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齐齐哈尔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中的引号和文中“不愿辗转麻木生活”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鲁迅作品是艺术创造进行二度开发的一座富矿。但是,鲁迅作品的特质决定了它们不适宜改编成以娱乐为追求的游戏产品。将鲁迅作品改编成游戏是商家基于自身利益而制造的一个商业蒙头。“鲁迅群侠传”在开篇就号召“不愿辗转麻木生活”的玩家做“勇敢的战士”,这种将鲁迅的话套用到一款游戏产品中的做法,实际上瓦解了鲁迅作品的深刻意义,所体现的只是目前弥漫在电子游戏产业中的一种恶劣趣味。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人的菜肴。

    B.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C.唐朝诗人李白的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D.“512”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人们仍记忆犹新。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熟(xián   转(zhǎn   qiān   信手来(niān

    B.意(qiè   dàng   广陌(   精竭虑(dān

    C.   踽踽独行(   矢志不   不无益(

    D.本(   别(jiàn   咄咄逼人(duó   并行不bèi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本报《没有苗圃的园丁》一文,报道了宁夏海原县一位代课教师每月只拿50元工资,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一间房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

    B. 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

    C. 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 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管委会高度重视,按照“突出重点,责任到人”的原则,全面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城区面貌改头换面。

    B. 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C. 钱钟书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但是当18家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时,他深藏若虚,谢绝了节目组的拍摄邀请。

    D. 纵观证券市场,虽然整体跌幅尚不算大,但重挫个股不在少数,加之成交量萎缩,短期操作存在较大风险,故建议投资者暂且作壁上观。

    E. 他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又与画坛前辈、同辈翘楚结为莫逆之交,在反复揣摩和不断切磋之中,形成了自己秀逸温雅的绘画风格。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嘉陵摩托曾是中国工业制造的神话,曾用30多年的时间,厉兵秣马,将一个单一的兵工厂打造为国家级大型企业,促成中国成为摩托车第一大消费国

    B. 歹徒黔驴技穷,只好掏出藏在身上的匕首,朝追上来的警察狠狠地扎去。但警察手脚利落,几下就将歹徒掀翻在地。

    C. 对于河北衡水中学的学生来说,考前宵衣旰食、埋头读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要搏得一个光明的未来必须付出努力。

    D. 当地时间周三晚,中国长征七号火箭重新进入大气层,刚好经过加利福尼亚附近,美国人着实吓了一跳。有些人粤犬吠雪,甚至怀疑这些火球是飞机解体。

    E. 大灾大难面前,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休戚与共,同呼吸吸、共命运、心连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枣花开

    季明

    十八岁那年,我在河西走廊一个叫石磨盘的地方支教石磨盘村是一个荒凉落后的地方,到处都是黄沙、戈壁和盐碱地,村小学除了几间破旧的房屋,一无所有。

    晚上,就只有我和老杜,住在这个学校里。

    那时候,老杜六十多岁,已经在学校里借住几十年了。

    老杜光着脑袋,满头满脸都是伤疤。他和我拉闲话,说他十八岁就当团长了。

    我这才知道,老杜是个老红军。

    老杜的生活很单调,除了吃饭睡觉抽烟,就是去戈壁上垦荒。

    老杜在戈壁荒漠上,努力把一片片土地刨起来,又平整好,再播上沙枣树的种子。这活儿,老杜已经干了几十年,他的身后,上千亩沙枣林,都是他种的。

    这令我非常钦佩,说,老杜真是个好同志啊!

    老杜翻了翻眼睛说,狗屁,老子在寻宝!

    的确,老杜干活非常仔细,他每挖几下,都会俯下身,像只大鸵鸟,奋力把脑袋扎进土坑里,似乎在寻找什么。

    寻啥宝?我问。

    老杜长叹了一口气,说,大洋,一百九十块大洋。

    接下来,我知道了老杜的故事。

    老杜曾经是西路军的一名团长,突围时队伍被打散了,在石磨盘村,他碰上一个身负重伤的军需科长,军需科长临死前,把一个包裹交给他,说,这里边有两百块大洋,军费。你一定要把它们带回延安。

    老杜知道,通向延安的路口,早就被马家军堵死,自己死不足惜,但军费,绝不能落到马匪手里。于是,老杜写了张借条,拿出十块大洋作为路费,然后,把剩余的军费连同那张借条,裹在一件破羊皮袄里,深埋在一棵沙枣树下,并用刺刀在树上刻了记号。

    老杜走回延安,是一年之后的事了。按照规定,老杜必须接受审查,其他事情都好说,但关于军费的事,却死活也说不清了。

    审查者疑惑地盯着老杜,说,只拿了十块大洋,这谁知道?谁信呢?我们可不可以认定,你把那些军费都挪用了?

    一听这话,老杜火冒三丈,吼道,给老子一个连,杀回石磨盘,把军费挖出来!

    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军费,成了老杜的心病,也成了他的历史污点,记录在案,这对老杜的人生,影响非常大。解放后,在老杜的强烈要求下,他带着组织上的人,来到石磨盘村,以沙枣树为参照物,疯狂地挖了几个月,却一无所获。

    组织上的人不耐烦了,撤了回去。

    但老杜坚决留了下来,他发誓,就是把石磨盘村翻个底朝天,也要找到那些大洋。

    孤身一人的老杜,跟石磨盘村较上了劲,跟戈壁荒漠较上了劲,更确切地说,是跟沙枣树较上了劲。他一边翻地,一边种沙枣树。

    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我说,算了,不就是一百九十块大洋吗,别找啦!

    老杜倏地红了脸,脑门上青筋乱跳,吼道,不行!难道老子的清白,就这么不值钱?

    紧接着,老杜又说,清白,比命都重要!

    两年之后,我离开了石磨盘村。

    一晃又是三十多年过去,我常常会想起老杜,他若活着,应该快百岁了吧,不知是否已经找到了那些大洋。

    今年上半年,我到M县出差参观当地文史馆时,我在一个展拒前停住了脚步,里面,是一件破羊皮袄和一百九十块银圆,还有一张陈旧的借条,上写暂借大洋十块作为路费,落款人是杜大富。

    杜大富,就是老杜。

    我急忙问讲解员这是在哪里找到的?

    讲解员说,两年前修公路,在石磨盘村挖到的。

    这里也有石磨盘村?

    是啊,整个河西走廊,有十多个叫石磨盘的村子哩!

    我猛地明白了:老杜,找错了地方!

    我待不住了,急三火四地赶到A县石磨盘村。

    老杜早已去世多年,他种下的那上千亩沙枣树,已被命名为红军林。老杜的墓,就在林子里。

    在墓前,我默默拿出在文史馆里拍的照片,烧给老杜。

    我说老爷子,这,是你的清白。

    眼前的沙枣树林,金黄色的花,开得正旺,满世界清香。

    (选自《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9年1期,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杜光着脑袋,满头满脸都是伤疤”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作者抓住老杜肖像的主要特征,用语简练传神,表现了他参加过战斗的人生历程。

    B.“清自,比命都重要!”,这句话是理解人物形象的文眼,它是支撑老杜六十多年翻地植树不懈的信念,它让读者深刻地感知到老杜的内心世界。

    C.“石磨盘”的村名没错,地方却错了,这一个小小的错误,却耗费了老杜大半辈子的青春和生命,小说的立意即在警示人万事须细心,不可粗疏!

    D.小说在篇章结构上极具特色,作者运用倒叙的乎法,先交代老杜种沙枣树的事情,再回头交代老杜长期在此翻地种树的原因,使情节构成了曲折。

    2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认真阅读小说,分析文章中“我”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3)钉头磷磷,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着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5)每个时代对读书人都有很高的期许。《论语》中曾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宏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2)荀子在《劝学》中,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景色。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青碧、清澈无比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自己所在地有点偏,长年没法欣赏到音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即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奋飞时依然“有所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然要靠大风。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旁宫赋》)

    (6)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___,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

    (8)缀文者情动而辞发,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雷夜作

    陆游

    雪重从压竹,竹折有奇声;

    雪深亦莫扫,小窗终夜明。

    我老尚耐冷,开卷对短檠

    龙茶与羔酒,得失不足评。

    但思被重铠,夜入蔡州城

    君勿轻臞儒,有志事竟成。

    [注]①檠:灯架。②龙茶,宋代建安北苑茶园所产,专贡御用,为当时茶之极品。羔酒,为当时滋补的上等酒。③夜入蔡州城:唐宪宗时,节度使李愬率军平定淮西叛乱,于雪夜奇袭,攻下蔡州城。④臞(qú)儒:瘦弱书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四句,紧扣诗题,以雪压竹折、雪深窗明写出了冬夜雪之大、雪之厚。

    B.诗歌五六句,写了年迈的诗人在深冬雪夜,不畏寒冷,坚持灯下苦读的情景。

    C.诗歌最后两句,鼓励年轻人不要自轻自贱,要坚信,有志向做事终究会成功。

    D.诗歌语言明白晓畅,用笔看似随意,细品自见“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之格调。

    【2】诗人为何会在雪夜想到“夜入蔡州城”这一历史事件?请结合全诗及诗人身世背景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终年五十五。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文皇帝讳昭,景帝之母弟也。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用嘏及锺会策,自帅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固辞不受。甘露二年,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作乱,议者请速伐之。秋七月,奉天子及皇太后东征。吴使文钦等三万余人来救诞,诸将逆击,不能御。因命合围,分遣羸疾就谷淮北,廪军士大豆,人三升,钦闻之,果喜。帝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诞等益宽恣食,俄而城中乏粮。石苞、王基并请攻之,帝曰:“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戮。吾当以长策縻之,但坚守三面。若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外贼。外贼破,钦等必成擒矣。”三年春正月壬寅,诞、钦等出攻长围,诸军逆击,走之。初,诞、钦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帝谓诸将曰:“可攻矣!”二月乙酉,攻而拔之,斩诞,夷三族。吴将唐咨等帅其属皆降。或言吴兵必不为用,请坑之。帝曰:“就令亡还,适见中国之弘耳。”于是徙之三河。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辅,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将临轩召百僚而行放黜。事泄,帅左右攻相府,称有所讨,敢有动者族诛。相府兵将止不敢战,贾充叱诸将曰:“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太子舍人成济抽戈犯跸,天子崩于车中。帝召百僚谋其故,于是归罪成济而斩之。立燕王宇之子常道乡公璜为帝。咸熙二年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乐舞八佾,位在燕王上。

    (节选自《晋书·帝纪第二·文帝司马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将逆击   逆:预先。

    B. 诞等益宽恣食   恣:放纵,肆意。

    C. 吾当以长策縻之  縻:牵制。

    D. 及至穷蹙   穷:处于困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寅,此处为干支纪日。干支还可纪年、纪时。“壬寅”前为辛丑,后为癸卯。

    B. 中国,即中原地区。古代称长江流域的中原地区为中国,以别于四方蛮夷地区。

    C. 宰辅,辅佐帝王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魏时司马家族掌权,连续三代为相。

    D. 八佾,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乐舞。佾是乐舞的行列,八佾为八行八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昭善于把握机会。景帝去世时,他不昕天子命令,自己率军返回洛阳,得以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大权。

    B. 司马昭智慧过人。诸葛诞叛乱时,他制造自己兵力虚弱的假象,断绝诸葛诞的粮草供应,一直等到敌方阵营内乱时才发起反攻。

    C. 司马昭善良而仁慈。他拒绝坑杀吴国降卒而主张将他们迁徙到三河,认为即使他们不肯效力而逃回去,也显示了国家的大度。

    D. 司马昭颇有心计,善于掩饰。景帝去世时,他手握重权却拒绝佩剑穿鞋上殿;诛杀天子事发生后,他与百官商议归罪于成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

    (2)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②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③我愿意同走路的人一同行走,我不愿意站住看着队伍走过。——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④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代顾嗣协《杂兴》

    ⑤当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就飞不远了。——泰戈尔

    ⑥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杜荀鹤《泾溪》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