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威海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一文里,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其一人__________;一人_______________。故事使我们懂了________________

    2.《表里的生物》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的事情。表达了______________的孩子。

    3.《150年后,我们这样上学》一文中,150年后的学校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玛吉的爷爷上的学校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我国自古就拥有很多神话故事,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深受大家喜爱。

  • 4、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隐蔽   搜索   慎重   安静   宽敞

     

  •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探索________   痛苦________   哀思________   阳光明媚________ 

    威胁________ 抽噎________ 瞻仰________  全神贯注________

    清脆________   愉快________   思考________  五湖四海________

    敏锐________   偶然________鄙夷________   喜出望外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字词概括全诗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

    (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读一读《黑板跑了》,并填空。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1单选题。

    这段话共有几句( )写了安培一边做什么( )一边做什么(

    A. 散步 思考数学题    B. 散步 思考数学题     C. 散步 思考数学题

    2照样子写词语。

    来来往往: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单选题。

    读了画线的句子,我想对安培说: )我想对自己说:( )。

    A. 安培,你可真是专心啊!街上那么吵,你就像没听见一样;我也要向安培学习,以后做什么事都要专心。

    B. 安培,你可真是傻啊!大家都在外面玩,你怎么待在房间里呢;我不能向安培学习,我要寓学于乐。

    C. 安培,你可真勇敢啊!居然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救妈妈;我要向安培学习,临危不乱。

  •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给这个文段加上小标题: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父亲“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慈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因为李大钊希望亲人能化悲痛为力量,所以不会因为亲人的呼喊而忧伤。

    B.因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在危险来临时能够坦然自若。

    C.因为李大钊受到严刑拷打已经痛苦不堪,所以没法对亲人说一句话。

    【4】“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句中“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_的描写,面对妻女的哭喊,父亲为何能如此的安定、沉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选文的描述,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现在你见到了作者李星华,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如你来到李大钊烈士墓碑前,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文在线。(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没有退路,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地,

    没有退路,出了山的溪水不会往回流动,

    走下去,前面有相思鸟,有金孔雀,

    走下去,前面有橄榄树,有曼陀林。

    风来吧,雨来吧,雷鸣电闪都来吧,

    那一条条被我们用脚踏出来的路,

    才是我们每个人留在这世上的真正姓名。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真正_____ 流动_____

    2在文中有相思鸟,有孔雀,指_____风、雨、电闪雷鸣指_______

    3说说你对文中划   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文章有什么感想,用自己的话说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儿子割草记

    独生儿子自然一向是宝贝的。他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要零用钱么,说一声就行,从不打回票。直到上学期结束,班主任在品德评语栏上委婉地写了一条“有时花钱大手大脚,望克服。”的意见,才使我悚(sǒnɡ然一惊

    暑假一开始,儿子向我提出要更新游泳裤、救生圈、潜水镜、遮阳帽等全套装备,共需人民币约二十元。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蓦然,班主任写的意见提醒了我。沉吟一会,我对他说:“你年龄也不算小了,不能事事依赖我们。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们初中一年级学生又不搞勤工俭学,我有什么办法?”儿子不悦地说。

    我顺势指点迷津:“工人新村后面的牛奶场不是在收购每五百克五分钱的青草吗?”

    五百克五分,五千克五角,五十千克五元,二百千克二十元。只要割满二百千克青草就行了——我猜儿子脑子里一定飞快地算了这么一笔帐。果然他一口答应:“好,就不向你们要钱。我靠劳动自己去挣!”

    第二天一清早,我叫醒儿子,交给他扁担、竹篮、镰刀。儿子头戴草帽,足蹬凉鞋,雄赳赳气昂昂犹如远征的将军出门而去。上午九点后,儿子回到家后,神情却大变:满脸汗,一身土,白皙的皮肤蒙上一层淡淡的绛色,一口气连灌三杯雪碧汽水,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双手不断交叉抚摸着红肿的双肩。

    我用秤称了一下,两篮青草共重十五千克,可换人民币一元五角。

    妻子心疼了,摸出二十元:“明天别去了。”

    儿子如遇大赦,立即把目光转向我。①我似笑非笑:“我早料到你不行。”

    次日清晨,我狠狠心叫醒睡眼朦胧的儿子。②在四楼阳台上,我与妻子目送儿子渐渐远去,直至他的身影融进绿色的田野,融进灿烂的朝霞……

    半个月后,儿子用割草挣来的二十元钱更新了全套游泳装备。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点迷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填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更重要的是,儿子有一个显著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我的手习惯地伸进口袋”这句话与上文哪些语句相照应?在文中用“ ”画出来。

    4儿子去割草是为了______,父亲让儿子割草是为了______________

    5认真品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画“  ”句子①运用了_______描写,父亲这样做的意图是_________

    (2)画“﹏﹏﹏”的句子②表达了父母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为人民服务》片段

    ①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②(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如果)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的。

    【1】用“ ”划出第一自然段中的中心句。

    【2】第一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运用______的方法说明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第三句运用____的方法具体说明什么样的死重要泰山,什么样的死轻于鸿毛,第四句运用_______的方法进一步阐明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填序号)

    A.举例论证                  B.引用名言               C.对比论证

    【3】人本来就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_____,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____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______;有的人_______,如陷害忠良、欺压百姓的赵高、秦桧。

    【4】在第二自然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感受句子之间的关联。这段话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这样做才能更好地_____

  • 14、_______

    儿子常年在外工作,春节很少回家,可母亲总盼着儿子能回家过年。终于有一天,母亲得到了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到家里的喜讯。

    那天,在爆竹声中,母亲包好了三鲜馅儿饺子,专等着儿子回来后下锅。馅儿是精心调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一点不安,她想预先知道饺子的咸淡,便煮了两个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大惊失色,饺子馅儿里竟然忘了放盐!

    母亲望着两屉包好的饺子,失望极了。她知道可以让儿子蘸着酱油吃,也知道即便礁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可她不愿让千里迢迢赶回家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

    这个聪明的母亲,居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注射器,调好了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

    儿子回到家时,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味道如何。儿子连说“好吃”。这时,母亲得意的举起那支注射器给儿子看,向儿子夸耀说,她可以将一个缺陷修饰得让他察觉不出来。

    可是,儿子流泪了。他在想,这些年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谁能像母亲这样在意儿子的口味?为了让儿子吃到咸淡适中的饺子,母亲竟想到了这样高妙的法子。吃着这些交织着母亲爱与智慧的饺子,哪个孩子能不感动?

    我相信,铭记着这则故事的人一定会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餐饭,会在寡淡的饭菜中品出一种难得的滋味。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食。幸福的小鸟啊,你无须付费,只管用欢畅的啄食来尽情享用这人间佳肴吧。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前面横线上。

    【2】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向儿子夸耀自己想出让饺子变咸的好方法时,儿子为什么听着听着就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食。”句中的“小鸟”指(  

    A.文中的儿子

    B.所有母亲的孩子

    C.作者自己

    【5】故事里儿子吃饺子,为什么说是“交织着母亲爱与智慧的饺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母爱如三月的和风,拂去我们心灵的尘埃;母爱如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还如什么呢,请接着往下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 16、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大黑猫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大舞台。(12分)

    (1)藏戏是戴着面具演出。(改为反问句)

       

    (2)爸爸说:我今天很忙,就不接你回家了。(改为转述句)

     

    (3)维吾尔的姑娘漂亮。维吾尔的姑娘能歌善舞。(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  

    (5)竹楼藏在竹林中。(扩句)

       

    (6)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

    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1.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生活,你一定拥有许多回忆:是开心、是快乐、是幸福、是温馨……请将这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请以《_____________的校园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2.仔细观察漫画,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