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进行记叙,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回到英国等故事情节。
2.“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这几句话借助写______、______的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_____的心情。
3.《石灰吟》中,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写出自己______的意志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的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说明了做人___的高尚情操。这两首古诗都采用了_______的写法。
2、辨字组词。
络( ) 锤( ) 凿( ) 焚( )
洛( ) 捶( ) 齿( ) 梵( )
3、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______)
2.小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______)
3.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 (______)
4、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暮去朝来淘不住,________________。(唐·白居易《浪淘沙》)
3.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唐·张继《枫桥夜泊》)
4._______________,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图题诗》)
5.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唐·高适《别董大》)
5、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含“心”字的词语。(不能重复)
小姑娘看着经过(______)挑选的海螺,她(______)地笑了。能够把海螺卖出去,上学的学费就不用愁了,母亲也就(______)多了。这时,她看到母亲的脸上露出了(_______)的微笑。
6、再读《墨竹图题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字 , 朝人,他是 之一。这首诗是他在 的情况下写的。和“竹”并称为“岁寒三友”的是 和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几个字的意思。
萧萧:_____________
总: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下面两句诗的意思。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以“ ”为依托,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出作者 ,以 为己任的胸襟,以及“ ”的气概。
7、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
,疑是银河落九天。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
【3】这两首古诗中都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首诗,说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或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补充诗句。
【2】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9、读一读。
蜻蜓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我悄悄地跑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着。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
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1】写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漂亮—________ 喜欢—________
【2】读读短文中的这个句子“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这是把蜻蜓的________比作________。
10、理解短文。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呈现出白色。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智谋和策略,能让生活变得豁然开朗。
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就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
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被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是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果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中。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蜚声中外: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及提示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我发现作者为了说明观点,选了四个事例,其中 是略写, 是详写。这四个事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的,有 ;一类是反面的,有 。(填序号)
【3】如果想补充一个事例说明短文的观点,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鞋匠拥有最好的制鞋手艺,却不愿改变自己,坚持用手工制作每双鞋,最终无法跟上机械化的时代,生意惨淡。
B.张文举屡次投稿不过,放弃文学,勤练书法,终成硬笔书法家。
C.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终于打败了吴国,成为一方霸主。
D.爱迪生改进电灯泡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的挫折,没有放弃,最终取得成功。
【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小学毕业后,我们要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
11、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校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句俗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默读这句话,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恐怕”在这里是恐惧、害怕的意思。 (______)
(2)句中的破折号是表示解释说明的意思。 (______)
【5】读文段,说说北京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说你的家乡过春节有哪些习俗,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鸟音
①孩提时代,生活在农村,我是极喜欢鸟类的。尤其是那百灵鸟儿,能唱多种歌,歌音颤酥酥、亮爽爽的,真叫人爱得着迷。
②我常跟着大一点儿的孩子们到田野捕百灵,偶尔逮到一只,便放进笼子里,挂在庭院的椿树上,给它喂米喂水,逗弄它叫唤。日复一日,逮得多了,我家的庭院竟成了鸟的乐园。它们整日里叫个不歇,到了黎明,叫得最得意、最嘹亮,大概是为酣睡了一夜的人们,唱一支振奋的歌吧。满胡同的伙伴们都跑来围着鸟笼逗趣;邻家的婶婶们也拿了针线边做手中的活,边欣赏鸟儿们的音乐会。然而,这并未引起爷爷的兴味,而且他听见我的鸟叫,反倒总是面带愠色。他本是研究鸟类的专家,为何不喜欢我喂鸟呢?他时常去河边钓鱼,我几番要求跟着去,让他给我逮几只百灵来,他执意不肯。这使我好生奇怪。
③又过了些日子,不知为什么,爷爷要领我到鸟儿最多的地方去,还让我提一只装有百灵鸟的笼子。我又高兴,又纳闷儿。我跟在爷爷后边,到了河边。我们钻进树林,这里遮天蔽日,连阳光都难以透进来。树上的鸟儿真多呀,仿佛是百鸟之神把天下所有的鸟,都集合到这里开演讲会似的。真是不到鸟林,不知百鸟鸣啭的妙境啊!它们忽而不约而同地来一番旋律整齐的齐鸣;忽而又杂乱无章,各有韵色;间或还有互相答对,倾诉爱恋的。我从未见过这么多的鸟儿,便缠着爷爷捉几只。
④不料,爷爷却阻止了我,并让我把从家里带来的那只鸟笼挂在树枝上。然后,蹲在树荫下。一会儿,笼子里的百灵,也跟着其他的鸟儿叫了起来。这时,爷爷问我:“你说,是笼子里的鸟儿叫得好听,还是树上的叫得好听?”我静心听听,揣度了一番,说:“树上的鸟儿叫得好听!”
⑤“咋好听呢?”
⑥“像是嗓音不同,音色不同。”
⑦我心中纳闷:
⑧还是爷爷通晓天地万物,懂得鸟性:“花有花色,鸟有鸟性呀!大自然赋予它一对自由的翅膀,一口清凉的嗓音。它生来属于大自然,不属于你、我、他。你把它捉入笼,便使它失去了原来的本性,成了可怜的玩意儿。”
⑨我任性地说:“可它在笼子里不也天天叫吗?那叫声也是它唱的歌呀!”
⑩“是它唱的歌。但那是一支悲歌,一支痛苦的歌。”
⑪爷爷望望树上的鸟儿,又说:“鸟鸣为其心声呀!你听枝头那鸟儿,唱得多清脆,多甜美,掉在地上还有音呢,掉在河里,水也会变得清亮亮地响。而笼子里的鸟,鸣得叫人替它哀怜,好像是在向人哭诉冤屈、忧愁——关在笼子里,为人鸣叫,有屈于它的天性啊!
⑫听了爷爷这番话,我深思良久,感到可有道理了。可又觉得在漫野、林子里飞来飞去的鸟儿,谁也不属于,叫得再婉转动听,也无人欣赏、评赞,有什么价值呢?
⑬“这正是它的高贵之处,它不为求得人们的称赞而歌唱,终生只为保持自己的本色和特性而活着。”
⑭这一日,捉鸟未获,却得到了比鸟不知要珍贵多少倍的东西……
【1】“我”心中在纳闷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把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心中纳闷:____
【2】我喜欢捉鸟,爷爷对此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以下理解最佳的是( )
A.兴味索然——不肯捉鸟——领我赏鸟——阻止捉鸟——解读鸟音
B.面带愠色——不肯捉鸟——解读鸟音——阻止捉鸟——领我赏鸟
C.面带愠色——阻止捉鸟——不肯捉鸟——领我赏鸟——解读鸟音
D.兴味索然——阻止捉鸟——领我赏鸟——不肯捉鸟——解读鸟音
【3】本文重点写的是爷爷带我欣赏大自然中的鸟音,前文却写了被我捉住的鸟儿叫个不停,还吸引了胡同里的伙伴们和婶婶们,这样写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我、伙伴们、婶婶们”对鸟儿的喜爱,而爷爷对鸟不感兴趣。
B.交代事情的起因是我非常喜欢百灵鸟的声音,喜欢捉鸟来听,为下文我跟随爷爷去大自然中倾听鸟音做铺垫。
C.为了表现爷爷喜欢鸟的态度和方式和我们大家不一样。
D.开头对“被捉住的鸟”的详细描写与文末“捉鸟未获”相呼应,点出“得到比鸟更珍贵东西”的文章主旨。
【4】文中划线的句子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
【5】对鸟音的看法,“我”和“爷爷”发生了争辩。请联系文章和生活,说说你同意谁的想法,为什么?
_____
13、(题文)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居里夫人和三克镭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第一克 捐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和第三克回赠给了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见到了镭的发现者。
端庄典雅的主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 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她非常惊讶的是,居里夫人居然能够说出世界上每一零星镭的所在地。麦隆内夫人问:“法国有多少呢?”
“我的实验室只有一克。”
“你只有一克镭吗?”
“我?呵,我一点也没有。这一克是属于我 的实验室。”
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 达每克75万金法郎。美国女记者由此推断,提纯镭的专利技术,应该早已使眼前这位夫人富曱天下。但事实上,居里夫妇早在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 :法。他们当时经济拮据,生活贫困,却不肯用自己历尽艰辛获得的科学成果谋得丝毫个人利益。居里夫人后来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有,一克镭,以便我的研究。但是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既感惊憾又非常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以致无法进行研究!
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出一克镭在美国当时 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肯定会解嚢相助,却碰了壁。
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而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获得成功。
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哈丁将公众捐 献的一克镭赠与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在仔细阅读完文件后说:“美国赠给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希望你们立即请个律师,把它改赠给我的实验室。”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创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美国民众再次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既然是为了科学研究,在专利书上签个字,不是要省事得多吗?
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 题:“……我的许多朋友坚持说,若是比埃尔• 居里和我保留了我的权利,我们就可以得到必 需的资金,来建立一个满意的镭研究院,而以前阻碍我们两个人,现在仍在阻碍我的种种困难 都可以避免。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 仍然相信我们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 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即使是为了科学,也不能将科学的成果据为己有。这是居里夫人向人类贡献镭的同时,贡献的另一种价值。
【1】(小题1)读文中画线句子,麦隆内夫人“惊憾”的是___________;“不平静'是因为________ 。
【2】(小题2)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分别有着怎样的由来?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
托斯卡尼是举世闻名的指挥家。他到过很多地方,指挥过无数的乐团,也风过无数的达官显贵。八十岁时,儿子好(hǎo hào)奇地问他:“您觉得您一生做过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托斯卡尼尼回答说:“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不管是在指挥一个交响乐团,或是在剥一个橘子。”
在我当总医师时,有一个室友,他才开始刷牙,又离开浴室去挑上班要穿的衣服,而嘴里还满是泡沫。接着,他又忙着整理桌上的资料,还一边说今天有哪些事要办。不消说,他的日子总是过得匆忙无趣。
在医学院教书,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上课都不看我,他们一直忙着抄笔记。他们很努力、很认真地写,但我从不认为他们是“好学生”,因为他们对考试的兴趣远超过对学习的兴趣。他们或许能从笔记中得到考试时所需要的知识,但他们无法全然地了解。片片断断地抄下来,知道的也只是片片断断,当他们把我的话写下来,我已经又讲了其他的东西,他们将一再错过。你必须全心全意地融入,尽你所能地投入,仿佛此时此地世上只有此人唯有此事……然后才会有真正的了解。这必须变成你的人生态度,变成你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是在上课、吃饭、聊天、跳舞、画画……
有人问凡·高:你的画里面哪一张是最好的?他说:就是我现在正在画的这一张。几天之后那个人再问。凡·高说:我已告诉过你,就是我现在正在画的这一张!
是的,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即使是在剥(bō bāo)一个橘子。
【1】在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请为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并写上横线上。
【3】作者为什么说他的室友日子总是过得匆忙无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提到的医学院的学生作者不认为他们是“好学生” ,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为什么?你认为怎样学习的学生才是一个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型转换
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会很成功。(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爆发出掌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特森先生说:“我希望你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儿东西。”(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请用这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为“把”字句。
①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邮票很快被那位先生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扩写下面的句子。
(1)竹楼藏在竹林中。
(2)土楼显示了魅力。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21、作文。
从下面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请以这句名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生活中,智慧无处不在。请以《我用智慧 》为题,写一篇文章。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具体叙述,写出真情实感。
(3)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