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通化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东晋时荆州“田土肥美”,交州一年两熟,“恒为丰国”⋯⋯首都建康城中“贡使商旅,方舟万计”。这种现象反映了(     

    A.南方商业更加发达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 2、下表所示现象的实质是,唐朝(     

    时期

    宰相数目/人

    宰相中科举入仕者数目/人

    科举人仕占宰相总数的百分比

    初唐

    63

    5

    7.94%

    武则天政权掌握期

    151

    31

    20.53%

    玄宗朝

    59

    22

    37.29%

    肃宗至德宗期

    63

    21

    33.33%

    顺宗至武宗期

    96

    69

    71.88%

    宣宗至哀宗期

    98

    86

    87.76%

    A.高级官员大多来自科举

    B.封建统治基础逐渐扩大

    C.儒学复兴运动大获成功

    D.士族门阀势力彻底消失

  • 3、20世纪30年代农村俱乐部在“苏区”出现。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区吸纳“苏区”的经验,率先推动俱乐部建设。1956年,《人民日报》刊出专题社论,将农村俱乐部建设提升至农村文化工作的核心。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施

    B.确保党的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 4、汉惠帝(高祖之子)见相国曹参整天请人喝酒聊天,根本不用心治理国家,怪之;曹参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这就是历史上的萧规曹随,这一治国理念出现的原因是(     

    A.汉初经济凋敝

    B.文景二帝实施与民休息的政策

    C.儒学成为正统

    D.道家无为而治不适应形势发展

  • 5、海昏侯墓有着丰厚陪葬品,光出土的汉代五铢钱就有200万枚,重达10吨。而用错金银工艺装饰的精美车马器有3000多件。此外,还有成套的青铜器、大量的黄金制品以及其他珍贵文物。这反映了西汉社会(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官营手工业发达

    D.儒学成主流思想

  • 6、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 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历代之盛,极于此矣。”这一朝代是(     

    A.西周

    B.隋朝

    C.南宋

    D.明朝

  • 7、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在“革命伙伴”基础上增添了“合作”伙伴的新内涵: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超过了美国。这反映出(       

    A.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壮大

    B.非洲开始融入全球化潮流

    C.中非命运共同体日益牢固

    D.西方放弃了对非经济侵略

  • 8、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正确地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工作中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必须用更大的努力来帮助各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这一报告(     

    A.立足于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B.推动了我国首个民族自治区建立

    C.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 9、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造成的恶果进行了猛烈批判,他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在当时起到了转变一代学风的作用。这反映了他(     

    A.抨击正统思想

    B.倡导经世致用学风

    C.否定君主制度

    D.强调自由平等原则

  • 10、太平军所到之处,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及庙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凸显小农阶级的局限性

    B.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C.体现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D.致使清廷统治基础丧失

  • 11、下列两则材料是对两税法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唐《白居易集》卷2《重赋》

    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符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后晋《旧唐书》卷《杨炎传》

    A.前者认为两税法意在防止官员枉法

    B.后者认为两税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C.前者把两税法的失败归结于官吏腐败有失偏颇

    D.后者对两税法的评价较前者更加符合历史事实

  • 12、近代以来,面对中国社会的沉沦,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变贫弱的祖国前仆后继,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20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属于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指使中国(     

    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B.建立了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

    C.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阶段

    D.人民经受了民主共和的洗礼

  • 13、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群众的统治与管理而实施的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废井田,开阡陌”

    C.编户齐民

    D.什伍连坐

  • 14、汉代诗人辛延年在《羽林郎》中写道:“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诗中提到的“大秦珠”,是来自地中海一带的“蜻蜓眼琉璃珠”。从西域到内地,从宫廷到酒肆,“大秦珠”成为深受汉代女性喜爱的装饰品。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A.海外贸易非常兴盛

    B.域外文化成为主流

    C.中西交往已经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 15、下图是四川广汉三星堆 1 号祭祀坑出土的龙虎尊(左)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右),两件文物成器时间不同,但形制和纹饰都极为相似,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A.源远流长

    B.领先世界

    C.自成体系

    D.多元一体

  • 16、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其主题是效法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资政新篇》虽然是经洪秀全批准预发的,但在太平天国的广大官兵和群众中,并没有激起什么反响。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的需求未得到满足

    B.持续的战争环境的破坏

    C.纲领存在明显的空想性

    D.西方列强的干涉和阻挠

  • 17、新文化运动引入科学的概念,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人的权利”,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为宗旨

    B.重视提升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C.全盘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

    D.始终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 18、如图漫画选自民国四年结束之际出版的《神州日报》,漫画作者对本年度重要事件进行了总结,漫画后面是堆的厚厚的已经捆扎好的各式各样的文件,上面分别写着“中日民四条约”“党人录”“水灾星文”“风灾电”“请愿书”“劝进表”;最前面则放着几张刚刚运送来的还未来得及捆扎的文件,上面写着“滇事近闻一束”。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A.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B.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C.民国初年自然灾害频仍

    D.袁世凯积极复辟帝制

  • 19、“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材料表明宋朝(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崇文抑武的政策

    C.行政效率的低下

    D.民族关系的紧张

  • 20、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大众对孙中山、袁隆平、雷锋等英雄模范的崇拜一度被对歌星、影星和体育明星的崇拜所冲淡。进入新时代以来,传统榜样人物的热度逐渐回升。这一回升反映出(     

    A.国家建设方针发生了重大调整

    B.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

  • 21、1952年,西南军区某部文化教员祁建华,创造了“速成识字法”,可使文盲和识字不多的人,通过约150个小时的学习,能认识1500—2000个汉字。这一做法(     

    A.改变了新中国的社会面貌

    B.满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需求

    C.完善了新中国的教育体系

    D.适应了政权巩固时期的社会需求

  • 22、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     

    A.社会高度繁荣

    B.藩镇割据严重

    C.江南经济开发

    D.政权更迭频繁

  • 23、“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这次运动(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D.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 24、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之为社会大变革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     

    A.铁犁牛耕的使用

    B.百家争鸣的出现

    C.分封制的瓦解

    D.各国变法图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鼎盛局面,史称______________

  • 26、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

    (1)背景: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2)措施

    ①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

    ②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3)意义

    ①到________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 27、新石器时期,农业、畜牧业产生,社会分工发展,使得社会上出现了剩余产品,由此产生________制,以及阶级和奴隶制度。奴隶主贵族不断强化自身权威和组织管理能力,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标志着________开始形成,而这正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 28、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废旧布新,改用________颁布________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革除________,接受________的新习俗、新风尚

  • 29、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 30、外交影响: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_________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________推动构建_______________,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__________________

  • 3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________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 32、公元27年皮耶罗参加了元老院的盛大仪式,见证了元老院决定授予________为“奥古斯都”称号,自此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

     

  • 33、   (何时)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 34、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目的

    措施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派________出任地方知州;设________统管地方财政;将________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为分散机构权力

    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行政权;________与“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北宋实行________的方针,用________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________,扩大________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辽宋夏金元时期城市兴盛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 36、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政权的尝试是什么?

  •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福利国家”。1945年英国陆续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国民工伤保险法”、“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国民救济法”。这些法案使英国基本上建成了一套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一般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补助。社会保险主要包括退休、医疗、失业、工伤事故保险等。社会福利补助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给低收入或无收入者以一定的经济补助,以保障他们必需的物资生活条件和一定的社会生活享受。例如医疗保健服务、国民免费教育、交通补助、住房补助、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与多子女补助等。

    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税收和各种地方税收。……社会福利开支已经占各国财政收入的1/2到2/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

    ——摘自姜霁青《当代西方“福利国家”政策析评》

    (1)根据材料指出当代西方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西方社会福利政策的影响。

     

  • 38、列举出近代外国四次侵华战争及所定的条约?

  •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竞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

    材料二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