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内容回顾。
1.《十五夜望月》一诗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藏戏》这篇民俗散文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展开,让读者对藏戏有所认识,体会到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3.《长歌行》一诗中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到老了再后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诗句。
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积累完成填空。
《寒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表明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现象;“_______,_______” 描述了诗人王建在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情景;《迢迢牵牛星》中写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不能相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1)“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小萝卜头》
联系上下文,小萝卜头可能这样想:________。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
请你展开想象,说说这两句诗描绘的景物:________。
(3)读了《温暖》这篇课文,你认识了________的雷锋,读《这条小鱼在乎》这篇课文,你认识了________的小男孩。
5、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
(1)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号客轮在湖北监利沉没。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形容。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团结一心,开展救援工作,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形容。
(2)用一句话写下自己知道的近期新闻: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问: 。
②无遗力: 。
③少壮: 。
④工夫: 。
⑤始: 。
⑥终: 。
⑦浅: 。
⑧绝知: 。
⑨躬行: 。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3】解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话的意思,并说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
7、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①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辞:__________ 烟花:_______________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__ ;故人的去向:________ ;以及送别的场景: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3】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诗歌的前两句从________、________角度出发,描写了乡村四月的秀丽风光。
【2】诗歌的后两句突出了乡村农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9、阅读《鲁滨孙漂流记》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天过下去。根据我的估算,我是在9月30日登上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岛。当时正是秋分前后,太阳正好在我的头顶上,所以我估计自己是在北纬9度22分的地方。
在岛上待了十一二天以后,我忽然想到,由于没有本子、笔和墨水,我将没法估算日子,甚至分不清休息日和工作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用刀子在一根大木杆上刻了一些字,并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竖在我第一次登岸的地方,上面刻着:“1689年9月30日,我在这里登岸。”在这跟方木杆的侧面,我每天用刀子刻一道痕,没到七道刻痕比其他的长一倍。每月第一天的刻痕再长一倍,这样,我就有了日历。
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什么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比如笔、墨水,还有纸,在船长、大副、炮手和木匠保管的物品中找到的几个包裹、三四个罗盘、几台数学仪器,还有日晷、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我把它们一股脑儿堆在一起,不管它们对我有没有用。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兴——(______) 肯定——(______) 人山人海——(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前所未闻: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做了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在荒岛上的所作所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对“我”的问题,父亲平时“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次却“含糊地回答我”,这是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拉哈布.萨卡尔昂着头,大步地走着。他没带遮阳伞,对灼人的烈日毫不在意。拉哈布恪守自己的处世原则,他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从任何人和事。他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却从不指望得到旁人的任何恩惠,追求的只是一辈子活得有尊严。
拉哈布正走着,一个黄包车夫来到他身边。车夫摇着铃铛问道:“先生,您需要车吗? ”拉哈布转过头去,发现那个人瘦得皮包骨头,目光里似乎包含着(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只有那些没有人性的家伙才会以人力车代步。”拉哈布心里想。他用那粗布缝制的甘地服的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连声说道:“不,不,我不需要。”一面继续走自己的路。黄包车夫拉着车子走在他后面,一路不停地摇铃。突然间,拉哈布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 。
拉哈布于是问到:“去希布塔拉,你要多少钱?”
“6便士。”黄包车夫的脸上流露出(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
“好吧,你跟我来!”拉哈布继续步行。
“请上车,先生。”
“跟我走吧!”拉哈布加快了脚步。
拉黄包车的人跟在他后面小跑。时不时地,拉哈布回头对车夫说:“跟着我!”
到了希布塔拉,拉哈布从衣兜里掏出6便士递给黄包车夫,说:“拿去吧!”
“可您根本没坐车呀。”
“我从不坐黄包车。我认为那是一种犯罪。”
“啊?可您一开始就该告诉我!”车夫的脸上露出一种(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请。他擦了脸上的汗,拉着车走开了。
“把这钱拿去吧,它是你应得的!”
“可我不是乞巧!”黄包车夫拉着车,消失在街的拐弯处。拉哈布尴尬地站在路边,仿佛明白了什么。
【1】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_ _”。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4】分别写出拉哈布和黄包车夫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1)“好吧,你跟我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我不是乞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处写拉哈布“仿佛明白了什么”,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托斯卡尼尼是举世闻名的指挥家。他到过很多地方,指挥过无数的乐团,也见过无数的达官显贵。在他八十岁时,儿子好奇地问他:“您觉得您一生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托斯卡尼尼回答说:“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不管是在指挥一个交响乐团,或是在剥一个橘子。”
在我当总医师时,有一个室友。他才开始刷牙,又离开浴室去挑上班要穿的衣服,而嘴里还满是泡沫。接着,他又忙着整理桌上的资料,还一边说今天有哪些事要办。不消说,他的日子总是过得匆忙又无趣。
在医学院教书,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上课都不看我,他们一直忙着抄笔记。他们很努力、很认真地写,但我从不认为他们是“好学生”,因为他们对考试的兴趣远超过对学习的兴趣。他们或许能从笔记中得到考试时所需要的知识,但他们无法全然地了解。片片断断地抄下来,知道的也只是片片断断,当他们把我的话写下来,我已经又讲了其他东西,他们将一再错过。你必须全心全意地融入,尽你所能地投入,仿佛此时此地世上唯有此人唯有此事……然后才会有真正的了解。这必须变成你的人生态度,变成你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是在上课、吃饭、聊天、跳舞、画画……
有人问凡·高:“你的画里面哪一张最好?”他说:“就是我现在正在画的这一张。”几天之后,那个人再问。凡·高说:“我已经告诉过你,就是我现在正在画的这一张!”
是的,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即使是在剥一个橘子。
【1】托斯卡尼尼认为自己一生中做过最重要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
【2】“这必须变成你的人生态度,变成你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是在上课、吃饭、天、跳舞、画画……”句中的“这”指的是( )。
A.加快做事的节奏 B.努力做更多的事 C.全身心投入正在做的事
【3】作者为什么说他的室友的日子“总是过得匆忙又无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 低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 好奇)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 慈爱)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 害怕),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用“/”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联系课文想一想,父亲每天早出晚归都干什么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这一次为什么“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5】在严重的形势下,朋友和亲人多次劝李大钊同志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这是因为他_______,从中表现了李大钊同志________的精神。
14、阅读
《夏》
①夏天的气氛是热烈的。它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墨绿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②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③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也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是否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是否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④夏天是热烈的,金黄的,紧张的,我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 pú fú pang bò
气( ) ( ) ( )
【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指出夏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里的“前”是指________
“后”是指_________“生命交替”指________,结合上文理解,作者是运用________的写法来表现夏季这一特征的。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秋“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②③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句子改成直述句。
1.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扩写下面的句子。
(1)竹楼藏在竹林中。
(2)土楼显示了魅力。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邓稼先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群偌大的蝶蛾闯进孩子的房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笑得用手指着风姐儿,却说不出话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得不另选一个职业,学上了驾驶飞机。(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寒风吹在脸上,很痛。(改成夸张句)
。
(2)妈妈高兴地说:“小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改成转述句)
(3)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搜查”。(改为直接叙述)
。
(4)写一句话,用上“否则”及表示关联的词语“无论……都……”。
。
21、右图中的人物是郭明义,他被称为“新时代雷锋”“全国道 德模范”。他说:“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并先后资助了180多名学生……
就上面提到的信息,请你搜集相关资料读一读,然后为郭明义写一段颁奖辞。(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