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硅谷文化的基础是创新制胜、甘冒风险的价值观。许多企业家认为:______抓住机遇,敢于冒险,机会______会永存。当然,______失败,也不必计较,______失败是成功之母。
A.只有……就…… 如果……所以…… B.只要……就…… 即使……因为……
C.只有……才…… 虽然……但是…… D.只要……就…… 虽然……因为……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昼夜 慰问 敞开 寻思 B.惊疑 慈祥 沉寂 狂街
C.郑重 调度 武艺 安葬 D.颤抖 船艄 格局 仪态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炽热(chì) 充沛(fèi)
B. 粗犷(guǎng) 篝火(gōu )
C. 硕大(shuò) 渗透(shèng)
D. 强悍(gàn) 沙瓤(ráng)
4、看拼音,写词语。
hú dié chéng rèn chú tou suí yì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
yīng tao qīng tíng shuǐ piáo yīn liá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5、填空。
(1)读了课文《秦兵马俑》,我积累了一些表现兵马俑气势恢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积累了一些形容兵马俑神态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_____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维也纳是________的首都,是历史名城,它与________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整座城市的装饰、风尚、建筑都与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摇篮,以“____________”来形容恰如其分。
6、积累运用。
1.《论语》中对君子的品行这样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忧国忧民的陆游也是君子,他为国担忧,为民哀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中藏着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江南绿色的山,注满水的稻田,如烟的细雨里飘来声声杜鹃啼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边关黄河奔腾着涌向天边,是一片孤城屹立在高山之巅;“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静静的夜里,飞出的山鸟仿佛惊醒了月亮的静谧。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田忌赛马》通过叙述______时期的军事家______帮助齐国大将______赛马____________的故事,说明了遇事只有仔细观察,____________,抓住____________,经过比较分析,才能得出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的道理。
2.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
3.近水________,近山________。
4.____________,胜读十年书。
5.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
6.______须用意,______值千金。
8、下面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请写出来。
1、老大爷说:“没有发过。倒是因为雨水太少,这里年年闹旱灾。”()
2、她在心里盘算着,那鬼保准正在墓地里等着呢。( )
3、来头收回了梭镖,然后又憋足了劲,狠命朝那团怪影戳去。()
9、阅读短文。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写的《________》,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2】仿照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树绿了,就像________。蝉叫了,就像________。喜鹊飞来了,就像_________。
【3】文段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练习。
材料(一)蝙蝠,最近常被人们称为“万毒之王”。蝙蝠可能传播马尔堡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狂犬病毒。这是因为在蝙蝠身上,携带有超过170种病毒,这些病毒在蝙蝠身上并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如果进入到人类身上,就会有可能会被触发。目前的研究表明这次新冠肺炎病毒的源头可能是蝙蝠,但疫情爆发时处于蝙蝠冬眠期,科研工作者推断在病毒从蝙蝠到人的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中间宿主作为病毒传播的桥梁。在蝙蝠与人类中间,科研工作者不停地寻找中间宿主,有的说是果子狸,有的说是竹鼠,最新发现是穿山甲。也就是说,是因为一小部分的人,去吃所谓的“野味”,最终导致这场疫情的爆发、
材料(二):潘多拉的魔盒
普罗米修斯得罪了宙斯,宙斯便决定惩罚普罗米修斯以及人类。于是,宙斯命人造出了“潘多拉”,并让众神授予潘多拉一个最好的优点。
宙斯还给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满了祸害、灾难和瘟疫,让她送给娶她的男人。之后,宙斯把潘多拉送给了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厄庇墨透斯。虽然哥哥一直警告厄庇墨透斯不要接受宙斯的任何赠礼,可是厄庇墨透斯任然取了潘多拉。就在她刚走到厄庇墨透斯近前时,突然打开了盒盖,一股祸害人间的黑色烟雾便迅速从盒子里飞了出来。黑色烟雾中充满着疾病、疯癫、灾难、罪恶、嫉妒、偷窃、贪婪等各种各样的祸害,这些祸害飞速地散落到人间。一场关于人类的灾难,就随着潘多拉魔盒的打开而开启了。
材料(三):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有170种。(_____)
(2)蝙蝠身上的病毒一旦进入人体,人体就会有可能被感染。(______)
(3)宙斯送给潘多拉魔盒的目的是要惩罚普罗米修斯兄弟俩。(_____)
(4)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决定”将从2月25日起实施。(_______)
【2】下列对三个材料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用了四个“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B.打开潘多拉的魔盒就会使人类陷入灾难之中。
C.材料(三)中,决定明确规定: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不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3】目前对“新冠肺炎”的研究表明,病毒的源头可能是蝙蝠,为什么科研工作者还要寻找“中间宿主”?( )
A.因为病毒在蝙蝠身上并没有造成什么危害。
B.因为疫情爆发时蝙蝠处于冬眠期,科研工作者确定病毒从蝙蝠到人的过程中存在中间宿主。
C.因为疫情爆发时蝙蝠处于冬眠期,科研工作者推断病毒从蝙蝠到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中间宿主。
【4】简答题:有观点认为,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吃野味无疑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依据材料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材料(三)回答:2月26日周某打算将捕鸟网架设在树林里狩猎野鸽子、野鸭等野生禽类,如果恰好被你遇见,你会怎么劝阻?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有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
【1】当帕尔曼前三次试图起来,却没成功时,他的神态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此时,观众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为什么把掌声送给了帕尔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又称为铜器铭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形线条粗(状 壮),早期部分字形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和美观。有些字形繁简差别很大,如“车”字早期一般看上去很繁琐,中晚期与今天的繁体字“車”差别不大。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六国后得到推(形 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至 致),象形意味不明显。今天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仍然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完全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魏晋以后有了楷书。“楷”是规矩、楷模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1】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选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字体的演变过程。
【3】___________是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4】读了选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清丽迷人的阿里山
提起阿里山,我就不禁想起台湾民歌《高山青》。我一直喜欢这首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我喜欢它单纯得犹如真理。
“高山青,涧水蓝”,这是比喻,然后单刀直入地道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因为喜欢这首歌,所以很早对阿里山有了憧憬。于是又知道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花的海洋是要在春天才能看得到的,当春神在阿里山迈开她的脚步,足迹所到,便是遍山盛开的樱花。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 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至于“林的世界”,原来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岛上森林覆盖面积曾一度达三分之二——现在仍达到52 ,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所以便有“林的世界”的盛誉。在我们上山途中,两边一律是森林,而且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森林带。换句话说,就是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在阿里山山脚,是热带林区, 有龙眼树、姜花丛等;山腰是温带林区,有竹林、杉林等;到了近山顶的地方,则有柳杉、红桧,甚至有寒带的针叶类的植物。在同一座山而囊括了全球各气候带的植物,这自然很难得,起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此山必须坐落在热带地区,这样山脚才可能有热带植物;其次,此山必须够高,这样才可能有寒带植物。这两者阿里山都具备了,因此变成了植物研究者的乐土。山上辟有研究植物的林区,专供有关人士进行研究之用。
阿里山的森林虽有不同气候的差别,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郁郁葱葱。极目望去,阿里山的峰峦,无论高低远近,全是静止而又汹涌的绿,广阔而又深厚的绿,活跃而又执著的绿。
【1】本文中重点介绍了 。
A.阿里山的水 B.阿里山的森林 C.阿里山的热带植物
【2】下列对阿里山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里山的姑娘像水一样,少年和山一样壮。
B.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
C.阿里山是地中海气候,早晚温差大。
D.阿里山的山很绿。
【3】下面句子中的引号各属于什么用法?请选择。
A.直接引用 B.特殊含义 C.突出强调 D.特定称谓
【4】怎样理解“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着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_____
第二自然段: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
14、课内阅读
岁月流逝,很多年又过去了,我成了“著名”作家,书店里在出售我写的小说,舞台上在上演我写的戏剧。今天,当我被无数“赞美”和“批评”包围着时,我又想起了我的第一首诗和由它引起的小插曲。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美极了”的母亲,又有爱说“糟透了”的父亲。他们都是出于对我的爱。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样“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美极了!”……“糟透了!”……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帆。
【1】“美极了”和“糟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怎样的?
母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我感到庆幸”?(选取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选文的最后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语段阅读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1】这段话是对石猴的_________描写,写石猴的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现了石猴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读了这段话,我想到了一句歇后语:孙悟空到了花果山——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
【1】在短文方框内加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从短文中找出描写凡卡“挨打”的至少四个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含义。
挨了一顿打: 打发: 打酒:
【4】下面这句话,应该在什么地方作语气停顿?请用∥在句中标示出来。
只 有 老 板 自 己 才 大 吃 大 喝
【5】下面这句话,哪些词语应该重读?请在重读的词语下面画上圆点。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6】短文已经用∥划分为三层,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或者句子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麻雀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
这种鸟儿,长得细长精瘦,一双大黑眼睛,目光锐利。时时提(dī tī)防人,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jǐng jìng)地左顾右盼。它们时刻都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哪怕人并没看见它们,它们也赶忙逃掉。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树上的铁夹子等。
它们不像燕子,在屋檐(yán yàn)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 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鸟儿习惯被人圈养在笼中,用招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qiāng qāng),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碗,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它不是家禽。
【1】用“_____”标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直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麻雀为什么对人类不信任?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麻雀是“精明的家伙”“贼头贼脑”“不可驯服”,你认为作者是否含有讽刺麻雀的态度?请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 ),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台。正当我被( )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我不耐烦地挤出人群。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他一见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到眼前。我接过扣花定睛一看,咦?这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地“啊,啊……”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 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看他的表 情和动作,我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拾到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呢?”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 ), 人呢?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 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 )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然而我没有找到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人山人海 拾金不昧 五颜六色 四下环顾
【3】在文中画线句子中找出描写聋哑人动作的词语画上“△”。
【4】“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这里用省略号表达了“我”__的心情。
【5】想一想,假如“我”后来又碰到了那位聋哑人,“我”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草地夜行
王愿坚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背上的行包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糟了。”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行包,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看。雨,哗哗地下着。“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童年的玩与乐》,编者:熊宁宁、徐轶有改动)
【1】阅读短文,填空。
短文主要讲了“我”掉了队,在__________的草海里艰难地前进。途中遇到了一个有着__________的肩膀、身材__________的同志。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一自然段中说“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可以看出“我”当时又累又饿,非常想躺下短暂地休息一下。______
(2)“背上的行包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这句话说明行包很重,里边装满了吃的喝的。______
(3)在写这位同志牺牲说的话时,使用了不少省略号,这些省略号在文中表示列举的省略。 ______
(4)这篇短文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来刻画这位同志的。_______
【3】人物的行为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读文中画线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我”当时的内心是________、________。
A.气愤 B.不服气 C.悲痛 D.敬佩
【5】有人认为,文中的“他”这样做不值得,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花园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狂怒的海洋上已经战胜了许多困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菊说:“我要像小丽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有一天早晨,你睁开双眼,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这是什么地方呢?接下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赶紧开启穿越之旅,将可能发生的故事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