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身处和平环境,我们的人民军队应当有“髀肉复生”的警惕,要自觉把贪图安逸享乐当成“赘肉”坚决剔除掉。

    ②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会议报告中指出“讨论政务要切中肯綮”。

    ③美媒称,目前世界各地的贫富差距都在扩大,只有中国概莫能外,收入的不平等正在小幅度但稳步地缩小。

    ④移动支付关涉国家金融安全,如此之大的移动交易规模,“倒逼”监管部门未雨绸缪,尽可能预料可能出现的风险。

    ⑤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创立醒脑开窍针法,开辟中风治疗新途径,金针度人,为广大中风患者带来了福音。

    ⑥《人民日报》评论:基层改革要避免铅刀一割的尴尬,基层治理者要做到愿办事、敢办事、能办事、办成事。

    A. ①②③   B. 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 2、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顷之未发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因击沛公于坐,杀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⑥臣请入,与之同命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⑨秦之遇将军,可谓矣⑩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A. ①⑨/②⑩/③⑤/④/⑥⑦⑧   B. ①③/②/④⑤/⑦⑩/⑥⑧⑨

    C. ①/②/③⑤⑨/④⑥⑩/⑦⑧   D. ①③/②⑩/⑤⑧/④⑥/⑦⑨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于义   喻:知晓,明白

    B.斯语矣   事:听从

    C.致知在   格:推究

    D.恻隐之心,仁之   端:萌芽,发端

  • 4、下列句子中根据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⑦燕王拜送于庭   ⑧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⑨无乃尔是过与

    A. ①②/③④/⑤⑦/⑥⑨/⑧   B. ①⑨/②⑥/③/④⑦/⑤⑧

    C. ①④⑦/②⑨/③⑤/⑥⑧   D. ①⑤/②⑧/③/④⑦/⑥⑨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南方多地降雪,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②春节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③如果校园足球能够突破现有瓶颈,推进体育真正融入、回归到教育体系中,无需揠苗助长,足球苗子就会源源不断的涌现。

    ④WIFI发射器的辐射极小,一米以外的辐射值就已经微不足道。不过,还是建议将发射器放置在距离床头一米范围之外。

    ⑤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⑥温庭筠的词错彩镂金,意境婉约,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他评价甚高。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党生活的人(节选)

    [日本]小林多喜二(注)

    我渐渐地连去要交通费、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了。先是三天去一次,后来是一星期一次,再后来是十天一次,去咖啡馆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地方委员会、地区委员会以及工厂支部的工作都堆积在一起,有时一天要进行十二三次联络,早晨九点钟左右出去,一直要跑到晚上十点钟左右。回到住处,脖颈子硬得像一根棒子,脑袋像针刺似的发痛;好容易爬上了楼,就地趴在铺席上躺下了。最近这些日子以来,我简直就不能仰面躺下舒舒服服地睡觉了,由于过度的疲劳,大概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出了毛病,就像身体孱弱的孩子一样,只能趴在那儿睡觉。我想起我父亲在秋田种地时的情景,他从地里回来,常常连沾满泥巴的草鞋也来不及脱,跨进门槛就趴在铺席上睡起午觉。父亲不顾身子,拼命地干活。由于地租太重,那些满是石头磕子的“赖地”,村里人谁也不愿接手耕种,而父亲租种的比谁都多,想从这里多少捞一点收获,来填补一下生活。父亲就是这样把心脏搞坏了。——现在当我不能不趴着身子睡觉的时候,不由得不想到自己慢慢地跟父亲有点差不多了。但父亲不是去向地主抗议,要他们减轻地租,而是搞垮自己的身子,想靠拼命地干活来逃脱地主的剥削。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的情况和父亲不一样了。虽然我跟自己唯一的母亲断绝了往来,弟弟妹妹也不知道我的去向,如今连跟笠原住在一起的生活也牺牲掉了,而且连自己的身子也快被工作拖垮了。但是,这一切并不是像我父亲那样由于被迫着要更好地为地主资本家服务,而恰恰是为了反对地主资本家。

    现在就连各个季节也成了我为党而生活的一部分。四季的花草、风景、蓝天和阴雨,在我看来都不是孤立的。天一下雨,我就高兴。因为出去联络可以打伞,人家就不容易看到我的脸。我希望夏天快快地过去,倒并不是我讨厌夏天,而是因为夏天一来,衣服穿的少了,我那有特征的身段(让这种特征喂狗去吧!)会一下子让人家识别出来。冬天一到,我就想:“好啊!又多活了一年了!又可以干工作啦!”只是东京的冬天过于明朗,对工作不方便。——自从转入这样的生活以来,我对季节不是不关心,反而非常敏感起来,敏感到几乎过去根本没有想象过但这和前年在监狱里的时候,对季节的变化感到的那种特别的敏感,又有明显的不同。

    这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形成的,是自己被迫所过的生活不知不觉地造成的。本来在我还没有遭到警察追捕的时候,尽管那时已经献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但还是有许多“自己的”生活。有时还和厂子里属于同一个工会的伙伴们(这个工会是社民党系统的反动工会,我是作为那里面的反对派在进行工作)在新宿、浅草之类的地方一边散步,一边聊闲话;虽然受到工厂支部严格的政治生活的限制,但是像合法生活中应有的“交际”,看看电影(最近我连是否有电影的存在都完全忘记了)以及饮食吃喝之类的事情,仍然占据了我相当的一部分生活。有时还由于这些个人生活而把支部的工作拖后了一两天;而且个人的荣誉心还不知不觉地在作怪,当可以提高自己荣誉的工作和支部的工作发生矛盾时,往往先着手干自己的工作。当然,这些毛病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得到了改正。但是作为一个党员,还不能说我是过着“二十四小时的政治生活”。不过,这不只是我个人的过错。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环境,主观上的努力总是有限的。当我的一切私人的来往都遭到隔绝,置身于党的工作以外的一切个人欲望都受到抑制的生活之中,我才体会到过去怎么努力清算也很难做到的事情,却出乎意料地非常自然、非常容易地做到了。过去需要花两三年的努力才能做到的事,现在缩短到两三个月就可以实现了。最初开始过这种新的生活的时候,就好像小时候和人比赛谁能钻到水里待的时间最长那样,也曾经感到过一种难以忍受的、说不出滋味的憋气。——当然啰,就是现在也不能说我已经经受了真正的困难的考验。喜欢引经据典的S,听我说要过“二十四小时的政治生活”,他就说,必须把自己锻炼成“一天工作二十八小时也不知道疲倦的人"。

    最初我不太理解一天工作二十八小时这句话,可是当我一天不得不进行十二三次的联络时,我才懂得了这句话的含意。一个人的生活,同时也是阶级的生活。起码从我的本心来说,我是愿意接近于这样的生活。

    ……

    快到月底了,看来工厂在三十号或三十一号就要实行解雇。

    我们一向在传单和小报上号召必须要反对战争。如果工人们一旦因解雇而起来斗争,那就会如列宁所教导的那样,工人们会以“童话般的速度”,懂得为什么必须要反对战争。尤其是在制造军需品的工厂,可以引起目的性很明确的斗争。——现在首先必须要发起斗争。

    我下了最后的决心。

    (有删改)

    (注)小林多喜二,日本共产党党员,革命作家。1933年2月20日,因内奸告密而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威武不屈,当日壮烈牺牲,年仅三十岁。《为党生活的人》是他最后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日本共产党人在一个军需工厂秘密地鼓动工人进行反战斗争的故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取材于日本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社会现实,以“我”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刻画了革命者的光辉形象,表现了日本人民革命斗争的重大主题。

    B.小说中的“我”牺牲了全部个人利益,斩断个人生活中的一切牵挂,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革命的未来充满信心。

    C.小说采用了日本文学传统的第一人称的形式,以一个革命者的口吻,叙述了自己平凡而又伟大的革命经历,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富有教育意义。

    D.“我”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由一个醉心于个人交际、享受消闲生活的业余革命者,不知不觉中成长为一个全心全意投入革命事业的革命家。

    【2】“我”“为党生活”在小说中表现在哪些地方?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3】第一段中写父亲的生活遭遇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人诗心往往相通,陆游曾在某年的“十一月四日”夜阑人静之时“卧听风吹雨”,梦见“铁马冰河”;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也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类似情怀。

    (2)“赋”体之文多铺采摛文,善用夸张,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表现阿房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占地极广;以“___________”谴责统治者对搜刮的财物毫不珍惜。

    (3)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一大特点,如《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表达自身对选择做官的后悔,其中透露出自己想要归隐的愿望。屈原《离骚》中表达相同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从师观和《论语》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观点相悖。

    (3)成语“莺歌燕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的活跃景象,这与诗歌《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4)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5)荀子在《劝学》中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从白天鏖战到夜晚,战士伤亡惨重,晚霞映照着战场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角声”渲染了战场悲壮的气氛。

  • 9、填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B.诗中运用比兴手法,以小见大,暗寓贤才何时求得和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含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情回忆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表现出对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渴望。

    (2)《蜀道难》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作者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但知道这是不可能马上得到的,只能“___________ ”。

     

  • 11、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

    (1)《论语》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__________

    (2)晏殊的《浣溪沙》中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高适的《燕歌行并序》,回答下面的问题。

    燕歌行并序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诗人把“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起来,有何表达作用?

    2简要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的修辞效果。

    3有人认为“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常衮,京兆人也。父无为,三原县丞,以衮累赠仆射。衮,天宝末举进士,历太子正字。宝应二年,选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知制诰。衮文章俊拔,当时推重。性清直孤洁,不妄交游。时朝廷多事,西北边虏,连为寇盗。衮累上章陈其利害,代宗甚顾遇之,加集贤院学士。时中官刘忠翼权倾内外,泾原节度马璘又累著功勋,恩宠莫二,各有亲威干贡部及求为两馆生,衮皆执理,人皆畏之。与杨绾同掌枢务,代宗尤信重馆。绾弘通多可,衮颇务苛细,求清俭之称,与绾之道不同。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已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然太子洗马,实司经局长官,文学为之武。其轻重任情,不通时政,多如此类。无几,杨绾卒,衮独当政。故事,每日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衮特请罢之,迄今便为故事。议者以为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政事堂有后门,盖宰相时到中书舍人院,咨访政事,以自广也,衮又塞绝其门,以示尊大。既惩元载为政时公道梗涩,贿赂朋党大行,不以财势者无因入仕,衮一切杜绝之。中外百司奏请,皆执不与,尤排摈非文辞登科第者。衮与绾志尚素异,嫉而怒之。有司议谥绾为文贞,衮微讽比部郎中苏端令驳之,毁绾过甚,端坐黜官。时既无中书侍郎、舍人崔祐甫省事,衮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得总中书省,管综中书胥史、省事去就及其案牍,祐甫不能平之,累至忿竟。遂令祐甫分知吏部选事,所拟官又多驳下。建中四年正月,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旧唐书·常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已/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

    B. 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已/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

    C. 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已/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

    D. 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已/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兆原是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也是古代行政单位,隋唐均设京兆尹管理该地区。

    B. 贡部是主持贡举的部门.唐代的科举分为常例的“贡举”和皇帝因事临时设置的“制举”。

    C. “领省事”中“领”一般指高级官员兼任低级职务,也可指低级官员暂时代理高级职务。

    D. 卒指人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不禄,士日卒,庶人日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衮出身不高,后来历任要职。他父亲只是县丞,他凭借科举走上仕途,前后担任多个官职,最终位居宰相。

    B. 常衮关注边疆,严守科举公正。他陈述边疆利害的奏章受到皇帝重视,在科举选拔中严拒权贵亲属请托。

    C. 常衮务求清廉,为政不讲私情。他在处理政事时对各方面要求严格且琐碎,相比之下,杨绾则宽宏通达。

    D. 常衮心胸狭窄,有时做事武断。他即使在杨缩死后也一直对其心存怨恨,在选官任人上比较武断,违背常情。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衮文章俊拔,当时推重。性清直孤洁,不妄交游。

    (2)议者以为厚禄重赐,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武汉理工大学张能立教授,试图用“求侮辱”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用真理反抗权威。这位51岁的教授,在教室门口一趴,嘴里嚷着“赶紧跨过去”“拿出你的勇气来”。这场两个月前就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在他心目中,似乎代表了突破权威和不畏强权。张教授希望通过这种行为艺术,把学生培养成“敢向奥巴马扔鸡蛋”的人。

    那一天,上百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但他们当中,有多少是怀着敬畏之心跨过去的,有多少是跟风起哄,又有多少是因为不敢反抗老师,而做了这件自己原本不愿做的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