海,绿草遍野,天蓝欲滴,云花清秀,野芳幽香,草原风光旖旎,令人心驰神往。

    驰骋塞罕坝,红山骑军马。“红山”是驻京军区训练军马的基地,是清朝三代皇帝木兰秋弥狩猎的地方。在这里挑选一匹骏马策马飞奔,驰骋坝上,全心领略策马扬鞭的疯狂感觉。暮夜,围聚在熊熊的篝火旁,品尝烤全羊的美味,夜宿蒙古包,体验马背民族的民俗风情。

    坝上草原,花之海,草之巅,回归自然的天堂,让人企盼,让人陶醉,让人永远思恋。

    【1】“蜿蜒如蛇行的河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

    【2】选文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塞罕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选文第三段中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呢?

    ____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

    【5】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用一两句话给我们描述一下吧。

    ____

  • 11、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于是,他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方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摩拳擦掌:________________

    (2)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_

    3这三场比赛后,田忌第一次的神态是________,第二次的神态是_________,第三次的神态是_______________

    4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比赛结果是:田忌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

    5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52张报纸

    袁老师心情不好,因为丢了一张报纸。

    报纸是在班上丢的。那天,班上出黑板报没有材料,袁老师便从学校图书室借了几张报纸。谁知,取回来的时候却少了一张。袁老师本以为是某个学生拿去看,忘了还,也没太在意。但后来,他几次在班上问起报纸的事,都没人吭声,才知道,报纸bú yì'ér fēi( )了。

    其实,袁老师绝对不是那种吝啬到一张报纸都斤斤计较的人。袁老师是很大方的,只是这报纸是学校的。图书室也催了好长时间,袁老师实在是过意不去。

    同学们七嘴八舌开了:“袁老师,您需要的是哪份报纸?我家或许有。”“袁老师,您说是什么报纸,我可以去报社邮购。”……袁老师有些感动,但他还是坚决地说:“你们都别说了。报纸不重要,我只希望拿了报纸的同学能给我一个解释,丢了还是怎么了,我不怪你。我是你们的老师,教你们知识,但更需要教你们做人的道理。”一整天,班上都在议论那张报纸,也有许多同学向出黑板报的同学打听,看着袁老师急,大家也急。

    当天夜里,班长王小明来到袁老师家中。“袁老师,那张报纸……是,是我拿的。前些天见您要得不紧,我以为无关紧要……现在,我把它带来了……”

    袁老师看了看报纸,沉默了片刻,说:“谢谢你这么晚还将报纸送来。快回去吧,学习要紧。”

    出了老师家门,王小明很nà mèn(   )儿:自己准备的台词怎么一句也没有用上?老师怎么一点儿也不怀疑他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呢?而且,自己来时,怎么好像看到班上的“捣蛋鬼”张强正从老师家出来?

    接下来一个多星期,没人再提那张报纸。

    班会课。大家都低着头。袁老师很平静地说:“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看一样东西,请大家都抬起头来——

    这时,袁老师捧出一叠报纸,声音有些颤抖:“上个星期,我一共收到了52张报纸……”袁老师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台下52双明澈的眼睛里也有异样的东西在闪烁。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1)形容过分计较琐细的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

    (2)与急切的、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中“自己准备的台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中加点词“异样”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一个“捣蛋鬼”张强从老师家出来的细节。请你展开想象,续写出张强当晚与老师见面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屈的腿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的。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之中出现了一位军人。①他上身穿褪了色的军绒衣,下身穿绿军裤,一条裤腿却空着。他拄着一副拐杖,依靠着他那仅有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回荡。

    我与他虽然素不相识,不知怎的,却情不自禁地跑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您歇一会儿吧!”“不,还有两圈。”回答声伴着喘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用力太猛,一根拐杖倾斜了一下,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的!”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②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撑着地面,艰难地挪动身躯。③军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此时,它显得特别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军人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虽然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

    望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和那一条不屈的腿,我觉得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我想,前天,他曾在运动场上奔跑;昨天,他曾在炮火中冲绎;而今天,他失去了一条腿,然而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素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文章第2自然段,军人的回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的原因是( )

    A.军人说话结巴,语无伦次。

    B.军人的回答声伴着喘气声。

    C.军人说话很难听。

    【3】“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子①②③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该句所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著(zhù,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一一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莱。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这段话写的是_____的场面,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_,让大家开心。

    2众人为什么“先还发证”,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着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笑的情形

  • 15、   课外阅读

    悠悠寸草心

    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料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从来没有过。青年老实地回答。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了我10元钱。

    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青年虽然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然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大学。直到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回来。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

    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

    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寄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了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大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诸如此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安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青年为什么要给母亲洗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年在给母亲洗脚时,是什么使他潸然泪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天,青年如约去了那家大公司,社长聘用了他,你从中知道青年应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悠悠寸草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全部的爱,那个青年也懂得感恩,回报母亲的爱。读着文章,不禁让你想到了哪句关于母爱的诗?请把它写下来。如果想不出诗句,写一两句自己读后的感受也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宝琴叫丫头做起一个大蝙蝠来。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 )在地下 ,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 ) 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1】在文中的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2】你觉得他们放风筝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

     

  • 17、片段阅读

    刘姥姥进大观园( 节选)

    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有改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

    【2】读了选文,刘姥姥给你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说说你最喜欢谁的笑,这笑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请你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作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1】选段选自明代文学家_________的《西游记》,其中的“妖精”指的是_________,他是_________的儿子。

    【2】赏析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

    走进农村留守儿童

    【材料一】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2013年,全国妇联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中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而2016年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统计认为,全国不满16周岁、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

    【材料二】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材料三】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1】从材料一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指的“隔代教育”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无人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

    (2)留守儿童和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 )

    (3)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学习问题。( )

    (4)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 )

    【4】针对材料二的调查结果,请给学校的留守儿童工作提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拟定两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标语。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难道不耐人寻味吗?(改成陈述句)

                                     

    2.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不能不感到吃惊。(改成肯定句)

                                     

  • 2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双重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改为“把”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根据古诗诗意,展开想象,请把《四时田园杂兴》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