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父的园子”令“我”念念不忘的原因是( )。
A.园子没给我自由
B.园子没带给我快乐
C.祖父给了我无限的疼爱
2、下列哪一句诗和其他三句表达的主题不一样(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D.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募捐 解释 家禽 两鬓斑白
B.水泵 搪瓷 柑橘 奄奄一息
C.抽噎 颠簸 收敛 无边无崖
D.脊梁 斑斓 胆怯 应接不暇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聪明,有智慧(________)
2.鸡鸭等牲畜 (______)
3.答应,出声音 (_______)
5、课文内容回顾。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_________ 傍:__________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稚子:_______ 钲:_________
3.《军神》一课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进行描写的。其中沃克医生的情绪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你能写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山处处_________,何须马革_________。这句话显示了毛主席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________,梅花魂即____________。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公的五件事,分别是:教“我”读____________时动情流泪;“我”弄脏__________时刮抹污迹;因年龄大不能________而痛哭流涕;临走时送“我”__________,教“我”学______________;到船上赠“我”绣着血色梅花的________。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________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1.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3.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焜黄华叶衰。
5.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
8、比一比,再组词。
搂( );倒( );皆( );怜( )
擞( );侄( );替( );伶(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战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爸,伤口痛了吧?”“一点点吧!”“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短文主要从动作、 和 三方面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爱。请用“ ”画出其中的一处语句。
【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 具体表现 | 评价 |
姑娘 | 主动给老人让座 | _________ |
女儿 | ____________ | 孝顺 |
老人 | ___________ | 善良 |
【3】对“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善良遇到善良,才能够让大家都善良。
B.用善良对待别人的善良,可以鼓励别人保持善良。
C.对善良的人来说,他总可以遇到善良的人。
【4】依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短文以“我”的见闻为主线,表达了对老人的赞扬。_____
(2)作者抓住了老人的神态这一细节描写,目的是告诉读者他观察得非常仔细。_____
(3)短文最后通过父女俩的对话,揭开了老人忍痛也要接受小姑娘好意的原因,末段最后一句话点明主旨,与题目相呼应。_____
(4)本文通过叙述事例来抒发感想,这种写法我们称为“借景抒情”。_____
【5】“成全别人的善良是一种善良”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是一种善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受伤的树
春天来了。树林在漫长的冬眠以后醒过来。这时候,每一棵树都(活泼、活跃、活动)起来。在地下面很深的地方,树根已经在吸取解冻了的土壤的潮气。
春天的汗液源源不断地沿着树干上升,灌进树的叶芽,它们长得(饱饱、胀胀、鼓鼓)的,眼看就会绽开,吐出嫩绿的树叶来。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树林里徘徊。忽然,远处什么地方传来了斧子砍树的声音。
奇怪 我想 这些地方明明是(制止、禁止、停止)伐树的呀我快步朝那声音走去。可是声音很快停止了。我来到树林边,那儿已经没人了。
我停止脚步,看看周围。我在路边上看到一棵枝条繁密的老白桦树。它的树干上,离老远就看得见有新砍下的斧子印。
我走到这棵树跟前,仔细察看那深深的斧痕。透明的白桦树汁一缕缕地沿着树干流下来。我朝上看,那是繁密的树枝,上面布满着淡紫色的叶芽。“它们已经不会绽开了”我想,“那本来会营养它们的树汁,现在白白流到地上去了。这棵树就要慢慢地凋零和死掉。要培植这么一棵树,得要不少时间啊﹣﹣50年。可是有人为了想喝那么两三口略带甜味的树汁,竟做了这样的坏事。”
这样摧残树木的事远不止这一桩。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______________
②使某样东西蒙受重大损失。______________
【2】用“﹣﹣”在文中括号里选出一个恰当的词语。
【3】给文中划线句子的空白处点上合适的标点。
【4】写出反义词。
漫长﹣﹣ 繁密﹣﹣ 凋零﹣﹣
【5】有人砍一棵老白桦树的目的是_____,可他造成的危害是_____。
【6】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充满了感情,在第6自然段中用“﹣﹣”划出表现惋惜之情的句子,用“~”划出表示愤怒之情的句子。
【7】用几句话表达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妙( ) 储藏( ) 渴望( ) 珍贵( )
【2】这样美好的日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这里权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和痛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含“水”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 )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 )在地下,把腰胯一( ),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 )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 )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选择合适的动词填人文段中的括号里。
搭 吼 掀 竖 按 扑
【2】选段中表示时间非常短的词语是__________,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
【3】武松面对比自己力量大几十倍的庞然大物,没有直接对峙,而是只用了一个办法——_____________,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的英雄形象。
13、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描写刘伯承做手术时的表现的动词分别是紧紧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说明___________,“一声不吭”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这个词说明________。
【2】沃克医生说话的语气是有变化的,你能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吗?从这些语气变化中你能体会出沃克医生的内心想法吗?请你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选文,请你说说刘伯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
据说作为一个英雄最大的悲哀并( )被别人打败,( )在征战的疆场上没有一个可以与之一试高低的对手。
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做英雄,我们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但和那些威名显赫的英雄一样,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有强烈的愿望,那就是给自己找个对手,让平淡的生活激荡出一些清亮亮、蓝盈盈的波浪。
瀑布寻找深潭作为对手,它在纵身飞跃的刹那,才创造出银瓶乍裂、金迸玉溅式的美丽和壮观。
钻机寻找岩石作为对手,才在寂寞、枯燥的工作中谱出流热溢火的壮歌,才能在单调乏味的日子里释放出自己的能量、闪耀出自己的辉煌。
给自己找个对手,就如同刀寻找剑,歌词寻找旋律,__________________。
……
给自己找个对手,并不是盲目地寻找“挑战者”。在这儿必须弄清楚的一点就是:我们在给自己寻找“对手”,而不是寻找“敌手”。我们并不想逞一时之能而四面树敌,八方威风。我们也绝不想把对手打倒在地,然后气喘吁吁地决出胜负、分出高低。
给自己找个对手,说白了就是自己强壮自己、自己锤炼自己。让那颗历经风霜的心在跌宕(dàng)起伏的岁月里,能够不断地迎接机遇与挑战,并且把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作为自己不断成长的营养。
给自己找个对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又何尝不是在检验自己的那根名叫命运的弹簧,到底能够承受住多少来自生活的重量?
【1】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加个合适的题目。
【2】在第一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凡夫俗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跌宕起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5】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让你选择,你将把什么当成你的“对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的丈夫被德军俘虏了,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十二岁的雅克和十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里面装着地下工作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诺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诺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汤的铁锅内。尽管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诺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诺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刚才熄灭的蜡烛芯子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小女儿杰查琳娇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1】阅读短文,概括说一说一天晚上,母子三人遇到了什么危险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危险,母子三人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请简要概括
伯诺德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雅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儿杰奎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人的计策都很巧妙,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_____________的心理。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一支地质勘(kān)探队正在向山里进发。这支队伍翻山越岭,已经走了好几天了。山里的路特别难走,悬崖陡峭、河流湍急。开始时,他们是用马匹驮着设备和食品,但后来的路马已经无法通过了,队员们只得把马留下,把所有的行李都背到了自己的肩上。
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最后,他们来到了一处悬崖下,举目四望,四周峭壁林立,已经无路可走。
队员们筋疲力尽,他们默默地坐在石头上,不知如何是好。
队伍中有一个年轻的勘探队员,叫萨沙。他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后,说:“我觉得这儿可以走过去。”
但大家都觉得眼前这座山根本无法翻越。于是萨沙决定自己先试一试,队长勉强同意了。萨沙一人艰难地往山上爬去。过了一会儿,上面传来了他兴奋的喊声:“你们都上来吧!有一块石头上有留言。有人从这里经过。”
所有的人都兴奋了起来。( )有人经过,( )说明他们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大家开始努力地往山上爬,( )一路上险象环生,( )大家都胜利地登上了山顶。等众人都上来后,萨沙指着一块石头说:“你们看,石头上有留言。”
大家一看,有一块大石头上果然写着短短的一句话:“8月15日到此。”这才是五天前的事。可到底是谁到这儿来了呢?他为什么要到这儿来呢?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队员们看到石头上的留言,都很高兴,信心倍增。
在山中长途跋涉,困难重重,难以想象,所以每当看到前人留下的痕迹,立刻就会感到轻松许多。由此可见,第一个登峰者将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和恐惧。
几个小时后,勘探队终于到达了一个小村庄。队员们吃了晚饭,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开始回忆这几天艰苦的行程。
石头上的留言到底是谁写的呢
大家又讨论起了这个问题
这时,萨沙不好意思地坦白说 留言是我写的
我是想让大家都有信心翻过那座山
【1】在短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在文中“ ”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得而知:__________ 险象环生:____________
【4】“他们默默地坐在石头上,不知如何是好”的原因是______。
【5】短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短文中的萨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7】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填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8】读完短文,你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悠然(______) 赞许(______) 欣赏(______)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朗读时应用______的语气,应重读的词是______。
【3】“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如果有人告诉你:“水声可以卖钱。”你大概会说:“那不可能。”然而,美国有位名叫费涅克的人就突破了这个“不可能”。他用录音机录下许多潺潺的水声,复制后贴上“大自然美妙乐章”的标签高价出售产,大赚其钱。
其实,整个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一部从不可能到可能,再从可能到现实的不断创新的历史。六千年闪,没有人认为手中的石器会被更为坚利的铁器所取代;一千年前,没有人认为火药会造就一个新时代;五百年前,没有人认为水蒸气会推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两百年前,没有人认为人类会实现“飞天”的梦想;一百年前,没有人认为计算机会极大地拓展大脑的功能……如今,这些先人眼中的许多“不可能”,已经成为后人眼中的寻常之事。那么,今天在我们眼中的许多“不可能”,也是必将成为后人眼中的寻常之事。
在人类的历史上,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正是那么些奋力冲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勇敢挑战“不可能”的人。
【1】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按___________顺序来举例说明的。
【2】文中的“不可能”指的是___________。
“今天在我们眼中的许多‘不可能’也必将成为后人眼中的寻常之事。”请用一个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这篇短文,是为了鼓励大家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0、句式变换。(6分)
(1)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
(2)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大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21、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4%
(1)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天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缩句)
(2)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改成反问句)
(3)雨点落下来。(扩句,至少两处)
(4)同学们迎着早晨的朝阳认真地做操。(修改病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樱桃树和李子树都不大结果子。觉得它们并不存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园子留下回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练笔。
请你从本课学的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诗歌改写成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