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近字组词。
筹( ) 呕( )
涛( ) 讴( )
厩( ) 募( )
既( ) 幕( )
谱( ) 猾( )
普( ) 滑( )
愧( ) 恋( )
槐( ) 变( )
2、填空。
《追随梦想》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通过主人公(______)的事例揭示了(____________)这一成功的秘诀。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并写出诗句意思
马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诗》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吟》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石》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________)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________),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2)句中的“?”指的是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
对这样写的好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照样子写词语。
绿盈盈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相貌堂堂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快乐阅读。
石灰吟
,烈火焚烧若等闲。
,要留清白在人间。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_________________
(2)清白: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古诗内容,用适当的关联词将句子连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从文中可以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
【2】写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诗人站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首送别诗。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试着默写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鉴赏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山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干净清爽。傍晚,我独自沿着湿润松软的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姐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美美地呼吸着乡村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乡村的傍晚多么像一幅美丽的油画:柔和的夕阳。绚烂的晚霞,静默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座座村落的家家户户房顶上升起袅袅炊烟……外婆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哲理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喧闹嘈杂,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掀起了一重重稻浪,②我放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③一边歌唱,④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被绿色覆盖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⑤一个个大西瓜⑥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抚摩着她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夜景,“呜呜”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深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若有架照相机,定要把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照下来。
我多么喜爱乡村这迷人的夜晚!
【1】细读短文中得第2、3、4自然段,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乡村傍晚景色的,选择正确答案,然后再摘录
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为例证,写在下面括号里。
A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 )
B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
C按不同方向转移顺序观察( )
D按先整体后局部顺序观察( )
摘录相关的词语:( )--( )--( )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组前后对应的句子。
【3】读文中的画线句,按要求把语句序号填在横线上。
写实在的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联想的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敬重卑微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④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⑤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⑥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⑧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⑨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指体积,( )指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将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或词语划掉。并将第九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卑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玩世不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八自然段中有两个问句,第一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是启迪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它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用这个成语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考题精选
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争吵了起来,妻子嚷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1】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带点的词语。
寝食难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泪纵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仔细阅读,完成填空。
(1)第④段中“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_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3)第⑨段中“他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中“最坏的打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从全文看,父亲做了两次“选择”,请说说父亲的“选择”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词析句:用波浪线在第⑧段中勾画出表现“他听了父亲的话深受感动”后的行为的句子。
【5】整体感知:结合短文,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他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形象问题”是说他形象不佳,长得不好看。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是赞扬父爱的伟大。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样的山_____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______着这样的_________山,再加上空中______,山间_______,江上________,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按原文把文段补充完整。
这样的山________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________着这样的________山,再加上空中________,山间________,江上________,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请找出概括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整体感受的句子画上“______”。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13、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②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③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④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⑤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⑥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⑦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⑧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⑨“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⑩“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⑪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⑫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惧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⑬“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⑭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⑮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⑯“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
⑰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⑱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⑲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嘴手里的窝窝头,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⑳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㉑“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㉒“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㉓父亲瞅了歌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㉔“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㉕“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㉖“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㉗“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㉘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㉙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㉚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㉛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哭着从街上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㉜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㉝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文章是按照( )顺序写的。
A.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
B.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被捕前
C.被审时、被害后、被捕前、被捕时
D.被害后、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
【2】读文中对李大钊外貌、神态和言行描写的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 )
A.强化了作者对敌人的憎恨,突出了对事件记忆的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无限追思
B.总起全文,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遇害的日子
C.在叙述过程中,抓住父亲的言行,突出父亲的英雄形象
D.提出问题,让读者产生带着问题继续往下读的欲望
【4】⑧-⑱自然段,叙述了父亲被捕的过程。作者在写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时,父亲给作者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
【5】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诗篇。请简单写出一个除了上文李大钊外,自己了解的先烈的革命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
14、听短文《如此之厚的墙》,完成练习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春天难道不美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我学习不努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难道不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春风吹绿了田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似的贝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划线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
(2)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约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贝常年生活在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句式变换。
(1)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