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齐齐哈尔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所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 2、清代时有两位围棋大家曾在浙江当湖对弈13局,留存下来11谱,史称“当湖十局”。这两个人是( )

    A.范西屏

    B.程兰如

    C.梁魏今

    D.施襄夏

    E.聂卫平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特朗普执政满两个月之际,依据美国盖洛普公司发布的最新民调数据显示,特朗普民意支持率下跌至37%,创下新低。

    B. 每一次庄严的纪念,不仅是一次触动灵魂的激励,更是一次记忆的唤醒。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

    C.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日-2月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举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

    D. 一批以抗日、跨国缉毒为题材,反映主流价值观、倡导正能量的主旋律电影,赢得了社会口碑与院线票房双丰收。

     

  •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即使成绩再好,应该谦虚点。

    B.我们与其把轮船停在港口,不如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C.虽然一滴水很小很小,但是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D.卓玛在学习上因为有这么好的成绩,所以平时刻苦学习。

  •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官吏。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寒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①。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也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作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 ,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 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踏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

    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注】① 这两句选自李煜词《望江梅》。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到汴京之后。

    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两句诗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2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而且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文中三次出现“栀子花香”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三处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3(1)作者眼中的“家”既简单又复杂,作者对人生的幼年、中年和老年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家”有什么感悟?

    (2)文章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有何效果?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B. 本文以“寒色”为题,使得全文笼罩上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对“家”的认识因此也充满悲剧色彩。

    C. 文章第五段与第十二段,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境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

    D. 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

    E. 结尾段含蓄地指出家的内涵与永恒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唤醒我们对亲情的珍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收割过程中妇女儿童都来送饭送水,侧面描写出农民繁忙辛苦。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2篇版,适用于辽宁、海南】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自问自答,点明了诸葛武侯祠所在的位置。

    (3)古代京城百业兴旺,精英荟萃,又被称为“京华”,这一美称,在唐宋诗词里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默写。

    (1)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这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设喻取譬层出不穷,比如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喻,引出广泛学习且省察自己就会见识通明且行为无过错的论断,更有说服力。

    (3)古代文人常以酒器指代酒,表达不同的心境,苏轼在他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各自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分别表达了欢聚和祭奠之意。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四时景色,既生动传神,又高度概括,其中写春、夏两季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先揭露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长期“___”,使珍宝堆积如山;这为后面的假设“____”就足够来抗击秦国作了铺垫。

    (3)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对内心所认定的善的追求,态度是“____”;而对于背弃规矩、苟合取容等行为,也是“____”,也不会做出那些丑态。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中。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 ”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难,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 ”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以寄之》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战争场面激烈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花好月圆”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福,诗人常同时借“花”“月”意象抒怀,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夕次盱眙县(注)

    韦庄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盱眙(xū yí)县:今属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淮安西南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了诗人行程的时间,地点以及事由,“落帆”“孤驿”奠定了全诗凄清孤寂的感情基调。

    B.“冥冥”运用叠词,形象地描绘出黄昏时分阳光欲明又暗的状态,与“浩浩”风波一起使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在无形中加深了。

    C.“独夜”“听钟”“未眠”处处写夜。在这凄清孤寂的夜晚,诗人只能独自听钟,含蓄委婉地写出乡愁之深。

    D.韦庄作诗颇丰,尤善五言,就此诗而言,诗人将大量诗篇用于写景状物,极尽描写盱眙之景物,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处。

    2颈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该联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倜傥,豪视一世。调通川主簿。渝州蛮叛,说降其酋。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至夔。惇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长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蔡京拜相,商英雅与之善,适当制,过为褒美。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与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京罢相削籍,知鄂州。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大观四年,京再逐,起知杭州。留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杨戬除节度使,商英曰:“祖宗之法,内侍无至团练使。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讫持不下,论者益称之。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

    【注】①宣仁:宣仁太后高滔滔。②光、公著:司马光、吕公著。③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泛指承继前人所为。④泉货:钱币,货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B. 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C. 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D. 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檄原指较长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文书,后指用檄书写的文书,多用以征召或声讨。

    B. 散官是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品秩与待遇,各代不一。

    C. 节度使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唐初设置于边境,后遍设于内地,宋初成为荣誉官衔。

    D. 旄乃指挥旗,钺为斧子,饰以黄金;白旄黄钺,为将帅统领权柄的标志,借指军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商英自负卓异,雄视世间。章惇治理夔夷时,随意侮辱郡县官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对章惇的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很不给他面子。

    B. 张商英坚持己见,好恶分明。蔡京任宰相,张商英与之政见相合,则和他交好:政见不合,则极力批评,绝不妥协,于是官位随蔡京浮沉而浮沉。

    C. 张商英为政持平,改革弊政。当他看到蔡京为相造成的弊病,便大力进行币制改革,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

    D. 张商英坚持原则,直言敢谏。他劝说宋徽宗节制华侈,反对违背祖宗成法任命太监为节度使,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忌惮,这些行为深受人们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2)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30篇万能作文开头》节选——

    A.种子顶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雄鹰冲破风暴的阻遇,飞向云霄;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奔驰原野;海燕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飞向大海。(《自由》)

    B.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

    材料二:“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苏轼《与侄书》)

    材料三:“当时司马迁身边充斥的是辞赋之风。辞赋也有一些不差的篇章,但总的来说有铺张、浮华之弊。空洞的辞章如河水泛滥,又在音节、对偶、排比上严重雷同”“现在到处都是越来越空洞的排比套路,几乎创造了历史之最……造成了受众接受上的惰性疲倦,正败坏了中国语文的生动风姿”。(摘自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失落了的文笔》)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