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句是( )
A.毛主席知道毛岸英光荣牺牲后,忍着悲痛做出了不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的决定,表现了他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B.方志敏投身革命十余年,身为高官,却不奢侈;经手巨款,却清正廉洁,这与国民党官兵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C.“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句在全文中共出现四次,反复强调,把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描绘出来,也表达作者对荷兰的喜爱赞美之情。
D.刘伯承在右腿负伤的情况下拒绝使用麻醉药,忍受巨痛接受手术治疗,真不愧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2、他大声地______着,好像没有犯任何错误似的。( )
A.讨论
B.辩解
C.证明
D.辩论
3、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王懿荣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甲骨文。
B.因这些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
C.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字。
D.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是清代的王懿荣。
4、比一比,再组词。
碟_____ 飘_____ 愉_____ 啃_____ 烁_____
蝶_____ 漂_____ 榆_____ 肯_____ 砾_____
谍_____ 瓢_____ 渝_____ 恳_____ 乐_____
5、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
这段话是对宝玉和探春的_____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宝玉_____的性格特点。
6、比一比,再组词。
妒( ) 曹( ) 惩( ) 寨( )
护( ) 糟( ) 征( ) 塞( )
7、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的诸葛亮、______的武松、______的林黛玉和________的孙悟空。
2.《鸟鸣涧》是_____代诗人_______的作品,古诗中运用反衬的手法描写山中宁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ABB式的词语填空
雨停了,(________)的白云在(________)的空中飘着,郊外的小池塘睁着(________)的眼睛凝望着美好的天色。(________)的青蛙蹲在(________)的荷叶上唱着动听的歌曲……好一个清新美丽的世界啊!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摔跤(节选)
起初,A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B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文中加点的词表现了小胖墩儿_______的特点。
【2】选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比喻句,A处形象地写出了小嘎子_______的特点;B处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要体现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三 峡 之 秋(节选)
每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 闪烁)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亮 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情 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边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就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迅疾 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1】用“?”选择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蟒”是 结构,偏旁是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声母M,再查音节 。“蟒”的意思是 。
【3】根据选文内容判断正误。
(1)三峡早晨的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
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
(2)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
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
(3)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翻滚奔腾的长江突然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
小溪,显得温柔可爱。( )
【4】“整个峡谷波光荡漾。”请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把这句话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对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毛主席的内心独白,他多么希望毛岸英能像前几次一样,平安回到自己身边啊!
B.省略号的运用,突出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
C.这两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慈爱的父亲形象。
D.这是对毛主席的语言描写,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2】读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句话是对毛主席接电报后的____________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主席失去爱子后________的心情。
(2)那一刻,作为父亲,毛主席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长出( )。不管遇到( )还是( ),不管遇到( )还是( ),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动摇。
(1)按课文内容填空。(5分)
(2)第1 句话说了白杨树( )的外形特点。第2句话说明白杨树( )和( )的内在精神。(9分)
(3)爸爸不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更重要的是在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采用的是( )的写法。(4分)
(4)用“不管……不管……总是……”写话。(5分)
13、课外阅读
诚 信
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我不买。”绅士一边回答一边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您先拿上火柴,我去给您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英镑快步跑开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得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问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您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绅士去了男孩儿的家,两个男孩儿的继母在照顾受了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儿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被男孩儿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生父母已过世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1】解释词语。
(1)褴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卖火柴的小男孩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没有按时把零钱给那位绅士。绅士被卖火柴的小男孩儿的______________深深打动了。
【3】文中卖火柴的小男孩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绅士毅然决定把两个小男孩儿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想对卖火柴的小男孩儿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重点段落品析。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 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 )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 )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 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1】孩子怎么反击猴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边……一边……”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孩子为什么会遇到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一句话赞美一下狼牙山五壮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 )的月光 ( )的翡翠 ( )的交响曲 ( )的山野
( )的柿子 ( )的水墨画 ( )的歌儿 ( )的喉咙
【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 )
(2)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 )
(3)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 )
(4)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 ( )
【3】缩写下面的句子。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在江苏南京举办。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引得古今诗人画家赞美,更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成为文人雅士的象征。
材料二:国内较知名的梅花专类园植梅规模对比
园名 | 植梅面积/公顷 | 品种数量/个 | 梅花数量/万株 |
南京梅花山 | 102.2 | 350 | 3.5 |
武汉东湖磨山梅园 | 53.3 | 320 | 2 |
无锡梅园 | 54.1 | 140 | 1 |
青岛梅园 | 53.3 | 130 | 2 |
材料三:梅花图
【1】根据你了解的梅花的特点,为材料三的国画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 )
A.国色天香 B.冰姿玉骨 C.亭亭净植 D.娇艳动人
【2】阅读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的举办地是湖北武汉。(________)
(2)梅花受到人们喜爱,不仅因为它清雅俊逸的风度,还因为它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________)
(3)南京梅花山的植梅面积、品种、数量等在国内较知名的梅花专类园中都是最大的。(________)
【3】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已是悬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句诗句中梅花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父亲的菜园
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父亲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一个星期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过的黄土地。
父亲还没来得及整理他新辟的菜园,一场暴雨说来就来了。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他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来。
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看着新菜园终于被开辟出来了,父亲笑了。
【1】解释下列词语。
(1)狰狞:__________
(2)气馁: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展现——______ 气馁——______ 可怖——______ 边缘——______
【3】你能理解父亲为什么笑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乘上阅读快车。
两茎灯草(节选)
①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②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选文主要通过对严监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生动刻画了严监生________的特点。
【2】下面是对人物心理活动展开的想象,放在选段中哪一处合适?请把序号写在文中括号里。
A.亏你还在我家待了这么多年,我的心思你一点儿也不知道啊。
B.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不是两个亲人,而是两茎灯草呀。
C.不要点灯草,费财呀!要点的话最多只能点一茎!
D.到底还是你明白我的心思,挑掉一茎,我就放心了。不然,我死不瞑目啊!
E.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浪费的就是银子呀!我的银子呀!
【3】这篇短文的题目还可以拟为:__________________。
20、缩写句子。
(1)红军的主力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2)那小巧的扁桃状胸针上烫着金光闪闪的字。
(3)全场观众对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呼喊
(4)扬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21、缩句
(1)大象曾经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地为泰国人做工服役。
(2)在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间的斑马。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人,能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永不停息地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新高度,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改写成陈述句:
2巧克力、压缩饼干冻得像鹅卵石一样坚硬,难以人口。
写一个比喻句:
3.事业与我同在,亲人与我同在,祖国人民与我同在。
写一个排比句:
23、按要求写话。
下面是《堵车》的一段场景描写的开头句和结尾句。读后,请你把堵车的场景具体地描写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0字。
(开头句)宽阔的马路被各式车辆堵得水泄不通。
(结尾句)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不和谐的交响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