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教育界泰斗余老今天光临我校,校长亲自到校门口恭迎。余老在大礼堂为全校师生作了学术报告。校长听完报告,很高兴地进行总结发言:“余老的讲座很全面,很透彻,真算得上是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补充几点,权当狗尾续貂。”
A.光临
B.恭迎
C.抛砖引玉
D.狗尾续貂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王》的作者杨绛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B.《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哀悼。
C.《台阶》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D.《卖油翁》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也给我们以做人的启发:即使拥有技艺才华,也应谦逊。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B.今夜是如此宁静,只有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C.天空布满乌云,阴森恐怖,像要下雨一样。
D.这个秋夜,是寂静的,是温和的,是梦幻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英雄人物的影响之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懦弱,多了一份坚强。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我们每一个人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C.能否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建设美好的家园,关键是人们遵循自然的规律,不去无限制的破坏大自然。
D.走进牡丹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②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幸福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
③如果大家都漠视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
④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
⑤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
A.①②④⑤③
B.①③②⑤④
C.④⑤②③①
D.④③①②⑤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岱宗”是指泰山,“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分别指的是“山北水南”和“山南水北”。
B. 按照干支纪年法的表述,2019年是农历的己亥年。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己亥年有关的文学作品,最有名的就是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己亥年出生的人生肖属狗。
C.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是一首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D.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驿路梨花》《伟大的悲剧》的作者分别是山东籍诗人臧克家、江西作家彭荆风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7、选出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憎恶(zèng) 涉猎(shè) 拖沓(tà) 毛骨悚然(sǒng)
B.愧怍(zuò) 校补(jiào) 殷红(yīn) 忧心忡忡(chōng)
C.修葺(qì) 晌午(shǎng) 羸弱(léi) 锲而不舍(qiè)
D.惩罚(chéng) 伫立(zhù) 猥琐(wěi) 怏怏不乐(yāng)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词。
⑴陋室铭
⑵有仙则名
⑶谈笑有鸿儒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对文章简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朝文学家,著名诗人。从他的诗歌《秋词(其一)》和《陋室铭》一文,我们可以感悟到刘禹锡豪迈的气质。
B.文章短小精悍,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C.文章运用了起兴、白描、夸张和用典等表现手法,凸显“陋室不陋”;但句式不够整齐,韵律感不强,削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陋室铭》是中国古典散文的精品,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文章生动形象、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4】作者心目中的“陋室不陋”,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5】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表达效果。
9、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1)句还需填上作者,第(2)句还需填上诗题。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登飞来峰》)
(2)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____》)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赵师秀《约客》)
(4)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5)陆游《游山西村》中表达在困境中仍有希望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
(6)“二十年春秋,绚烂了几代人的童年,染白了您的头发。”这句礼赞退休教师无私担任小学课外辅导员的话语,令人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老山界(节选)
陆定一
⑴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⑵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⑶“不要掉队呀!”
⑷“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⑸“我们顶着天啦!”
⑹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⑺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⑻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⑼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⑽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⑾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第⑴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______,第⑺段写景的观察点是_______。
【2】第⑾段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感觉角度突出夜之“寒”,从_______觉角度暗示山之____ ,从_______觉角度反衬夜之________。(每处填一字)
【3】第⑴段中“奇观”奇在哪?“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细雨飘零的云层缝隙中,间或透出点点红色绿色的灯火。那是夜航的运输机从云层中掠过,夜航灯,就像红绿的流星,一纵即逝。
……
②“还在向台湾盗运!今晚上又飞走了五六十架……”说话的人,似乎发现了什么,声音变成了低声的请求:“江姐,明天写吧!”
……
③隆隆的机声没有影响她那和往常一样平静的举动。她写完最后一行,把写好的纸条,连同竹签子笔,一一藏在铺位底下。然后,她整理着地铺上的东西。
④稻草清理得平平顺顺的,枕头下面的换洗衣服,也折叠得规规矩矩,整整齐齐,被捕时穿的那件蓝布旗袍和一件红绒线衣,放在最上面。
⑤李青竹静静地坐在地铺上,一床薄被裏着她那折断过的,时常肿痛的腿。她的手牵起被面的一角,细心地寻找着线头,一根根地把细丝抽出来,轻轻地搓着。
⑥“这么晚了,你还搓线?”
⑦“孩子的棉帽上,少一朵花。”
⑧江姐默默地接过了几根细丝,陪着李青竹搓线。自从和白公馆建立起联系,她们便经常向支部提出各种建议。刚才,江姐又写下了她们最近考虑到的一些事情。
⑨“八架……又是八架!”
⑩声音又从门边传来,在铺上躺着的战友都被惊动了。“同志们,睡吧。”江姐轻声招呼着。正要翻身坐起的战友,又都躺下去了。
(11)李青竹缓缓放下手里的线,把江姐冰凉的手拉进薄被盖着。
(12)“心里的话,都写上了吗?”她深情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江姐的脸。
(13)“都写了。”江姐抬起头来。“听说北平召开政协会议,我心里再也不能平静,真渴望听到更多的消息。”李青竹的目光,渐渐移向窗外的暗夜,轻声说着:“我们会听到的。”
(14)江姐的声音里,透出无限的向往:“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一个崭新、富强的国家,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
(15)李青竹赞同地点头:“你想得真远。不过,也该想啊!”
(16)江姐又说道:“那时候,我们的担子一定不会轻的。”
(17)牢门边掠过一个看守员的身影,轻轻的脚步声,引起了静卧着的孙明霞的注意,她一翻身便向门边走去。“江姐!”孙明霞轻快地跑了回来,惊喜地叫了声:“又有信来了。”
(18)江姐低头亲了一下李青竹身边睡着的被大家昵称为“监狱之花”的孩子,便迎着满脸含笑的孙明霞,站了起来。
(19)许多战友早挤到孙明霞身边。还有几个人,已悄悄守住了牢门和窗口。孙明霞急切地用耳语般的声音念道:“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20)惊喜的人们,低声欢呼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1)一片欢乐的低呼,像股热流,汹涌澎湃,激荡着牢房,黑暗中,闪烁着一片晶亮的眼光。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孙明霞的声音,像使人共鸣的琴弦,“是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
(23) “啊,五星红旗!”
(24) “江姐!我们也有一面红旗呀!”
(25) “把红旗拿出来,马上做成五星红旗。”
(26)火热的目光,都转向江姐。
(27) “江姐!”孙明霞急切地恳求着:“我把那面珍藏的红旗拿出来。”
(28) “我这里有针,有线。”李青竹也欢乐地赞同着。
(29)珍藏的红旗拿出来了,在大家眼前闪着夺目的光彩。这面红旗,是那位不知名的同志——“监狱之花”的母亲,留下来的。残留着弹孔,染透斑斑血迹的红旗,被她珍藏在一床日棉絮里。
(30)当红旗在大家眼前出现时,几只拿着针线的手,团团围了上来。
(31) “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
(32) “一颗金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
(33) “对,就这么绣。”
(34)不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你一针,我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
(35)红旗正中,闪现了一颗星,接着,又出现了四颗。
(36)江姐依偎在李青竹身边,凝望着刺绣中的五星红旗,心境和大家一样。但是她激动而又冷静。也许此刻只有李青竹才能理解她那复杂的心情。她看见了胜利,可也看见了集中营的最后斗争。
(37) “江姐!”孙明霞双手捧起叠好的旗帜,走到缓缓地搓着线的江姐面前。“同志们希望你来宣布胜利的到来,也请你揭开这象征黎明和解放的战旗。”
(38) “我?”江姐笑着惊问。
(39) “是的,江姐!就是你。”面前激起一阵热情、严肃而又诚恳的声音。
(40) “好吧。”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风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她的声音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
(41)随着江姐低呼的声浪,人们严肃地站了起来,凝望着闪光的旗帜。黎明在眼前招手,人们的心正随着红旗飘扬到远方。
(42) “梆梆梆…”急促的梆声,突然出现了。
(43) “梆梆梆!梆梆梆!”连续不绝的梆声,惊扰着魔窟中的黎明,在浓雾弥漫的深山野谷中四面回响。接着,是一阵阵急驶的汽车狂鸣。那飞快旋转的车轮,像碾在每个人心上。
(44) “要提人?”黑牢中传来一声惊问。
(45) “江雪琴!李青竹!收拾行李,马上转移。”特务喊道。
(46)江姐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
(47)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江姐放下梳子,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拉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女室里一个年轻的同志,抑制不住,倒在铺位上痛哭起来。“不要用泪眼告别……”江姐转身扶起哭泣的战友。
(48)青竹点头微笑着。她把江姐深夜写的纸条,交给身边的一个战友,在她耳边嘱咐道:这封信,送到楼七室。”
(49)李青竹亲了亲酣睡的“监狱之花”。她仰起头来,拖着断腿,迎向江姐。她们并肩走向牢门。
(50) “同志们,再见!”
(51) “江姐!李……”
(52)人们红肿的眼睛,流露着深沉的悲痛,向江姐她们扑了过去。
(53)再一次告别了战友,江姐转身跨出牢门。她看见,李青竹站在走廊上。特务递给了她一根手杖,她那苍白的脸上,忽然浮起一阵愤激的红晕。
(54) “ 我自己能走。”她将手杖一扔,怒声呵斥着。
(55)江姐上前两步,扶着倔强地移动断腿的战友。她们在走廊上迈步向前,再也没有回头……
——节选自《红岩》,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情节。
【2】选文第(36)段中划横线句写江姐“激动而又冷静”,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联系上下文,简述选文(42)、(43)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4】本文段中的李青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段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阅读小说《红岩》后,你对小说题目“红岩”是如何理解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红岩”精神还需要继承和发扬吗?请说明理由。
【6】根据小说《红岩》所提供的以下相关情节,下面文字划横线处所填写人名正确的一项是
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 ① 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 ② 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这条通道为一部分难友顺利逃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①刘思扬②华子良 B.①郑克昌②许云峰
C.①华子良②许云峰 D.①华子良②刘思扬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以“我的榜样变成了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重细节描写;写出榜样的特质;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