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A.射
B.御
C.礼
D.武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哪首诗?( )
A.《归园田居》 B.《饮酒》 C.《杂诗》 D.《九日闲居》
3、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古之学者为己 向内便是人圣贤之域
B. 用之则愈明 木受绳则直
C. 事已却悔,如何 今当读何书
D. 也知此为天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C.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D.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5、下列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的地方因为车辆安全监测和环保尾气检测两者秋毫无犯,私家车主办理年检不得不跑两个地方。
B.这部电视剧赢得了惊人的收视率,主要是因为演员们各具个性的表演常常使观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不屈不挠才是重要的法宝时,我们何必自怨自艾呢?
D.目前本地已有15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科研所结为秦晋之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光束里的微尘
秦德龙
他在漫不经心中发现,一束光透过窗户射了进来,而静谧的光束中,悬浮着一些微尘。他伸手去抓,却什么也抓不住。那些微尘忽然飘动起来,瞬间消失在幽暗深处。
渐渐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微尘是在光束中存在的。如果试图挡住它们,它们即会遁失。
微尘尚且如此,那么个体生命呢?离得开阳光吗?
到阳光下面去,晒晒太阳。他时自己说。
每一枚太阳都是新鲜的。
他曾经到过大海,也到过大山,还到过城市里,感受着太阳带来的温暖。是的,大千世界,让他感慨,可后来,他还是厌倦了一切。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何况,他无法忍受来自生活的挤压,从各方面的挤压。
他再次回到蜗居的小屋,每天对着电脑,虚构着人生。这天,他百无聊赖,在电脑上敲下几个文字;“昂贵的证据”。很快,电脑便跳出了博尔赫斯的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碑……”
博尔赫斯的诗句,在他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一遍一遍地默读着那些诗句,不住地洗刷着自己的心灵。自己是多么渺小啊,犹似一粒微尘,微不足道!火热的生活,自已有什么资格去批判呢?该拥抱它才是!
于是,他打点行装,来到了太阳照耀的乡下。
他看见一个老农民头顶着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里劳作。也许是累了,老农民慢慢地吆喝耕牛停下,然后,楗出一支烟,坐下来休息。香烟从老农民的鼻孔中袅袅冒出,景象美极了。他看得发呆,忘记了时间。
老农民没有搭理他,在老农民的心中,他是不存在的。老农民吸完了烟,缓缓地站起了身子,重新吆喝耕牛犁地。
他昂头走了,去寻找乡村新的风景。他边走边想,自己也就是一粒微尘,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别说舞动起来了,恐怕已不知飘向了何方。
灵魂啊,需要阳光!
回到生存的城市,他找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了“微生”论坛。每晚,坐在电脑前,发表自己的感悟。那些深邃的思想伴随着妙语连珠,洒向广袤的宇宙。以往,他几乎是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的,落落寡合。从乡下回来后,他像变了个人,生命中总有使不完的热情。他似乎有许多话要说,不说出来,灵魂无从安放!
人们悄悄地打量着他,议论着他。
他知道,自己也就是个普通人。
普通人得有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
不久,他就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每天,夹着公文包或拎着手提电脑,行走在路上。
又后来,他娶妻生子,建立了一个安康和谐的幸福家庭。
只是,一个人孤静的时候,他会回忆从前的日子。这时候,他就打开博尔赫斯的诗集《里科莱塔》,为自己读上一段。然后,对着灿烂的银河遐想,把神秘的夜空瞭望。
他依旧在“微尘”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言论,这都是他对人生的观察、体悟。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许多粉丝。这些粉丝不断地要求他更新论坛里的帖子,把精辟的论断展现给大众。
他无法满足粉丝们的要求,只是按部就班地做着想做的一切。他把自己比作一只老黄牛,他喜欢勤勤恳恳的老黄牛。
有一天,妻子问他:“你为什么喜欢老黄牛呢?”
他若有所思地说:“在乡下,有一位老农民。扶着老黄牛身后的犁铧在犁地。”
妻子又说:“你这个人就是喜欢低调。”
他温厚地笑道:“我看见了光束里的微尘,只有阳光照射它,它才会舞动。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老黄牛就是这种品格——需要阳光!”
接下来,他和妻子同声朗读博尔赫斯的诗句:“这是多么昂贵的证据,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低嗓音,走过一列列缓慢的墓碑……”
妻子陶醉地说:“让我们一起慢慢地老吧。”
他笑道:“还是让我先死吧,死在你前头!”
妻子捶了他一下,充满诗意地说:“想得美,谁先死谁有福,还是你送我吧。”
他揽住妻子的肩头,幸福地笑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从“他”的视角来描写老农头顶烈日扶着耕牛身后的犁铧在田野劳作与休息的情景,及其从中获得的感悟,这为下文写“他”的思想转变作了铺垫。
B. 小说叙事中穿插精警的议论,如“灵魂啊,需要阳光”“普通人得有普通人的活法,得过普通人的日子”等,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故事更加完整。
C. 小说中“老黄牛”这一反复出现的意象既是主人公“他”品格的投射,也起到疏通行文脉络、贯串叙事结构的作用,增添了行文脉络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D. 水说写人们对“他”的打量、评议,从侧面衬托“他”从乡下返城后生活态度变化之大;写妻子对“他”的称道,从侧面表现“他”谦卑、朴实的个性。
【2】小说中前后两次引用博尔赫斯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光束里的微尘”为题有什么好处?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方面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表达时光飞逝意重,屈原在《离骚》中直接指出“__________”而李白则在《将进酒》中用“_____________”这一比喻句形象地表达。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自己园中散步、院门常闭的宁静生活。
(3)苏轼通过自己在石钟山的亲身经历,考证了石钟山的得名原因,从而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峡》中,郦道元从色彩、情态的角度描写冬春时分三峡之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里用“ , ”写水流的湍急咆哮,以突出蜀道之险。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借代修辞展现曹军失败的句子是“ ”。
(3)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表现了刘裕往昔居处的变迁。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唐公①三首•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
【注】①唐公:张瑰的字,北宋嘉祐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便辞官归乡。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B.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入”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C.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不胜高处寒却依然积极入仕。
D.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多用典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有壬,字可用,幼颖悟,尝阅《净居院碑》,文近千言,一览辄背诵无疑。年二十,延祐二年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会关中有警,邻州听民避,弃孩婴满道上,有壬独率弓箭手,闭城门以守,卒获无虞。右族贪虐者惩之,冤狱虽有成案,皆平翻而释其罪,州遂大治。至治二年,转江南行台监察御史,行部广东,以贪墨劾罢廉访副使哈只蔡衍。至江西,会廉访使苗好谦监焚昏钞,检视钞者日至百余人,好谦恐其有弊,痛鞭之。人畏罪,率别真伪,以迎其意。管库吏而下,榜掠无全肤,这莫能偿。有壬覆视之,率真物也,遂释之,凡势官豪民,人畏之如虎狼者,有壬悉擒治以法,部内肃然。三年公月英宗暴崩于南坡贼臣铁失遣使者自上京至封府库收百官印有壬知事急即往告御史中丞董守庸守庸谓宫禁事非子所当问。有壬即疏守庸阿附铁失之罪以俟。十月,御史大夫纽泽先还京师,有壬即袖奏疏上之。及帝至,复上章言,从之。泰定元年,改中书左司员外郎。京畿饥,有壬请赈之。同列让曰:“尔言固善,其如亏国何!”有壬曰:“不然。民,本也,不亏民,顾岂亏国邪!”卒白于丞相,发粮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中书彻里帖木儿挟私憾,奏罢进士科,有壬廷争苦不能夺,遂称疾在告,帝强起之,拜侍御史。廷议欲行古荆法,立行枢密院,有壬皆争止之。明年,有壬极论帝当亲祠七庙,冗职当沙汰,钱粮当裁节,如此之类,人皆韪之。十七年,以老病,力乞致其事。有壬历事七朝,垂五十年,当权臣恣睢之时,稍忤意,辄诛窜随之,有壬绝不为计,事有不便,明辩力诤,君子多之。
(选自《元史》卷一百八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八月/英宗暴崩于南坡/贼臣铁遣使者自上京/至封府库/收百官印/有壬知事急/即往告御史中丞董守庸/守庸谓宫禁事/非子所当问
B.三年八月/英宗暴崩于南坡/贼臣铁遣使者自上京至/封府库/收百官印/有壬知事急/即往告御史中丞董守庸/守庸谓宫禁事/非子所当问
C.三年八月/英宗暴崩于南坡/贼臣铁遣使者自上京/至封府库/收百官印/有壬知事急/即往告御史中丞董守庸/守庸谓宫禁事非/子所当问
D.三年八月/英宗暴崩于南坡/贼臣铁遣使者自上京至/封府库/收百官印/有壬知事急/即往告御史中丞董守庸/守庸谓宫禁事非/子所当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中取得的最高功名,“进士及第”指殿试考中状元。
B.奏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统称,属上行公文。
C.京畿,“京”是指国都,“畿”是指国都附近的地方,合用则指国都及其附近地方。
D.七庙,天子的宗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庙供奉七代祖先,故称“七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有壬过目不忘,天资聪颖。幼年时,接近一千字的《净居院碑》,他读一遍就能背诵下来;年方二十就进士及第。
B.许有壬为官清正,忠于职守。在担任辽州同知时,严守城池,避免了百姓四处逃亡;惩治豪强不法,平反冤案,社会安定。
C.许有壬不畏权贵,正直敢言。英宗驾崩后,许有壬分条陈述铁图谋造反的罪行,并多次向皇上禀报,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D.许有壬关心百姓,识体爱民。京畿发生饥荒,许有壬认为民为国家之本,请求分发粮食救济灾民,很多人因此活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廷争苦不能夺,遂称疾在告,帝强起之,拜侍御史。
(2)有壬绝不为计,事有不便,明辩力许,君子多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新年贺词中,“天道酬勤,日新月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等等,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每一句话都是经典,因为它启发每一个中国人在2018年及未来展开新的征程。
风华正茂的你们,必将在“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你认为这些经典语句中,哪两句或三句可以帮助你规划并实现人生目标?请合理选用新年贺词,并体现其内在的联系,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