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拿自己开刀,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无私无畏的勇气改进、检查、对照、提高自己。
B. 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单次或者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方式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现象。
C. 甲乙双方将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战略联盟、长远发展”为原则,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给社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产品和服务。
D. 近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了罗红霉素、青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包裹 打涝 晌午 狠心贼
B.柔滑 围剿 梭鱼 扑愣愣
C.搭理 嘱咐 震荡 战利品
D.浸透 隐敝 安慰 羞红脸
3、下列书信用语,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兄”可以用来称呼晚辈。
B.给师长写信,信首提称语要用“砚右”。
C.书信结尾的问候语,“敬请金安”多用于商界。
D.给师长写信,为了表示敬意,结尾署名时要称“令徒”。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书中,李大猷博士用一百多种中草药名来作为各篇题头的“注解”,成就了该书独特的表达方式,被称为“中国社会的本草纲目”。
B. 新落成的湖州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较以前的普通车站有了明显改善,高清大屏幕不间断地提醒旅客警惕防骗防盗。
C. 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D.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5、下列诗句节拍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 当年/ 万户侯
B.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 一片/ 云彩
C.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 悠长,/ 悠长/ 又/ 寂寥的/ 雨巷
D.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时光隧道里不熄的烛光
杨立秋
很多东西,因为时代的变迁消失了,但蜡烛没有。它仍存在着,并且很好、很体面、多姿多彩地存在着。如今,蜡烛不再仅仅用作照明,还成为渲染氛围的载体。它像是丑小鸭蜕变成的白天鹅。白天鹅固然美丽,但我无论如何忘不掉过去的丑小鸭,因为是丑小鸭伴我走过了人生行程中的那一段隧道。
那个时候,也就是我小的时候,家家离不开蜡烛。几乎每晚都有的定时停电,使千家万户的窗户里都摇曳着昏黄而幽暗的烛光。那时买蜡烛都成包买,一元一角一包,一包十根,有红白两种颜色,都是一个模子弄出来的统一的形状。
摇曳着蜡烛光晕的夜晚,往往是令我和弟弟害怕的夜晚。
那时,双职工的父母时常要加班或是值夜班,这样,家里就只有我和弟弟。于是,停电的夜晚,就是我们最难熬的夜晚了。天刚刚放黑,我把蜡烛和火柴准备好,和弟弟草草吃完锅里温热的晚饭,就静静地守候在蜡烛旁。只要灯光倏地一灭,两双小手就会麻利地配合着把蜡烛点上。一个划火柴,一个拿蜡烛,点燃后,倾斜一阵,借用滴落的蜡烛油的粘热性,把它粘在桌子上,然后,甩了鞋,麻利地爬上炕,各自蜷缩在两个角落里。
刚刚点燃的蜡烛,先是发出一阵“嗞啦啦”的声响,暴跳一番后,才趋于平静,把昏黄的烛光,懒洋洋地洒在屋子的角角落落里。这时,墙壁上,就映出被烛光颤动出的物体的黑影。这黑影,随着烛光的摇曳,时大时小,时倾斜时竖立……不知为什么,那时,我就是怕这些影子,特别是映在墙上的我和弟弟的影子。头和身子,总会在丝丝缕缕的青烟中,被摇曳的烛光,抻扯出不成比例的黑影,且又颤颤的、黑魆魆的,看着就害怕。越害怕,还越要看。
这时候,我们最盼望的就是能听到爸爸妈妈的开门声。
每当我们睁开惺忪的眼睛,看到明亮的灯光和灯光下爸爸妈妈的面庞时,立刻就会像小兔子似的一下子跳起来。那时,我们就会感到灯光格外的可爱明亮,爸爸妈妈的面庞也格外的慈祥可亲。不管多晚了,我们都要在明亮的灯光下,在幽幽的蜡烛的烟味中,蹿蹦几个来回。尽管我们害怕停电的夜晚,但那只局限在父母加班或是值夜班的时候,父母在家时,停电的夜晚,是很有趣的。那时,我可以十分坦然淡定地面对倏然的漆黑把我们完全吞没,并且,时常会在父母找蜡烛点燃的时间里,和弟弟边学猫叫,边捉迷藏。等父母点燃了蜡烛,一家人要么围着饭桌吃饭,要么各自做着什么事情,一切都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平和。
一家人晃动的身影,不时地投在墙壁上,一会儿分开,一会儿重叠,一会儿拉长,一会儿缩短,一会儿倾斜,一会儿竖直,但我没有一点怕的感觉了。有时,我们会缠着爸爸在墙壁上用双手做出各种影像,有张嘴的大灰狼,有吃草的小兔,有戴草帽插秧的农民……那时,被烛光映照的墙壁,真的就像一块大屏幕,更像一个深藏着可怕和欢快的魔方。
这魔方,被时光的巨手,玩转成了一段愈来愈久远的记忆。然而,成就这魔方的蜡烛和烛光还在,它们正被另一只时光的巨手继续玩转着,玩转着温馨,玩转着浪漫,玩转着各式各样的烛光晚宴——当然,这是在生活过得平安顺利的日子里。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顽皮的弟弟再一次从窗子上蹦下来,把左膀弄成了骨折,又多花了几十元钱。于是,刚好能够接续的生活费便断了线。先是妈妈脸上布满乌云,嘴里不断地吐出长长的叹息。这时候的家里就没了往日的欢笑。就像每次遇到困难都是爸爸站出来一样,他带着我每到星期天就去北山里拾柴火,再到柴火市场卖上无数个两元五角补贴家用。这才使断了捻儿的生活之光又重新燃起了温暖的火苗。
家里所有人脸上都有了笑意。
就是从那时候起,不到十岁的我便和父亲一起拾柴火拣焦子(俗称“煤核儿”),一直到我初中毕业弟弟接了班,我家里的柴火和焦子还是堆积如山。
那时,我们这些在大石河边生活的孩子们,在不同的季节玩着不同的游戏,打鱼摸虾,挖耗子洞,滑冰游泳绕蚂蚱。可我不行,我们爷俩有空就出去一天,不是拾一车柴禾,就是拣一车焦子,每一次虽然累得小腿发软,可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是那样的充实。也许就是这段经历培养了我不惧困难、不畏艰辛的顽强品格,才使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越走越坚定。
有一年盛夏,我回父母家,刚进院子,双眼就被映照在夕阳下的满头白发晃了一下,不知为什么,像一道突然燃起的烛光。昔日里那位面对苦难生活永远能够想出无穷应对办法的父亲真的老了,腰弯了,腿不直了,眼睛也花了。
就在那一刻,我特别想对父亲说点什么,但不知从何说起。父亲不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光明,也不是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划开天地之混沌。父亲就是父亲,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平民百姓,但是,父亲给儿子生命时光隧道里点燃了一支永远不会熄灭的蜡烛。
(选自《散文百家》,2022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写“麻利地配合着把蜡烛点上”和“麻利地爬上炕”,都从侧面写出了晚上停电在当时是常有的事情。
B.作者回忆了他和弟弟睁开惺忪的眼睛看到灯光和父母时特别兴奋的场景,是为了表明停电对小孩的伤害之深。
C.“时光的巨手”玩转着“烛光晚宴”,这里的“晚宴”并不意味晚餐有多丰盛,而是强调那其乐融融的氛围。
D.父亲的满头白发像“一道突然燃起的烛光”,令作者忆起往事,同时意识到带着父爱的烛光一直燃烧在心中。
【2】关于文中拾柴火拣焦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弟弟的意外骨折造成的家庭困难,父亲的积极行动与母亲的唉声叹气形成了比照,突显出父亲乐观向上的品质。
B.从“没了往日的欢笑”到“都有笑意”形象地表明:在父亲的带领下,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家人觉得满足而充实。
C.“我”和父亲拾柴火拣焦子时,在石子河边生活的其他孩子在玩游戏,这让“我”体会到了贫穷带来的无奈。
D.拾柴火拣焦子这段特殊经历对一个成长中的少年影响至深,对“我”性格的形成、品格的锤炼具有重大意义。
【3】本文是如何在平实的叙述背后隐伏丰富情感的?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给本文加了一个结尾:“这支蜡烛,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风险,都能平静地燃烧自己,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你认为合适吗?简要陈述理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苏轼在《赤壁赋》中仰见明月初升便道“_______,_______”;李煜面对春日的风月在《虞美人》中感慨“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里用“_______,_______”的疑问来喻指人才难求。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用比喻论述以地事秦的危害的四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齐、燕、赵三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
(2)姚鼐的《登泰山记》“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3)曹操《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自己对过去从政生活的否定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3)姜夔《扬州慢》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人民对战争的痛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浑将军出塞(节选)
高适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旗夕刁斗。
远别无轻绕朝策①,平戎早寄仲宣诗②。
(注)①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晋大夫士会奔秦,晋恐士会为秦所用,就派人招他回国。士会离秦时,绕朝赠之以策。②“仲宣诗”即王粲所作之《从军诗》,本颂扬曹操西征张鲁的胜利,此喻报捷之诗。
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异同?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前有自序,称阅所载者皆不录。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略备矣。然阅书多录杂事,颇近小说。此则论文考义者居多,去取较为谨严。阅书分类编辑多立门目此则惟以作者时代为先后能成家者列其名琐闻轶句则或附录之或类聚之体例亦较为明晰。阅书惟采摭旧文,无所考正。此则多附辨证之语,尤足以资参订。故阅书不甚见重于世,而此书则诸家援据,多所取资焉。
(节选自纪昀《四库全书总目·苕溪渔隐丛话》)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纪昀以笔记形式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是___。
【3】概括《苕溪渔隐丛话》“诸家援据,多所取资”的原因。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儿子出国深造20年杳无音讯,常州病危老母亲盼见儿子最后一面”的消息得到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王永强在走上人生巅峰、成为博士后之后突然出国,一去不返20年。如今母亲病危,想见他最后一面。在网友的帮助下,王永强的家人通过越洋电话给远在美国的他留言,对于是否会和母亲相见,他答复“清官难断家务事”。有的网友对此评论说“‘百善孝为先’,父母生了你,养了你,还供你上了学。即使他们有天大的错,难道临死时,还不能见你一面?”也有一些网友评论说:“很多的家庭,很多的人,亲兄弟不如邻居,亲生父母不如隔壁大妈。何必再见?”
你对王永强事件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