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字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A.吾将以为袜 B.轮扁,斫轮者也
C.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D.足相蹑于其门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脱坯(pēi) 涝洼窝(lào) 盐碱 (jiǎn) 瘟神(wēn)
B.淤塞(yū) 屹立(yì) 慷慨(kǎi) 饲养(sì)
C.佯装(xiáng) 渍死(zì) 噙着泪( qín) 涵闸##dot## (zhá)
D.窟窿 (kū long) 麦穗( suì) 踮着脚(diān) 灌溉(gài)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君既若见录(相当于“我”) 衣食所安(养育)
B. 渐见愁煎迫(表被动) 犹厌言兵(战争)
C. 故作不良计(故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陷入困苦)
D. 多谢后世人(感谢) 序八州而朝同列(统治)
4、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南省拥有植物16000多种,约占全国的五成,这是中国未来生物技术发展的根本性资源基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我国唯一以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为主的综合保藏设施,也被称为我国野生生物的“诺亚方舟”。近年来,我国在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针对库内保存的丰富种质资源,( ),对植物进化、环境适应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有目的地挖掘特殊环境的基因资源,发明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新技术。
A.以学科的需求和国家战略生物资源发展前沿为导向,以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手段
B.以国家战略生物资源的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为导向,以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手段
C.以学科的需求和国家战略生物资源发展前沿为手段,以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为主要研究导向
D.以国家战略生物资源的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为主要手段,以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本导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ARM物联网应用市场经理耿立锋认为,物联网的重要优势在于它能对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再根据观察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推动业务不断增长。
B. 以“发展民间艺术,促进友谊和平”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将在西宁市举行,将有来自12个国家的艺术团体约260余位艺术家参加此次艺术节。
C. 《关于进一步强化南京市“限塑令”执行成效的行动方案》要求建立集贸市场塑料袋专供制度,统一使用、销售、采购塑料购物袋,以规范塑料袋使用市场。
D.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是由于理财产品的日益增多、产品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带动了大众线上理财的习惯。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穷人的专利权
狄更斯
我出生在伦敦附近,当过学徒,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满师之后就在伯明翰一家工厂做工。我的名字叫约翰,已经五十六岁了。
要是我说自己向来有创造发明的癖好,这话也不算是自吹自擂。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在断断续续地搞一样发明,边搞边改进。上一个圣诞节前夜十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发明。
我有一位名叫威廉・布彻的朋友,经常听他说,工人之所以到处碰壁,就是因为要奉养长期以来形成的那些多如牛毛的衙门,就是因为咱们得遵从官场的那些敝习陋规,还得缴付一些根本就不应当缴付的费用去养活那些衙门的人。
回头再来说说我的机器模型。那是在圣诞节前夜十点钟完成的。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碰上时运不济,模型也就只好搁在一旁,一连几个月也不会去碰它。我还把它统统拆卸开来,加以改进,再重新做好,这样不知道弄过多少回,最后才成了上面所说的模型的样子。
关于这个模型,威廉和我作了一次长谈。他说:“你打算拿它怎么办?”我说:“想弄个专利。”威廉这才说给我听,有关专利的法律简直是坑死人的玩意儿。他说:“要是在取得专利之前你就把发明的东西公之于众,那么,别人随时都会窃走你艰苦劳动的成果。约翰,你要么干一桩亏本买卖,事先就请好一批合伙人出来承担申请专利的大量费用,要么你就让人给弄得晕头转向,到处碰壁,夹在好几批合伙人中间又是讨价还价,又是摆弄你发明的玩意儿。这么一来,你的发明很可能就一个不当心让人给弄走。”我对威廉・布彻说,你想的挺怪的,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
我的妻兄,临死的时候遗留给我的妻子一百二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我们甚至都打算用掉这笔钱去申请专利。威廉替我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汤姆斯。汤姆斯是个木匠,他住在伦敦。我在汤姆斯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
汤姆斯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提交一份申请书。威廉也是这么说,而且还帮我起了草稿。申请书上还要附上一份给大法官助理的陈述书,费了一番周折以后,我在司法院法官办公的大楼里找到了一位助理,在他那儿提交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叫我拿着陈述书和申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六便士。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
我临时住在汤姆斯那里,租期已经展延了一个礼拜。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内务部根据它搞了个复本,他们把它叫做执照。为了这张执照,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我到部里去拜访的时候,里面的一位绅士先生把执照往我面前一掷,说:“现在你拿着它到设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去。”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我感到自己都有点泄气了。
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他们替我的发明搞了一份“女王法令草案”的东西,还准备了一份“汉令提要”。就为这份东西,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专利局又“正式誊写两份法令文本,一份送印章局,另一份送掌玺大臣衙门”。这道手续下来,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我付了他一镑一先令。再加印花税一镑十先令。接下来,我把女王法令再送到首席检察官那儿签署。我去取的时候,付了五镑多。拿回来后,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到现在,我呆在汤姆斯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
我已经在汤姆斯那里呆了六个礼拜了。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注重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的生活遭遇,深刻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
B.小说运用形象描绘、幽默讽刺的笔法突出主题,使读者在体会作品的同时,也享受到作品的艺术美。
C.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娓娓道来,读者仿佛在听一个老熟人絮絮叨叨地讲着他的专利梦,当事人平缓的语调,却在读者心中掀起了不平的波澜。
D.小说显示了狄更斯创作中夸张而又不失真实的辛辣尖刻艺术风格。有人说把狄更斯的《穷人的专利权》换上当下的人名和官职发表,不会有人把它当讽刺小说来读。
【2】作家常常凭借小说形式,用形象、用感觉去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通过艺术形象提出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社会问题”,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提出了哪些社会问题?
【3】狄更斯在这部作品中显示出高超的幽默艺术,结合小说分析《穷人的专利权》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诗文名句。
治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志存高远;第二种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第三种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终有灵感、妙悟,大有收获。
9、(1)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4)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_______________,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文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__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___________”的成效。
(2)《桃花源记》里表现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音乐是中国诗词里常见的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洞箫音乐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莲”自古以来便因其清姿素容、淡淡清香、千姿百态而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古诗词中描写莲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句:"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结合诗歌的颔联与颈联,概括作者“恋吾庐”的两点原因。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流露出哪些情感。
【3】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元和二年,转兖州剌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功曹史戴闰,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自长史以下,莫不震肃。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俱封。其秋,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上书乞骸骨,便拜太尉。后连岁突荒,府藏空虚,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禀假。诏许之。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除小子躍为郎中,长子盛嗣。
(选自《后汉书・张禹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B.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C.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D.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人才举荐制度,即推举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为官。
B. 功曹史主管记录功过、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功曹的权力、在汉代最盛。
C. 食邑是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或皇帝大臣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
D. 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罪责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即使自己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假括和分析,不正角的一项是
A. 张禹性情忠厚,生活勤俭节约。他父亲去世,当地官员百姓所赠办丧事的钱财很多,他都不接受;又把田产住宅推让给伯父,自己寄住在伯父家。
B. 张两巡视辖区,平反冤假错案。任杨州刺史时,要过江视察,很多人都认为江中有水神,难以渡过,但张禹信念坚定,表明志向,顺利过江。
C. 张西心系百姓,要求下属严格。徐县有许多废弃的良田,张禹兴修水利,引水灌溉修成熟田;对弄权有过的官员绳之以法,整肃风气。
D. 张西位高权重,时常进谏言事。皇上南巡,张禹谏言被采纳,受到皇帝的赏赐;更任太尉时后,连年灾荒,上书请求减免三年租税,以缓解地方困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
(2)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因为疫情,某市一女子没法亲自去为年事已高、手脚不便的父亲送菜,便向送菜的骑手小哥求助,小哥被她的孝心感动,欣然前往。小哥一路坎坷将饭菜送到后,却不肯收取报酬,女子为了表示感谢,给小哥充了200元话费,同时表示,待疫情过去之后,再请小哥吃饭并当面道谢。女子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小哥的善举,于是将这个感人的故事发布在网络上,但让她出乎意料的是,在评论区,她遭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指责和谩骂,被扣上抠门、小气的帽子,女子不堪精神重负,最终跳楼。
请结合以上事件,谈谈你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