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榆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小(miǎo)   动(ménɡ)   寒)   子(zhì

    B.)   无yín咬(kěn火(ɡōu

    C.壳(bànɡ)   瓜(wěi刻(qǐnɡ)   点zhuì

    D.ɡònɡ)   品(ɡōnɡ)   污(diàn)   恋(juàn

  • 2、下面与“手疾眼快”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人间疾苦 B.疾恶如仇 C.疾步如风 D.积劳成疾

  • 3、下面哪幅作品不是“颜体”书法?(   )

    A. B. C.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 )代诗人( )描写农村( )时的热烈劳动场面的一首田园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中我们感受到孩童的天真、勤劳、可爱。

    (2)( )( )的《__________》描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 )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画面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音美。

    (3)宋代( )的《村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恬静的乡村晚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勾勒了一个调皮天真、悠闲自在的晚归牧童。

  • 5、根据诗词上文句,填空。

    1.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

    3.枫桥夜泊(唐 张继)

    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______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

    4.秋浦歌(唐 李白)

    炉火照天地,______________。赧郎明月夜,______________

    5.蜂(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______________。采得百花成蜜后,______________

    6.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寻千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我是拼写小能手。

      拉骆驼的人在xiè méi(    ),被称为“shā mò(    )之舟”的骆驼,穿着tuó rónɡ(    )mián ǎo(    ),牙齿上下jiāo cuò(    )jǔ jué(    ),填饱肚子后,它又要上路了。

  • 7、日积月累

    1)云对_____,雪对_____,晚照对______。来鸿对_____,宿鸟对________。三尺________,六均________,岭北对_________

    2)海纳百川,____________;壁立千仞,_____________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5)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游览庐山,唐代诗人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赞颂庐山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描写大林寺桃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探求故事的脉络,能帮助我们理解故事。《草船借箭》中,周瑜以________为借口,让诸葛亮三天赶造十万支箭,实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阳冈》是按照喝酒、上冈、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小河

    ①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②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小河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獜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中飘扬的七彩绸。

    ③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④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自己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⑤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倒映在水中的两岸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⑥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她照镜子。这时,寒风肆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挣、更清。

    ⑦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给文中词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遮盖;②关;③乘人不备。_____

    ①结实,牢固;②坚硬;③坚决地;④本来。_____

    【2】短文第③—⑥段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第②段,用“ ”画出描写小河静态的部分;用“﹏﹏﹏”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部分。这样动静结合的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中多处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哪句话让你印象深刻?请写下来并说明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①你想节省时间有效率地学习吗?那就请你无论如何都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②“生物钟”这个谜是现代生物学中最诱人的一个课题。你倘若观察一下大自然,就能发现一切安排得多么井井有条!每天黎明,小鸟就唱起婉转的歌,随着日落,歌声又消失了;到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儿却待不住了,猫头鹰也开始觅食;小小的蜘蛛一般在晚上织网。看来它们的身上有着极其精确的“钟”。

    ③人身上有没有“生物钟”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跳和呼吸并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每分钟心跳大约七十次,呼吸大约二十次。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温在清晨最低,黄昏最高。夜晚,大脑皮层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你如果马上上床睡觉很快便能入睡,第二天早上不用人叫,也会准时醒来。可是你如果强打精神,半夜还在灯下复习功课,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拧乱了身上的“钟”,还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再如,吃饭也是受“生物钟”控制的。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好,早吃晚吃没关系,所以不按时吃饭。岂不知,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人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人如果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就会得胃病。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生物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就某种意义来说,是生物体内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结果。但“生物钟”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开的谜。你如果有志去揭开它,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上,需要强健的体魄,所以,你必须注意,千万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有删改)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复习功课时可以熬夜到很晚,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B.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头鹰开始觅食,这是动物身上存在“生物钟”的表现。

    C.不按时吃饭,人身上的“生物钟”会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

    D.科学家认为,“生物钟”只是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结果。

    【2】(  )是在晚上开始觅食的。

    A.小鸟

    B.猫头鹰

    C.蜘蛛

    D.壁虎

    【3】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小英爸爸说:“我的身体非常好,可以不按时吃饭。”

    小英爸爸的说法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期末考试快到了,小英复习很刻苦,每天都要复习到夜里十一二点,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劝劝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一掬笑容何处寻

    1919 10 4 日,毛泽东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韶山家里派人到长沙找毛泽东,给毛泽东送来一封紧急家书。毛泽东看了几行后,眼里立即涌出了泪花。家乡来送信的人,是毛泽东的一位堂兄。他告诉毛泽东,婶婶在昨天晚上就有出气没进气了,所以,叔叔要我来长沙,要你和泽覃立即赶回去,晚了恐怕见不到你母亲了。

    毛泽东一听,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 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当时,由于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100 来里的崎岖山路,毛泽东他们走了一天一夜。即便如此,当毛泽东赶回韶山时,由于送信的堂哥走了一天多的路,前后就过去了三天,这时母亲已过世两天了,按照韶山的习惯,母亲早就入棺。

    毛泽东紧跑急赶地走了一天一夜的路,但还是没有看上母亲的最后一面。面对母亲的死,毛泽东百感交集,悲痛万分。

    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拒绝一切人的劝阻,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母亲对自己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在毛泽东眼前出现。这时的他完全沉浸在对母亲那伟大的人格和善良的心肠的追思之中。稍顷,他用笔在一张白纸上,专心致志地写了起来。第二天早晨,来祭奠的人们, 看到了毛泽东那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

    两副挽联,一副贴在大门口: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另一副则挂在母亲的灵前: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第二天,母亲出殡。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四言长诗《祭母文》。

    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全篇记述了母亲的养育深恩和盛德高风,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也深深地追忆了母亲生平对他的养育之恩,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更表现出了毛泽东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的死亡的悲痛心情。

    1母亲已经过世两天了,毛泽东才赶到家里,是因为________

    2找出体现标题一掬慈容何处寻的一副挽联,用“____”画出来。

    3找出描写毛泽东面对逝世的母亲悲痛万分的两处描写,画上波浪线,并写一写这两处通过详细描写了毛泽东的____来表现他的心情。

    4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毛泽东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感悟

    快手刘

    文/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 “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 瞧 就在这儿哪 怎么样 你们说错了吧 买块糖吧 孩子们给骗住了 再不喊闹 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 其余的一哄而散 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1】给划线的的句子加上标点。

    【2】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时间

    快手刘的手

    快手刘的演技

    观众

    “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

    敏捷灵活

    ____

    围了几圈

    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

    ____

    漏洞百出

    ____

    ____

    【3】品析下面的词或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至少说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选文一: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摔跤手成了无敌手。那摔跤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

    选文二:这怪人在街头站了一会儿,忽然打腰里掏出一个小纸盒,从里边抽出一根一寸多长的小细木棍儿,棍儿一头顶着个白头。他举起小木棍儿,从上向下一划,白头一蹭衣褂,嚓地生出火来,把木棍儿引着,令街上的众人一大惊,不知怪人这小棍儿是嘛奇物。怪人待手里的小木棍儿烧到多半扔在地上,跟着从小盒再抽一根,再划,再生火,再烧,再扔。就这么连划了十多根,表演完了,嘛话没说,扬长而去。

    从此天津人称怪人这种“一划就着”的玩意儿叫“自来火”。呵呵,其实就是咱们用的“火柴”而已。

    【1】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片段

    选文一

    选文二

    主要人物

    山东小子

    _____

    主要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_____

    “奇怪”之处

    _____

    怪人点“自来火”

    【2】选文一中,“肩厚似牛臀”“________”等词句是对“山东小子”的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词是动作描写。这样写表现出“山东小子”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二中,“表演”一词极具深意。请你联系选文,说一说它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小子”之所以能成为称霸一方的“无敌手”,是因为他有一身的蛮力。

    B.“自来火”就是火柴,只是当时未普及使用,因此人们称之为“奇物”。

    C.“怪人”表演结束后扬长而去,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无知。

    D.两段选文选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目的在于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突显主旨。

  • 14、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到得松树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喝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团团血迹。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李逵把不住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倒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搠那两个小虎儿。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面的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和李逵都打过老虎,他们打虎有哪些不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遇虎起因不同:武松为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李逵接母上梁山,途经沂岭。

    B.杀虎原因不同:武松自卫;李逵报吃母之仇。

    C.杀虎难度不同:武松在明处,且醉酒,无防备;李逵在暗处,而且是偷袭老虎。

    D.杀虎后心情不同:武松心情释然;李逵尚存余悸。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

    母亲的纯净水

    每逢体育课,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 以便激烈的运动之后,畅饮一番。

    跟大家一样,李兰也会带上一瓶。每到周二和周五中午,吃过午饭。母亲就把一瓶纯净水拿出来,递给李兰。接过这瓶水,看着母亲慈爱的面容,李兰心里总会莫名地难过起来。她知道一个她不能揭开的秘密!还好,她总能很快回过神来,坚定、信任又略带感激地对母亲说:“谢谢妈妈!我走了。”

    一次体育课,同桌没带纯净水,李兰犹豫了一下,然后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

    “咦?你这水不像是纯净水呀!”同学喝了一口,疑惑地说。“怎么会。”她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这瓶盖怎么没拧断就能打开呀?”“颜色也有一点儿别扭。”“像是凉白开!”一个同学尝了一口,说。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

    同学们都走开了,李兰自个儿愣了一会儿,突然把那瓶水扔得远远的。“是的,是凉白开!”她在心里叫道。她快哭出来了。同学们说的她自己早就发现了。那是母亲的秘密,也是自己的秘密,一直压在她心头。现在她实在受不住了,她要一下子把这委屈抛得远远的。

    “我带的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门,她就气鼓鼓地问母亲。“是。”母亲平静地说,“你现在才知道吗?”她看了看李兰说:“有人说你什么了吗?”

    “你为什么不跟我说明白?”李兰反问道。“我是怕你爱面子,瞧,你这不是受不了了吗?”李兰哑口无言。

    “唉,家里不宽裕,妈妈是想省点儿钱。”母亲给她打圆场,又说,“你知道吗?要是给你买纯净水,一星期两瓶的钱,就相当于家里一个月的水费了。”

    她知道,母亲说得对。父亲的厂子不景气,工资不高;母亲几年前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贴补家用。在家里,自己是唯一消费不挣钱的人,是应该为家里节省一些。况且,喝凉白开跟喝纯净水,对身体来说没什么区别。

    “我们是穷,但是穷也不是错呀。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

    母亲接着说:“不管是穷还是富,攀比、死要面子都不对,都得实实在在地生活。要不富的也会变穷,穷的还会更穷。

    后来,她去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给她灌的凉白开。有的同学故意问她:“里面是凉白开吗?”她就沉静地看着问话的人说:“是。”对她来说,凉白开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她慢慢明白了:穷,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屈辱。它只是一种相对而言的物质生活状态。总会有人富裕一些,有人清贫一些。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么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养成一个宽广的心灵;不限于眼前,更在于未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纯净水”使她产生了这些心理变化:

    (难过和感激)——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走开了,李兰自个儿愣了一会儿,突然把那瓶水扔得远远的。”

    从“_____”和“_____”两个字中,可以猜到李兰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以“母亲的纯净水”为题,含义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阅读。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1第二自然段中的诗句分别出自哪首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外祖父读诗的时候会落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在梅花盛开时作者会想到外祖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想象可以走多远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并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了一块怪异的石头,他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块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当然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他常会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外一种看法。久而久之,老师把这个孩子的问题反映到了孩子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孩子是在撒谎,而是在进行想象。

    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

    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造的硬币。”孩子的姐姐拿过来看,发现这是一枚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教训他,让他改掉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听了把孩子叫过来,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对于孩子父亲的“怂恿”行为,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这势必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会变成一个满口大话的虚伪的人。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他名字叫达尔文严。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进化论”就是建在超乎常人的想象和为此进行的大量实物证明之上的。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

    【1】解释词语。

    (1)价值连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哄堂大笑: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当老师和同学们说达尔文“说谎”时,达尔文的父亲是怎样做的。

    【3】短文举了哪两个例子来说明达尔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短文说明了大胆想象的重要性。                                ( )

    (2)短文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否定一个人。                      ( )

    (3)短文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相同。        ( )

    【5】你喜欢短文中的父亲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秦兵马俑》节选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1选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 话没有说完 B. 声音的延长 C. 同类词语的省略

    2选文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选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桥(节选)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同音字填空。 

    :放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万籁俱________    ________之长

    2“________”画出文中描写洪水可怕的句子。(两句)

    3文中咆哮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抄写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加上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 21、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花生的品质很高尚。

    _____________

    (2)这件事让人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没占到便宜。(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王不得不将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我们班的“_____________大王”

    提示与要求:你有没有注意到,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不相同。某个人某一个方面的个性特点特别鲜明,我们就称他为某方面的“大王”,比如“故事大王、作文大王、搞笑大王、耍帅大王、调皮大王”……你的班里有什么“大王”?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注意围绕题目,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他的个性特点;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