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潮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骗(zhà性(bǐn B.住(jīu)   威

    C.)   家qín D.痒(sāo) 由zhōng

  • 2、下列生字按照笔画或笔顺叙述错误的是(   )

    A.“寨”的第8笔是“横”

    B.“逗”字共10笔

    C.“巫”的第2笔是“撇”

  •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喻树  蚂蚱  水塞 B.耻笑  拳头  青蜓

    C.诊所  斩新  族拥 D.枪杆  引荐  绝活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一年一度的风筝节开幕啦!我和小伙伴们xìng zhì bó bó( )地来到沙滩上观看风筝比赛,各个代表队的选手们已经放飞了各种各样的风筝。突然,飞得最高的两只hǎi ōu( )风筝一会儿下坠,一会儿上升,有时还差点碰到海面了,看得我xīn jīng dǎn zhàn( )……天上的风筝越来越多,我们也mó quán cā zhǎng( ),yuè yuè yù shì( ),希望让自己的风筝也飞上天去。

    (2)一sōu( )船在大海上háng   xíng( ),船上一只猴子非常fàng sì( ),把一个孩子的mào   zi( )挂在了wéi gān( )上,孩子yǎn      ( )地望着。

  • 5、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pào______    bāo fu______    hóu lónɡ______ 

    fànɡ sì______  shēnɡ chù______ mǔ zhǐ______  

    miǎo xiǎo______ ɡuàn tou______   jì cè______  

    fù yōnɡ______

  • 6、反义词:新鲜( )        存在( )       承认( )       存心( )

  • 7、读拼音,写词语。

    dù jì xiōng táng   duàn liàn   yǎng zūn chǔ yō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

    lòu xiàn chuán shāo zǔ dǎng chuí tóu sàng q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

  • 8、解释下列词语,并选一个写一句话。 

    波光粼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罗棋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碧辉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第一个特色,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用散文的话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我却只有臆测: 《本草纲目》 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时珍说: 列仙传 言邓硫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皿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耳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1给多音字注音,再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事物不可想象或无法理解。是文中(   )一词的意思,它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请写几个这样的词语:不________、不________、不________

    3写出一句作者想象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松的生命力顽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读书屋中的快乐时光

    读书屋是妙妙每周必去的地方,下面这篇文章就是妙妙在读书屋中发现的,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罗兰

    ①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②那时候,在北方乡下。宅院很深,本来就静,午睡的时候就更静。

    ③做母亲的人们总逼着孩子午睡,那是因为她们自己倦了。而孩子是不知倦的。他们正对这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只不过是不敢违拗母亲,而勉强去睡罢了。

    ④而我,却总是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落,再经过开着石榴花的院落,再经过开着夹竹桃花的院落,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

    ⑤那花园真是色彩缤纷!

    ⑥五颜六色的野茉莉,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数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而它们每一朵都像一个小小的喇叭,挺秀的花瓣中间,伸着一根顶上圆圆如珍珠的花蕊。摇曳着,款款的,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⑦而它们旁边的地上,总是躺着憨厚的大南瓜,胖胖的,笑呵呵的,享受着园中这一片静。

    ⑧往里去,有伸着细细卷卷的藤蔓的葡萄架和芦苇架,长着尚未成熟的葡萄或玲珑的芦苇。

    ⑨左边是一畦(qí)畦的菜圃。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就那么干净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越来越紫胀的茄子。

    ⑩右边是花房,里面住着胆小娇贵的南方来的花。

    祖母说,里面有狐仙,不许小孩子进去。我总是偷偷地往里走两三步,然后站在泥土的台阶上,想象狐仙的样子。

    在我想来,狐仙是个怕被打扰午睡的老头,留着长长的白胡须,穿着白土布裤褂。

    “即使他发现我进来,他也懒得干涉我的。”我想。

    而且,我是多么美慕他同花朵们住在一起的福气!

    从花房里蹑(niè)手蹑脚地出来,我找一个石凳坐下,看地上毛茸茸的狗尾草,或那白色细碎的野花。不知谁给它们取的绰号,叫“摔盆摔碗”。说谁要去拔它们玩,谁就会在这天打破盆碗。好在我是舍不得去拔它们的。

    地上总是有很多蚂蚁。它们一向勤劳,不停地忙着。

    我看着它们匆匆地赶来赶去,可以看很久。不知为什么,它们那样吸引我的注意。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细瘦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机敏、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草茎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行程,反而耽误了它的任务。

    小时候的夏日晌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着生命欢跃的花园。

    (文章有删改)

    【1】(内容概括)文中“我”在小花园中都做了哪些事情?简单概括并填空。

    看野茉莉→___________→逛花房→___________

    【2】提供答题支架(句子赏析)妙妙用了做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请你仿照她的示例,赏析下面句子。

    摘抄本

    ①课内摘抄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②课外摘抄

    而它们每一朵都像一个小小的喇叭,挺秀的花瓣中间,伸着一根顶上圆圆如珍珠的花蕊。(第⑥段)

    【批注】此句将阳光下闪烁的榆树叶子,比作沙滩上的蚌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树充满生机的样子,可见作者对榆树的喜爱。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请你读一读下面这两句话,完成填空。

    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祖父的园子》

    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草茎把它轻轻地拨回来。

    ——《夏午》

    这两句话都描写了孩童_________的情形,既表现出了孩童内心的_________,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孩童的_________(性格)。

    【4】(主旨情感)为什么说花园是“充满着生命欢跃的”?结合文章你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前方遭遇塌方

    肖复兴

    ①那一年秋天去九寨沟。路上,大家的情堵非常好,几乎一路都在唱歌,车厢里快成了音乐厅。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大轿子车,开车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成都小伙子,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

    ②黄昏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

    ③前面的车子一辆辆蜗牛一样移动起来。天彻底黑了下来,雨却没有停。车窗外,那辆卡车黑乎乎的,还卡在半山腰的树上。前面的路越发显得窄,大概只能够勉强过一辆车,又正好是一个拐弯,无形中增加了行车的难度。可怕的是靠近江边的一侧还有塌方只要车轮稍稍打偏一点,车子就有可能一下子滑进江中。

    ④司机停住车,打开车门,回过头说:“大家都下车吧,先走过去,在前面等我。”

    ⑤车子开动前,我犹豫了一下,下车还是不下?……咬咬牙,我就一屁股坐了下来。司机回头叫我:“快下车!太危险!”

    ⑥我没下车,走到他的旁边坐下来。他看了看我,没再说话,只是伸出手拉了拉我的手。他的手心里全是冷汗,我的手心里也一样。

    ⑦车子启动了。我看得很清楚,前面的路窄得像是鸡脖子。方向盘在他的手中不停地转动着,他的脚不时地踩着刹车。车子缓慢地移动着,不是在走,简直是在爬,一步步小心谨慎地蠕动着,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危险。尤其是过江边塌方的地段时,司机把车紧紧地贴近山的一侧。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建无忌惮地咆哮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可怕的怀中。我的心都要蹦出嗓子眼儿了,两眼紧闭,心里想,现在再想下车也来不及了,豁出去了吧!

    ⑧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过这个险关的,只觉得车子颠簸了一下,然后是一个转弯,就飞快地加速,箭一般蹿出了好长一段路。后来就听见他一连串地按响了喇叭,又听见路边一连串的欢呼声。

    ⑨我不知道以后还敢不敢再冒这样的险,当时是一个劲儿地后怕。那一晚大雨中的山道和江水,还有那位司机,实在让我终生难忘。我不知道他后怕不后怕,但在当时,他的沉稳果断却是一车人所不具备的。一个人的性格会在平常琐碎的日子里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显,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亮的底色。

    1第③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我”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与理解。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语未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zēng céng)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锻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儿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地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 )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文中加点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把它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文中“纳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放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请用“____”画出对王熙凤侧面描写的句子。

    【5】《“风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短文通过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 13、课外阅读。

    独自战斗,独自通关

    ①放学路上,我边走边四下逡(qūn)巡,想找个“称手”的武器——昨天捡的那根树枝太细太脆,第一回合搏斗刚开始,它就断了,害得我负伤落败,哭着回家。

    ②我慢吞吞地走着,尽可能拖延着回家的进程。在大院门口,我终于找到了一根比较满意的树枝,可是掂量比画了好一阵,还是迟迟无法下定决心走进楼道。

    ③我的对手是一只大公鸡,它是我家楼下邻居胡姥姥养的宠物。

    ④胡姥姥对它爱若珍宝,把它养在楼道里,从来不加约束。楼道里养鸡显然不合适,但那时机关大院邻里关系比较和谐,也没人管。

    ⑤我们管公鸡叫公鸡,胡姥姥管公鸡叫鸡公;我们当地人喂鸡是这样吆喝的:“咕……咕咕咕咕!”胡姥姥是这样吆喝的:“局……局局局局!”每次看到她喂鸡,我都一面学她,一面扮鬼脸。

    ⑥鸡也没白吃胡姥姥的,一长大就开始报恩护主,凡是路过胡家的小孩,都遭到此鸡的无差别对待——被啄得哭爹喊娘。

    ⑦但是这只鸡就住在我的必经之路上,不可能绕过它,因此我的每一次往返都成了斗鸡之旅,一开始我还不太把这畜生放在眼里,短兵相接了不到三次,双方战斗力之间的差距就已像基因差距那么大了。

    ⑧话说那天中午,我刚踏上二楼,就看见这厮阴森森地蹲在那里。我的肾上腺素嗖一声升到脑门,一面用树枝指着鸡,一面慢慢向楼上移动。鸡一看我竟敢用武器指它,肾上腺素嗖一声就飙上鸡冠,毛一抖,翅膀一奓,跳起来就狠狠啄了我一下。

    ⑨我急忙挥起树枝还击,它灵巧地避开了,眼中放射出凶残、邪恶而又疯狂的光芒,扇着翅膀抢上前来,不要命似的向我发起猛攻。失了先机的我余勇尽泄,无心恋战,一边盲目地乱挥树枝,一边号哭着往楼上奔窜。鸡跟在后面猛追穷寇,照着我的屁股一通狠啄,一直把我追到家门口,看到我妈出来,才不慌不忙地下楼去了。

    ⑩它最招我恨的就是这点:欺软怕硬,但凡有个成年人在我身边,它要么昂头踱步,要么低头吃米,一脸世界和平大使的表情。

    作为一个堂堂人族,被一只鸡欺负成这样,听起来似乎挺丢人的,但我心安理得,因为这鸡真不是一般的鸡。我姐比我大许多,当年也被这恶棍啄得屁滚尿流。现如今,回想起往事,她说:“当年的我饶是短跑冠军,还是被这只大白鸡啄。其实要说有多痛也不至于——它只是只鸡嘛!怎么咬都不会造成重大伤害,关键是那种白色恐怖!”姐姐推心置腹地说:“它那种邪恶的攻击欲念足以摧毁你的信念,让你忘了自己远比它强大的事实!”我把手用力按在这世上唯一知音的手上,重重地点了点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战斗力也渐渐提升。一开始,屡战屡败不说,鸡那残暴的目光还常常出现在梦中,害得我屡屡惊醒;后来,我偶然也能逼退它,成功跨过天险,每日的搏击已是家常便饭,胜负都已被我看淡——是的,这只神奇的大公鸡一直活了很多年,我这辈子再没见过这么长寿的鸡。

    再后来,胡姥姥去世了,她的家人随后宰掉了鸡。全院小孩奔走相告,孽(niè)畜已除,世道安稳,岁月静好,大家终于得以重享太平。

    在这个江湖上,每个小孩都只能独自战斗,独自通关,独自升级。大人们都忙,大部分时候都顾不上管我们,任凭我们独自闯荡。

    ——作者:蔚蓝 选自《意林》2018年14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爱若珍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奔走相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短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段中,“用力按”、“重重地”等词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和姐姐有同样的经历而感到高兴,侧面体现了这只公鸡令人畏惧。

    B.文章开头描写“我”寻找武器,设置了悬念,再引入对手是一只大公鸡,强烈的反差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我”被一只鸡欺负得心安理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懦弱、胆小怕事的人。

    D.本文以公鸡为线索,记叙了我童年时和公鸡“斗争”的故事,情节完整,语言幽默,寓意深刻。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兵相接”指“我”和公鸡双方面对面的搏斗。

    B.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和公鸡的战斗力不相上下。

    C.这句话写出“我”一开始过于轻敌,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D.这句话为下文“我”的惨败做铺垫。

    【4】这只公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谈谈文中第⑨自然段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从“我”和公鸡两个角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1】从文段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主要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各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草船借箭”的故事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作者是______,你还知道其中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到“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高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从中反映出周瑜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3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秘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fěi bó)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嚅(niè 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攴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2短文第____和第____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3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4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5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

  • 17、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春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襄尸还

    1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可多选)

    A.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_______

    (2)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_______

    2“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夜深人静时,我们仿佛看到___________,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烈土的精神与青山同在,不在乎是否将遗骨运回家乡

    B.人都牺牲了,遗骨运回家乡又有什么用

    C.把遗骨运回家乡既麻烦又浪费财物,不如找个好地方埋葬了

    D.既然朝鲜人民要求把遗骨埋在那儿,我们就不必把遗骨运回国了

  • 18、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永远都要坐在前排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

    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都要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祌,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的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出现了一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次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任女首相,雄居政坛长达十一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要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二流的精神6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启示(   )理想(   )行动(   )

    优秀(   )信念(   )严肃(   )

    2. 玛格丽特记住了父亲的哪句话?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3. 父亲经常向玛格丽特灌输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4. 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这句话中的残酷外面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5. 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 19、课外阅读

    探险船绝处逢生

    1930年夏天,一位名叫约翰·佩德的英国船长带领着16名船员坐重2500吨的“高斯号”探险船,开始了南极探险的征途。

    探险船刚到南极,便遇上了特大暴风雪,温度直线下降,船员们一觉醒来,发现他们的探险船已被封在一望无际的冰面上了。

    船员们想尽一切办法破冰,先用炸药,后用镐子,但冰始终纹丝不动。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淡水、粮食越来越少,大家焦急万分。约翰船长已经有好几天睡不着觉了。一天,他躺在床上,随手从床头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打发时间,这本书名叫《富兰克林自传》。

    书中先是描写富兰克林的幼年生活,内容很有趣。看了一会儿,他突然看到一节描述富兰克林做科学小实验的故事:

    一天,天下着大雪,待天放晴后,他找了几块黑白碎布放在雪地里,几个小时后,黑布深深地陷入积雪里,而白布仍“躺”在积雪上丝毫未动。这就证明了一个普通的物理原理: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是黑布吸收的太阳能使雪融化了。

    船长恍然大悟,他连忙冲出船舱,把大家叫醒,告诉他们这一原理。天刚破晓,所有船员一起动手,把船上所有的黑色东西——煤屑、黑布、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全都倾倒在船前方的冰面上。苦战了两天,一条长约2000米,宽10余米的“黑色大道”铺成了。

    暴风雪过后,阳光灿烂,“黑色大道”上的坚冰吸收了“黑色物体”中的热能,逐渐融化了。船员们欢呼雀跃,激动万分。“高斯号”探险船终于绝处逢生,驶向新的航程。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______

    (2)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_______

    【2】“高斯号”探险船为什么会处于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斯号”探险船是运用什么原理脱险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4】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仿写)你从第一个盲盒中开出了三个字,要求你从中选择一个,仿照下面的例句进行造句。

          

    例句:冷——雪后的天多冷啊,蛇冷得身体僵硬,猫冷得躲在窝里不愿出来,鸟冷得不知如何是好。

    造句: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 22、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1)“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哪些?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智慧摩天轮。

    积累关于童年的古诗词,用学到的方法理解这些诗词的意思,并把其中的一首改写成小短文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