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填。
1.正直是( )之本。 迈哈福兹 《 》
2.眼泪无法洗去( )。 拉克司内斯《 》
3.( )是最朴实的。 戈尔丁 《 》
4.人是为了( )才活着的。 肖洛霍夫《 》
5.( )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马尔克斯《 》
2、根据意思写出合适的成语。
读书快(_____) 走路快(_____) 吃饭快(_____)
办事快(_____) 变化快(_____) 水流快(_____)
3、这部小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课文是按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
流落荒岛→( )→( )→( )→( )
4、读拼音写汉字。
hónɡ dǐnɡ wànɡ chuī
( )毛 铜 ( ) 兴( ) ( )烟
( )水 ( )点 ( )想 ( )牛
5、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并写一写诗人以什么来喻人。
(1)何当_____________脑,快走踏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全不怕,要留___________在人间。(______)
(3)_____________还坚劲,任尔_____________风。(______)
(4)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知松____________,待到______________时。(______)
6、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解释词语:
值:__________ 屐齿: 小扣: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_______________。
【3】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春色”、“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青玉案①·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宝马雕车④香满路。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⑩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⑤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⑥玉壶:比喻明月。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指盛装的妇女。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____,此夜称元夕或元夜。“青玉案”是词的________。
【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
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___、___、___等。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吹落,星如雨”描写了漫天的繁星,一明一灭,好像雨一样落下来,比喻新颖奇特,而又贴切自然。
B.“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C.词的上阕极力渲染元夜繁华热闹的场面,为下阕人物的出现布置好背景。
D.“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词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首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9、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题。(16分,每小题4分)
沉睡的大拇指
从盖尔出生的那天起,他的爸爸妈妈就开始为他担心了。因为盖尔左手的小指旁长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转眼间,盖尔已经三岁了,父母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回家后便眼泪汪汪地问爸爸妈妈和爷爷:“为什么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了一根指头?迪克说我是怪物。”大家都沉默了。盖尔的伤心和自卑令爷爷感到不安。突然,他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雕望。那是一尊泥塑手,那一大拇指用力地落在掌心里,爷爷像发现了珍宝似的。会心一笑,把盖尔抱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它是个小懒虫,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它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痛蜷在掌心,然后让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右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合在一起的时候,正好10个手指,不多也不少。“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根手指,是这样的吧,爷爷?”天真的盖尔开心地笑了,充满自豪。小小的他觉得,这第六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它是来帮助爷爷的。
爷爷迅速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还请盖尔的老师在班上告诉其他小朋友,盖尔帮爷爷长了一根大拇指,小朋友们非但不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盖尔小小年纪就能帮助大人。
自从和盖尔说过沉睡的大拇指的事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条件反射地蜷进掌心。时间稍长一些,右手的大拇指就会麻麻地疼,得用左手帮忙才能慢慢地舒展开。久而久之,爷爷习惯成自然,时刻把右手大拇指蜷起来,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做事。
五年后,当爸爸妈妈要把盖尔带到医院里切除第六指时,盖尔却大声抗议:“这是我帮爷爷长的手指,怎么可以动除呢?除非爷爷的大拇指睡醒起来了。”可是,爷爷的手指五年来一直习惯蜷曲在掌心里,它已经变形萎缩,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力量,重新扳直已不可能。
当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找来纱布,把大拇指裹住,然后告诉盖尔。他已经动了手术,手指马上就可以伸直了,盖尔的第六指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盖尔这才听话地随父母去了医院。手术很成功,而爷爷的大拇指虽然用纱布缠了很久,但始终无法伸展。
爷等去世后,父母将大拇指的真相告诉了盖尔。那一刻,盖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因为沉睡的大拇指给了他完整的人生,还真真切切地告诉了他什么叫亲情。
【1】对第三段划横线句子的分析,下列哪一项是合理的?( )
A.表现爷爷因盖尔提供帮助而感到极为兴奋。
B.表现爷爷为消除盖尔自卑心理的急迫心情。
C.表现爷爷和盖尔的老师同学关系非常亲密。
D.表现爷爷对制造如此巧妙的谎言欣喜连连。
【2】爷爷知道盖尔拒绝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后,其内心应该是怎样的? ( )
A.感动不已 B.有些悲凉 C.平静如水 D.激情似火
【3】对文题“沉睡的大拇指”的理解,下列哪项最恰当? ( )
A.“沉睡的大拇指”其实就是多长出的第六根手指,表述很生动。
B.全文围绕“沉睡的大拇指”来写。是为了表现盖尔的坚韧性格。
C.教育人们即使善意编造谎言,也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得不偿失。
D.“沉睡”和“大拇指”相组合,形式新颖别致,突出小说主题。
【4】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碰碰车。
爸爸告诉我,电脑网络如同一个(便 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 每(坐 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进入网络,就好像(挎 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可以用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1】选择掉括号内正确的字。
(便 遍)________ 布全球 每________ (坐 座)城市 (挎 跨)________ 上
【2】解释“五湖四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脑网络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时光
冯骥才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作“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退藏到冬日小雨空的雅典德尔菲Ω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
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1】第6自然段用“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写出了生命的延续,请你试着仿写表达这一主题的一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北宋天王木雕像保存了哪些“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两句关于古人对“时光”有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平分生命
男孩子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妹妹唯一的亲人,然而,(困难 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贵,男孩子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医生忙完后,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笑孩子的无知,但转念又被孩子的勇敢(震动 震撼)了:这个10岁的小男孩,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为所作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他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孩子,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了爱心:“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就又抬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若无其事 郑重其亊)地对医生说:“那我就把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人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这不是孩子无知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1】在括号中选出正确的词语用“√”标出来。
【2】小男孩先后两次做出重大决定:开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妹妹的生命,后来是为了与妹妹________生命,难能可贵。
【3】读完短文,我们认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男孩。
【4】短文中哪一句话与“父母早逝,他是妹妹的唯一亲人”相照应,用“ ”画出来。
【5】读了短文,你一定被浓浓的亲情所感动,有许多话要说,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文段从多个角度描写了除夕的热闹,读句子选一选。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1)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
(2)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
(3)鞭炮声日夜不绝。( )
14、课外阅读我能行。
腊月酒
王忠范
①每年腊月,我就喜欢喝东北老家自酿的腊月酒。腊月酒其实就是黄米酒,是用东北特产大黄米酿制而成的,充满粮食的味道。因为这酒是农家腊月自酿的,又没啥酒力,谁都能喝点,家家腊月里的餐桌上都有这酒,所以黄米酒也叫腊月酒。
②农历冬月底,进入猫冬时节,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开始酿制黄米酒。我家的黄米酒由祖父一人酿制,他不让别人插手,说弄不好会走味的。他先是淘洗好黄米,接着放进锅里,掌握好火候慢慢煮。熬成粥状时,黄米变得黏稠稠的金亮亮的,再装进大盆,整整焖上半天一夜。然后打开酿酒的泥缸,把黄米粥、开水和提前半年做好的酒曲按比例放进去,扣上圆盖,封得严严实实。这样发酵半个月到20天,黄米酒就基本酿成了。
③到了开启的日子,人们都管黄米酒叫腊月酒了。祖父笑眯眯地掀盖通风、过滤,屋子里顷刻飘满了酒香。一家人围着观看,都要尝上一口。腊月酒色泽纯净,醇香柔和,鲜爽却绵长,没辣味,大人小孩都能喝。若拌些白糖,入口浓厚沾唇,甜甜酸酸,更是新鲜绵润了。开启酒缸这天,不管谁家都要请同姓的本家长辈和左邻右舍的老人来品新酿的腊月酒。大家围坐在黄泥火盆旁,浅饮慢酌之间讲年景、唠家常、说乡事,亲亲近近,热热火火。晚辈们轮流敬酒,或说吉祥祝福的话,或唱福寿歌,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
④以后,腊月里每一天晚餐,家家或多或少都喝腊月酒,添情助兴,(营造 制造)过年的氛围。下酒菜多种多样,但必有热腾腾香喷喷的年猪肉。这叫:“腊月酒,年猪肉,日子越过越富有。”主食是黏豆包。黏豆包圆圆鼓鼓又黏稠筋道,象征团圆、和睦。那叫:“腊月酒,黏豆包,团圆和睦过年好。”
⑤等到大年三十吃团圆饭的时候,家家都喝腊月酒,因为腊月酒具有土地的(厚重 隆重)与久远,象征日子和顺、生活甜美。祖父端起酒杯时总要说合辙押韵的祝词:喝杯腊月酒,喜气心中流,老少齐争春,又是好年头……春溶于酒,酒浓于情,饮得全家人激情满怀欢欢乐乐,阵阵笑声飞出门外,碰得灯笼杆上的大红灯笼飘飘闪闪。
⑥现在每年春节前夕,我们这座城里就有卖腊月酒的。我家总要买一大壶,年前年后都在喝,品不够那种乡情和年味儿。
(选自《辽宁日报》2019年1月16日,有删改)
【1】用“/”画掉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
A.外貌 B.神态 C.语言 D.心理
【3】本文以腊月酒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腊月酒的___以及对老家淳朴民风的____。
【4】阅读第②段,根据提示概括制作腊月酒的过程。
淘黄米——(_____)——(____)——加开水、酒曲——(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短文详写了祖父酿制腊月酒的过程,表现了祖父酿酒技艺的精湛。 (____)
(2)“飞”“碰”“飘飘闪闪”这些动词形象入微地表现了家人们笑声的爽朗活泼,表现了乡亲们无比喜悦的心情。 (____)
(3)短文采用总—分的结构,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____)
(4)“腊月酒,黏豆包,团圆和睦过年好。”引用俗语,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____)
15、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你怎么能信奉他说的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小红军对陈明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人人都需要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营
①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被满面笑容的外公叫进房里。(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累得不行了,不得不休息一会儿。(改为一般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已经快晚上八点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器官捐赠,你知道多少,又是否会接受呢?
2020年6月7日凌晨,寻乌县2020年第一例器官捐献者在寻乌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成功捐献一肝两肾,一对眼角膜。人间大爱,请你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