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实百倍 B.以有尺寸之地 C.可谓智力孤危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谈论东坡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D.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称谓语用得准确恰当,不但会影响交际的顺利与否,也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B.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2018年,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D.从现在起到明年五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华五千年,兴亡万千事。每逢光风霁月之时,诗人们大多吟诵承平盛世的繁华,每逢阴雨晦冥之时,诗人们大多悲唱忧国忧民的挽歌。
②他在自己生活都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依然用微薄的收入资助山区贫困儿童。此项义举,让人感动,纵使是木人石心,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③成都人一直是“太阳的后裔”,只要一出太阳就倾巢而出,或去近郊骑行,或去赏花喝茶,休闲的背后,体现的是生命最本真和舒适的状态。
④我知道这幅画并不值钱,但是敝帚自珍,一直舍不得丢掉。每当看到这幅画,我都会想起一起历经磨难的战友,想起那段激情奋进的岁月。
⑤审理此案的法官认为,李某犯罪动机不是出于恶意,后来又有自首行为,考虑到李某认罪态度良好,罪不容诛,最后仅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⑥十年磨剑,计日程功。在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之时,同学们更应该分清主次,统筹安排,精心规划,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5、下列皇帝最多才多艺的是?( )
A.梁元帝萧绎 B.陈后主陈叔宝 C.南唐后主李煜 D.金海陵王完颜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英文
韩少功
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的,她家门前有一水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二话不说,满口答应,当下把自家柴垛移开,把落叶和鸡粪扫净,让出一片明净的场地。
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家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
不料,她不知因何事上火,第二天一大早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她先是骂鸡,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贴,还是发了轿子?这不是你的地方,你三尺厚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呵!……
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
玉梅没好气地说:“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
“没……没什么人得罪你吧?”
“谁得罪了,谁知道!”
这就等于把话挑明了,把脸撕破了。金花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大步离去,叫来两三个帮手,一担担地把稻谷搬走。
后来有人私下问玉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玉梅开始不说,实在却不过,才道出心中悲愤。原来那天她早上见天气不错,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呵。却发现谷堆上画有暗号,是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留暗号不就是防贼么?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么?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你也太小看人了!她玉梅别说有吃有穿,就算穷,就算贱,就算讨饭,也不会稀罕你几粒谷吧?
冤仇就这样结下了。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她写洋字码,为何不说她写了蝌蚪文呢,写了妈蚁文和蜘蛛文呢?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但此事真相已没法澄清,因谷堆已散,谷堆上到底有没有暗号,有没有英文,旁人无法证实了。
两家断了往来,连鸡鸭也不再互访。一旦它们悄悄越界,必有来自敌方的石块,砸得越界者惊逃四散。
据玉梅说,那贼婆子曾经送给她一条花裤,说她个子矮一点,穿着正合身,给她穿算了。她以前还满心欢喜,现在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安什么好心,不就是嘲笑她的个头矮,要当众揭她疮疤么?
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被玉梅想得恍然大悟,反正什么事都往心里堵。而且越是有人来劝和,越给她增加了思前想后和悲愤重温的机会。她把一条花裤找出来,嚓嚓嚓地剪成碎片,一把碎片朝篱笆那边摔过去。
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谷仓前有两三只地鳖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的,留下沟痕的,已被踩死,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
公公嘟哝了一句,听不太清楚。
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
她低着头回了家。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去扎稻草人赶鸟,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戳了一个,去撤谷喂鸡,见邻家的鸡过来了,也不会再次厉声驱赶,让两窝鸡快快活活地啄在一起。
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张门一直紧闭,悄无声息。玉梅事后才得知,收完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去了很远的北方。
第二年,金花没有回来。
第三年,金花还是没有回来。
第四年的一天,人们悄悄传说,可怜的金花姑娘回不来了,不久前在一次工厂的火灾中已不幸遇难。丈夫怕她婆婆和女儿伤心,迟迟没有说破,不过,她的女儿后来上学时骑的那辆红色的自行车,玉梅知道,大家也知道——是用一个女人的赔命钱买的。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骑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鸡鸭也不再互访”运用拟人修辞,突出了玉梅和金花两家的对立关系。
B.小说巧妙地运用了“悬念”“误会”等技法,情节起伏曲折。
C.作为小说的线索性人物,公公的出场化解了矛盾,揭示了真相,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小说以“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骑车时经常放声大笑”结尾,有什么好处?
【3】请简要概括玉梅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
(2)《劝学》中的“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则是因为“______”,说明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______,____”极言天气寒冷。与前两句饯别宴上的热烈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展现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富足、欢悦的气象,进而表达了诗人对这里淳朴民风的赞美。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展现了琵琶女演奏的乐曲从欢乐明快到幽怨滞涩的转变。
(3)《阿房宫赋》中杜牧借“_______,_______”一句强烈对比的句子,谴责了秦始皇一方面对人民盘剥无度,另一方面却像对待泥沙一样浪费人民的血汗。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___________________,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4)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不忍登高望远,______________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6)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_______________,缺月重圆会有时。(林朝崧《无闷草堂诗存》)
(8)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__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人家》)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孔子自述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贫困生活中,仍可乐在其中。
(2)《送东阳马生序》中,少年宋濂勤学好问,“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他立侍在老师身边谦恭求教的情形。
(3)《蜀道难》中借“五丁开山”神话,表现蜀道开创之艰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4)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蝶恋花》柳永)
12、(一)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
【1】请默写出词中所缺的句子。
【2】上阕极力渲染花灯的热闹场面,有什么作用?
【3】下阕中“那人”是个怎样的人?
【4】揣摩全词的内容和意境,想象“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情景,并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赠熊兵宪进秩序
归有光
镜湖熊公初举进士,受命守太仓州,稍迁为吴郡别驾,寻升太仓兵备佥宪。今又奉玺书,有宪副之擢。自筮仕迄今为方面,几及一纪,官凡三迁,而不离太仓治所。太仓,旧昆山沿海之地,前代备御日本,惟庆元、澉浦、上海置戍,无言太仓者。自淮阳王建海运,则泛海之役,皆自此始,当时屹为巨镇。国家罢漕事,设两卫,百数十年间,海外无事。
嘉靖初,言者欲罢新建州,请置兵备分司,朝廷留州而置分司。先是,浙省有水利佥宪,兼领吴中水利,今则并归于兵备。自建兵备而后,日本之患作矣,盖若有前兆焉者。寇之始至,实公为州之日也。能以承平狃习之民,而捍蚁附之众,城守之功为最,而言者欲以微文致罪。然州人爱公如父母,故夺众议而留公于吴。及秉宪节以来,日率拊循之民,而督之以疆场之事,威行惠孚,指麾如意。朝廷知公声望日隆,东南之寄,无以易之,故有今日之擢,而余独以为吾民之幸焉。
天下皆言久任之利,而未有行者,盖其势有所不能也。公虽为州人所爱,即征擢以去,阖郡之民,伏阙请留,亦未有能从者。今事势相维,公乃又为郡、为宪司,屡迁而不易其地,至十数年,势位日崇,无异于为州之日。其治于民,可谓习矣。汉侍御史贾昌与州郡讨贼,岁馀不克,时议遣大将发兵。李固以为发兵州郡可任,但选有勇略仁惠能任将帅者,以为太守,可责其成功。遂用张乔、祝良二人,卒平岭外。今太守无兵权,而武将不与民事,唯公兼兵民之任,李固之议,庶其在此。余论国家所以待公者,盖合于古之道,用是深为叹息。且公内抚疮痍,外严捍御,岛夷阻隘,不能内薄,久知为寇之无利,亦将自戢矣。
(节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淮阳王建海运 建:建立 B.而言者欲以微文致罪 致:导致
C.屡迁而不易其地 易:改换 D.岁馀不克 克:战胜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筮仕:文中指初出做官。古人做官前往往会用蓍草卜问吉凶。
B.迁:文中指官职升迁。古人也有“左迁”之说,指贬官。
C.寇:本有强盗之意,也常指外部侵犯之敌,尤指入侵之外族。
D.伏阙:拜伏于宫阙下。特指犯错后服罪认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日率拊循之民,而督之以疆场之事,威行惠孚,指麾如意。
⑵李固以为发兵州郡可任,但选有勇略仁惠能任将帅者,以为太守,可责其成功。
【4】熊公得以升迁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