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妈妈很疼爱我,我们关系密切,我不在家她看我的日记也可以。(______);理由__________
2.我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他们可疼爱我了,所以不管我的什么要求,他们都应该答应。(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
3.“严禁践踏草坪”这句提示语比较生硬,若果改成“别踩我,我怕疼”表达效果更富有情趣。(______);理由__________
4.书信—定要有问候语。(______);理由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辽阔)的大地
( )的脸庞 ( )的心情 ( )的影子
( )的声音 ( )的北风 ( )的情节
( )的细雨 ( )的大雨 ( )的小说
3、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你积累到的成语。(10分)
( )高( )重 ( )( )乐道 ( )风( )号
一( )独( ) 和蔼( )( ) 世外( )( )
恍然( )( ) 美不( )( )
描写春天的成语: 、
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
4、辨字组词。
咐(______) 淘(______) 投(______) 渊(______) 路(______)
附(______) 啕(______) 役(______) 粥(______) 露(______)
抚(______) 唐(______) 吹(______) 验(______) 原(______)
芜(______) 糖(______) 炊(______) 检(______) 源(______)
5、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古诗、对联、歇后语、格言。
1.我们的老师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学习超棒!老师让她为大家介绍经验,可她说:“我的经验就是复习、复习、再复习,我是按《论语》中说的___________这句话做的。”
4.小敏考了一百分,很骄傲,妈妈语重心长的说“_____,_____。”妈妈让小聪好好学习,可小聪很烦,请你用一句古代名言:“_______,_______”来劝他。
5.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的解开了这道难题。
6.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_________。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
6、快乐阅读。
石灰吟
,烈火焚烧若等闲。
,要留清白在人间。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_________________
(2)清白: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古诗内容,用适当的关联词将句子连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③家童:童仆。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⑤犹眠:还在睡眠。
【1】“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______。
【2】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__,我是从“_____、柳绿 、_____”这些词语中知道的。
【3】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生活。“ 莺啼 ”二字在诗中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
【4】先解释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啼:_______ 犹: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①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辞:__________ 烟花:_______________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__ ;故人的去向:________ ;以及送别的场景: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3】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练兵场
______________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轻轻的一声叮咛
出差在外,在一农家借宿一夜,放亮时又踏上一段新路。一阵积水响,老大娘追出来,拿着一把她女儿的小花伞:“带上……”看她那慈祥的目光,刹时,我像是听见了母亲的叮咛。路上果然下了大雨,许多人在树下店旁躲雨,我撑开那把伞,照旧走着,一种说不清却感人至深的温暖和情感洋溢在我的周围。
途中的一天晚上,我在招待所翻书,读到一篇《母性》的文章:我和太太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参加一个游览团体。向导带我们到橡胶园参观割胶。一个男童爬上一棵椰树,正打算用弯刀割下一个椰子,他母亲便在附近房子里叫嚷。 我告诉太太:“她说‘孩子,小心啊,别把手指割掉’。”向导惊讶地问:“原来你懂马来话。” 我答:“我不懂。不过我了解母亲的叮咛。”
出差回单位后,我把自己伞下的感受和这则故事说给一位长辈听,他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他说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但母亲那句:“好好工作,注意身体。”的嘱咐,一句最平常不过的话,伴随他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年,成了母亲最珍贵的遗产。我感动至极。想起了我的母亲。小时候去上学时,她总在我出门时给我整理凌乱的衣服轻轻地叮咛:“走好,听老师话。”
又是一个雨天,我骑车去约会。中华门城门下,刚认识不久的女友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掀下雨披的帽子:“看你热得,快把雨披脱下来。”原来,雨早已停了,我额上全是汗。空气清新得很,吸入肺腑的全是温馨。
想到每次约会结束,我推着自行车准备走的时候,她忘不了说一句“骑好,晚上早一点休息”。于是我认可她了,因为没有爱心的人,是不会为别人着想的。
(1)根据上下文理解红色词语的意思。
感人至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洋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哪些人物的叮咛或嘱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出来。
(3)三至五自然段中的“我”与文中其它地方出现的“我”是不是同一个人?两个“我”分别是谁?
(4)“我”听不懂马来话,为什么知道男童的母亲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得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为了打桩,我先用一根很沉的木棒,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为了说明“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鲁滨逊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有很多词句表现了“困难重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青春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A着,贪婪地B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乱撞,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脱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儿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菜畦(qí wā) 摇曳(yì yè) 深邃 (suì suí) 衍(yín yǎn)生
【2】“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绿是空灵且深邃的。 B.这绿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里。
C.这绿摇曳多姿,空灵且深邃。 D.这绿总 让“我”想起宽大的庭院。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填入画“ ”句中A、B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叫 吮 B.闹 采 C.闹 吮 D.叫 采
【4】简要概括第三自然中作者所回忆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本文的思想主题,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描述了儿时故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B.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C.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及家人的精神滋养。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①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②“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1】选段是八儿____________的场景,作者描写得很_________(A.详细 B.简略)。
【2】画“_______”的句子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描写。两位同学对这句话进行了批注,但观点不同。我觉得同学(______)的观点最恰当。
同学A:八儿连叫两声“妈”和“才”字,让我感受到八儿十分着急,突出了他感觉自己已经等了很久很久,想马上喝到粥的急切心情。
同学B:八儿连叫两声“妈”和“才”字,让我感受到八儿十分着急,写出了他脾气急躁,等粥等得不耐烦的样子。
【3】从选段中画“﹏﹏”的两处对八儿的描写中选择一处,仿照上题中最恰当的观点那样在文中作批注。
批注:我选第处,这是对八儿的_________描写,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半瓶阳光
这是一个明媚的春天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手指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
“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波纹。
“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暖意。难道我也抓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着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表现了女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短文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5】对太阳落山,女儿和“我”的理解不同在哪里?
女儿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成人的生活受到了种种禁锢,阻碍了他们的想象力
B.表达了父亲对女儿丰富的想象力的由衷称赞
C.突出了儿童富有童心和童真,大人只要努力也可以达到
D.儿童的天真无邪给成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成人感受到了真、善、美
15、照样子写句子。
例:托米说:“我爸爸就和我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托米说,他爸爸就和他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1.苏小明对班长说:“我要像你一样团结同学,热爱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候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怎么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方说:“不行,我的字写得不够好,应该让小宇去参加比赛。”(改为间接叙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
(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
(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
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必须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题
题目:那一次,我哭了
提示与要求:童年的生活是一只多味的瓶,有酸甜,也有苦辣,有笑声,也有哭声,那一次是什么原因让你流泪的?是激动,是难过,是懊悔,还是高兴……根据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习作。要写真话,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