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临夏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所给的解释写词语。

    1.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_____

    2.放在一边不理不睬。_____

    3.形容好的东西太多来不及欣赏。_____

    4.形容人声嘈杂喧闹。_____

  • 2、课文内容我知道!

    1.   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正如古语云:__________,孰能无惑?

    2.   皮日休的诗句___________,殿前拾得露华新让人想起中秋佳节。

    3.   霍金顽强和命运抗争的事迹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 ,要留清白在人间。

    5.   留连戏蝶时时舞,______________

  • 3、梅花之所以被人们称颂,是因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日潭;南边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月潭。

    (2)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柳____________,春风_______________ 。

    (4)花要叶扶,_______________。

    (5)赠人玫瑰,___________________。

    (6)离离原上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同音字组词。

    [luò] _______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绎不绝

    []   _____________________车   前功尽_______

    [gāng______________铁 水_______   提_______挈领

    []   ______________月  _______烛 丢三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是《浣溪沙》这首词的小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景物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这个小序为词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作了铺垫。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幕雨子规啼。

    2请你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词中呈现的三幅图。

    A._________图 B.__________图 C._______________

    3请你想象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解释词语。

    (1)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6与下阕所表达的思想相近的一项是( )

    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   发生:_______

    潜:_______  润物:_______

    径:_______  花重: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_____   明——_____   黑——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_______的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通波:四处水路相通。③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④离伤:离别的伤感。⑤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1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诗人通过写沅水连接着武冈,给人一种两地比邻之感

    B.“送君不觉有离伤”说明作者心胸豁达,送别友人之时并没有离愁别绪

    C.第三、四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

    D.“同”字表面上写与朋友风雨同行,实际上突显了对朋友的牵挂

    2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而本诗“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是“反说”。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反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②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长大。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③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绝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竞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量活力与生机。

    ④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⑤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竞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替它担心,生怕他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下来落到地上。

    ⑥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儿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⑦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⑧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再退几步抬头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瓜摆平的。

    ⑨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颗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的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1品味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的作用。

    1)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绝非夸大之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抓住神奇二字安排了状物和抒情两条线索,请分别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第一次真好》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侯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1用一句话概述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只要你细读课文,抓准关键词,把它们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就可以顺利完成这个任务。

    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和第二段在叙事方面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这里采取不同写法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请你从文中找出几个词语,借以解释奇妙词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两句话不矛盾吗?请说一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

    5作者看十姊妹的雏鸟和具体而微的幼鸟情感反应不一样。这一情节,对如何看待人的成长过程是否有点启示?请谈一谈你的认识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宣纸

    ①“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当时的“宣纸”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在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的,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种,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栽体,中国的书法和会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宣纸

    唐代

    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

    宋元

    是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的纸张。

    明清

    _____________

    如今

    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词语“崭露头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这里来形容泾县宣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4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下定义 C.打比方 D.分类别

    5除了宣纸,你还知道我国有什么文化瑰宝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中国石拱桥》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人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   )

    A.由本质到现象 B.由具体到概括 C.由一般到个别 D.由原因到结果

    3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

    4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5第三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

    6第四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

    〔加拿大〕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我猜你就是绿山墙的马修·卡斯伯特先生吧?”小女孩以一种甜美的清晰的声音说,“真高兴见到你,我还以为你不来了,我想象了所有导致你不来的事情。我已经决定如果你今晚不来的话,我就沿铁轨走到转弯处那棵大洋樱桃树下,爬上去待在那儿。我一点儿都不害怕,月光下睡在一棵开满白花的洋樱桃树中,可以想象成正躺在一座大理石建成的城堡里,我觉得这很美妙。”

    马修笨拙地握住了那只骨瘦如柴的小手,看着眼前这个忽闪着大眼睛兴高采烈的小家伙,觉得就这么告诉她这其实是个误会,实在有些不忍心,不过他很快就打定了主意,先回到绿山墙,让马瑞莱来处理这件事吧。

    “对不起,我迟到了,我还以为我来早了呢,”马修羞涩地说,快跟我来,马车就在前面,把包给我。”

    “哦,不用,我拎得动,”小家伙高兴地说,“虽然我的全部家当都在里面,但它不重。哦,虽然睡在洋樱桃树里也很不错,但我还是很高兴你来了。绿山墙是不是很远?不过没关系,我喜欢乘车,哦,一想到我就要和你们住一起了,我就很高兴,我属于你们了。除了孤儿院,我还没属于过谁。”

    马修驾着马车,载着孩子向绿山墙驶去。

    “这真漂亮,不是吗?前面那棵缀满白花的树让你想到了什么?”她问道。

    “嗯,我不知道。”马修说。

    “哎呀,当然是美丽的新娘啦。我虽然从没见过新娘,但我能想象出新娘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像新娘一样,有一条白色的裙子。那是我的最高理想,我这一生还从来没有让我能记住的裙子呢。你看我身上这件难看的裙子,这是用去年冬天一位商人捐赠的棉绒布做的,有人说那是因为他卖不掉了,但我宁愿相信他是大发善心的,你觉得呢?哦,这儿有更多开花的洋樱桃树!这座小岛简直就是全世界开花最多的地方,我已经爱上这里了。对了,岛上那些红色的路让我很感兴趣,我问斯潘塞太太为什么路是红色的,她说不知道,而且请我别再问她问题了,她说我肯定问了她一千个问题。我也觉得我话太多了,但要是不问的话怎么能知道答案呢,你觉得为什么路是红的?”

    “嗯,我不知道。”马修说。

    “好吧,以后总会知道答案的,知道答案的那天一定让人很高兴,而且只要我想到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事在等着我找到答案,我就觉得活着真美好。如果我已经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人,我觉得那就失去一半生活的乐趣了,不是吗?那样就没有想

    象空间喽,不是吗?我是不是话太多了,大家都常常说我话太多,如果你也这么觉得,那我就停下来,虽然这很难,但只要我下决心还是能停住的。”

    从来没有人和马修这样说过话,马修听得很愉快,像他这样害羞沉默的人,就喜欢碰到这种健谈又不用他应答的人,他没料到这个满脸雀斑的小女孩会令他这么愉快,尽管自己迟钝的脑子有时候跟不上她跳跃的思维,但他还是喜欢这个喋喋不休的小家伙。

    【1】根据选文,判断下面信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安妮是孤儿,她在孤儿院的生活并不好。_______

    (2)对于马修的收养,安妮表示很开心。_______

    (3)马修对安妮的喋喋不休很不喜欢。_______

    (4)安妮觉得,找到很多事情的答案,是一种美好的感觉。_______

    【2】安妮爱幻想,她把睡在一棵开满白花的洋樱桃树想象成____________,由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她活泼开朗,即使是面对陌生的马修,也有说不完的话。

    B.她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商人捐赠的棉绒布,别人说这是卖不掉的,她却相信这是种善举。

    C.她天真可爱,脑袋瓜里总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D.她是一个唠叨、啰唆的孩子,面对马修时,喋喋不休,令人生厌。

    【4】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请给安妮设计张人物名片。

    安妮的名片

    姓名:____________ 爱好: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 性格:________________

    她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指出下列句段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______

    (2)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______

    (3)(母亲)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______

    2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母亲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的惊慌失措。

    B.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心理受到伤害的孩子的抚慰和关爱。

    C.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母亲为自己被生活琐事牵绊无法兑现承诺道歉。

    D.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母亲因为哄骗孩子而内心感到难过。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型转换

    1.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套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大型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必须赶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握着小汤姆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山林中逮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祈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仿写,用上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妙笔生花。

    题目:尝试

    “尝试”是对没有做过的事情试着做。在生活、学习中,你一定有过不少的尝试,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作文,把你试着做的一件事记下来,让大家和你一同感受尝试的甜、酸、苦、辣。要写清楚为什么要尝试,怎样尝试,尝试中有何情感体验。注意不写错别字,注意详略得当,450 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校名与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