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本溪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上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 他回到我母亲身边,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见状十分不悦

    B. 小明同学极为聪明回答问题条理清晰语无伦次从来不会吞吞吐吐结结巴巴

    C.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 3、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昔日秦皇,动天下之力,北筑长城,以抵外敌入侵。长城长,与海相邻;长城陡,万阶上天际   。它不像吴哥窟,神秘绮丽;它不像巴黎圣母院,闪耀着人性光辉。但它让中国人浴血奋战,抵御外侮,   ;它让中国人充满精气神,这才有中华复兴的壮丽征程。

    A. 长城宽,千年风霜未坍塌   这才有中华儿女的不屈。

    B. 长城久,千年风霜未坍塌   这才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C. 长城高,见证了民族辉煌   这才有中华民族的崛起

    D. 长城险,历经了岁月变迁   这才有华夏文明的传奇

  •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皮肤一样;

    ③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④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⑤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A.①⑤④②③

    B.②④①⑤③

    C.③①⑤②④

    D.③④②①⑤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注】①同欲:意愿一致,指齐心协力。②虞:准备③御:控制、干预。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又何   间:____________(2)忠之   属:____________

    (3)识众之用者胜   寡:________(4)知胜之     道: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注出两处即可)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4】【甲】文略写了长勺之战的过程,你是如何理解的?

    【5】鲁国在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取得胜利,印证了【乙】文《孙子兵法》里的一些观点,请参照例一,再举两例简要分析。

    例一:作战时鲁庄公向曹刿虚心求教,言听计从,印证了“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例二:

    例三: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选出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     )

    A.“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水调歌头”、“无题”等也是词牌名。

    B.“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

    D.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如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

    2结尾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略作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校团委举行“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校团委将在11月8日下午两点在学校礼堂举行题为“青年当自强不息”的演讲,请拟写一则通知,通知九年级各班安排两名同学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古典诗文中有很多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你写出两句:_____(注明出处及作者)

    (3)这是张凡同学演讲稿中的一段,请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活在蜜罐里的我们,常常没有感到幸福和快乐,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闷闷不乐、顾影自怜、怨天忧人。一旦遇到挫折,往往自暴自弃、随波逐流。当我们向苦难和挫折俯首称臣,常常错过了历练自己的机会。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

    ②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

    ③请给张凡同学介绍一个我国的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让他可以运用到到演讲中: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文默写。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

    (2)而现在/乡愁是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想象雪后晴日当空之景的句子是: 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一文,回答题。

    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 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系 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若是为梦想活着的。没有梦想,人就没有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近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第一个伴侣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人先要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世界总是多角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结果,他们真的取得了成功。

    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人固然要有梦想,然而,如果你缺少抵达梦想的起码的才华,梦想再多也是废纸。

    自信、忍耐力与才华的关系,好比一条河的奔流,自信、忍耐力提供的是河床,才华是实现河流流动的势能--没有河床,河流自然流得不那么痛快;没有势能,河流根本就流不起来。

    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但生活无时不在告诉我们: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选自《新时文· 触摸思想的力量》)

    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人永远拥有两个世界"这一观点,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两个世界,下面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是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

    B.人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更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

    C.手中的世界是已经掌握的世界,心中的世界是未曾掌握的世界。

    D.手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在和未来。

    2下列四句名言,更适音作为第段的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A.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培根

    B.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C.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

    D.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

    3下而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想要走向心中的世界,自信、忍耐力、才华是需要具备的条件。

    B.第自然段画线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具体指的是人生中会经历到的挫折、坎坷、

    磨难

    C.第自然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具体而生动地证明生活像一条河流奔腾不息

    是本段的论点。

    D对第段划线句的理解是心中的世界绝不是虚幻飘渺的,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并不断

    追求才能实现的目标,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春华

    ①家乡北边是蒙山,东边是沂河,距离临沂有30公里。村里有条古道,老辈人说,是古驿站。就凭大街两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店铺,便知昔日的繁华。

    ②太爷爷从祖上接手惠仁堂中医大药房。家谱记载,先祖常给地方官吏看病。从先祖到爷爷这辈,都思想开明,医术精进,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惠仁堂的名号,在十里八乡叫得响。

    ③谁承想,国运不济,倭寇入侵,战火燃遍齐鲁大地,接着又是内战再燃硝烟。好在家乡有蒙山做屏障,深居深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兵家不愿光顾。

    ④每年春秋两季,爷爷都带着家族男丁,到十几里以外的蒙山采药。爷爷站在山顶,捋着花白的胡子说,蒙山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是中药材的生长宝地。这里中药材有1005种之多,是天然的药材库啊。咱要用之于民……

    ⑤家里的中药房是我最爱光顾的地方,我有事没事就去翻腾一层层的方格药匣子,摩挲圆圆的拉手。管家安叔人和善,笑眼眯成一条缝,透着暖意。他跟我挤眉弄眼。我淘得满头大汗,他拿毛巾给我擦汗,又拉开中药匣子,摸出几颗土褐色、圆圆的干果。拿着,桂圆好吃哪。桂圆?我眨巴眨巴眼睛,迟疑一下。他点点头,示意我尝尝。我三下五除二,剥了果皮,把褐黑色的桂圆肉扔进嘴里。呀!薄薄的果肉,真甜哪!我来回嚼着已是光溜溜的果核。嘻嘻,敢情药房也有好吃的。

    安叔叹口气,唉!眼下,这算好吃的了。

    ⑦每次,安叔从山里采购药材回来,药房就来一队马车。爷爷和安叔老远把车队迎进大院。安叔探出头,四下打量,咣当关上大门,跟着一溜小跑进了后院。

    ⑧我顾不上那些事,药匣子太诱人了。我瞄着药房没人,溜进去直奔药匣子。拉开抽屉,抓一把桂圆,觉得不解渴。四下瞅瞅,又抓一大把塞进兜里,直到衣兜鼓鼓囊囊的,才跑出院子。我分给早就巴望着的小伙伴。我们嚼着桂圆肉,用桂圆籽砸着对方,桂圆籽撒了一地。我像个猎人,伺机瞅着药房,抽屉里的桂圆,成了我的囊中猎物。逮着机会就装满衣兜,跟几个伙伴共享桂圆肉。我暗自得意,安叔没发现。我的胃口也大了,拿的数量也成倍增加。蹊跷的是,药匣子像个魔法盒,总有满满的桂圆。

    ⑨安叔跟伙计赶着马车回来了。爷爷说,安叔去蒙山采药材,再送到临沂。当然,爷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就麻溜去了后院。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我好奇地跟过去,母亲拽住我,我不情愿地跟着母亲回了前院。

    ⑩我像不安分的鲤鱼,在炕上来回打挺。干脆蹬上裤子,披上褂子,刺溜下炕,穿过漆黑的前院,悄悄溜进后院。伙计拿着火把,后院灯火通明。安叔正吩咐伙计装药材,马车上摞起了小山包。我凑到安叔跟前,他吃一惊,刮下我的鼻尖,小子,半夜了,快去睡觉!

    安叔带着几个伙计上了马车,马蹄敲打得青石板嗒嗒响,不一会儿,马车消失在黑漆漆的夜里。爷爷说,药材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安叔他们回来时,碰上了国民党的散兵,要征用马车回乡。安叔和伙计哪肯,双方言语不和,那帮兵痞,举起枪托对他们一阵列乱砸。幸好来了武工队,缴了散兵的武器,安叔和伙计才得以脱身。安叔鼻青脸肿的,还有瘀血,胳膊也用纱布缠着,渗出斑斑血迹。我问,疼吗?安叔说,不疼,药材送到救急了,俺这不算啥!

    深秋,秋风抽打着树枝,树叶簌簌落地。安叔跟往常一样,唰啦唰啦地扫着落叶,但明显放慢了速度,像是留恋那些发黄的树叶。

    安叔要回乡了,我跑进后院。他笑吟吟地拉着我。安叔,你别走!小子,总要说再见的,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他说的话,我似懂非懂,倒是桂圆的事儿,老在眼前闪。安叔说:天不早了,回吧!明儿一早,俺就走了。我边回头边迈过门槛。

    桂圆甜吧?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安叔神秘地笑。我做个鬼脸,吐吐舌头,跑出后院。

    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地政府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授予爷爷一面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的牌匾和一枚支前模范奖章。颁奖人竟是安叔

    ①岐黄:岐伯和黄帝,相传为中医之祖。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3月3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照应是小说创作的技法之一,第④段“咱要用之于民”与第段“药材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相照应。

    B.第⑤段点明安叔的“管家”身份,使结尾安叔为爷爷颁发奖章和牌匾的情节显得突兀,但并不影响小说主题的表达。

    C.第⑥段“安叔叹口气”和第段“安叔神秘地笑”形成对比,既暗示了胜利的即将到来,也让读者揣摩到了局势的变化。

    D.第段“桂圆甜吧?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一句,不仅表明安叔早就知道“我”偷吃桂圆的事,也暗示了我们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2】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题目“桂圆”的作用。

    【3】文中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与《我的叔叔于勒》在叙述视角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 11、(一)

    留在窑洞

    安宁

    (1)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遇到祖孙两代人。

    (2)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明亮的砖瓦房里了,只有两位老人,因为习惯了杏林掩映下的窑洞,便一直留了下来。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他们又粉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收拾得干千净净。从山下开车上来,大约要十几分钟。汽车在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兜兜转转,忽然间就驶入这片开阔平坦的庭院,便很有闯入世外桃源般的“豁然开朗”。尽管庭院遗世独立般地隐匿在杏林之中,但因有二十多只鸡,一只健硕的大狗,一头哼哼唧唧的母猪,飞来飞去的鸟儿,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和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便显得生机勃勃了。

    (3)每年寒暑假,少年都会来山里陪爷爷奶奶度过。见我们来,少年有些羞涩,打了招呼,便转身不知去向。十几分钟后,他拎了一大袋黄杏进屋。那杏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打药,所以许多掰开来,会看到小小的虫子,我小心地将虫子剔掉,咬一口,酸甜可口,美味极了。而更多的杏,因为来不及采摘,或者被鸟啄食,被虫啃噬,纷纷坠落在地,他们便捡了,堆在粗陶大瓮里任其腐烂后,再将杏仁桃拣出来,积攒多了,拿去山下卖掉。

    (4)在我们跟老人聊天的时候,男孩更多的是蹲在墙根下,看着对面绿意葱茏的大山发呆。我猜想那时的他,什么也不想,关于高考,关于镇上边打工边陪读的父亲,关于做村官的母亲,关于手机里喧哗的微信,或者网上年轻人追逐的明星八卦,他统统都不关心。天空蓝得像无边际的海洋,云朵是大片大片的,他就像某一片自由舒展的云,在难得的暑假,飘回到这片世外桃源中,安静幸福地发一会儿呆。至于我们这些路人,当然更与他无关。所以我们聊些什么,都不在他的关注视线。甚至我问他成绩如何,明年是否有信心考入大学,他也只是羞涩地笑笑,回复我一句“还行”,就不再多言。其实我也很想像他一样,蹲在阳光盛烈的墙根下,看着面前千百年来都亘古不变的山林,而后慵懒地融进这纯粹深邃的蓝色绿色白色和金色之中。

    (5)男孩的爷爷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在这山村里教了一辈子书,老了,依然哪儿也不想去,还是守着这一片日漸茂密起来的大山。日复一日地安靜过着。日常生活在这里,犹如深蓝天空下的云朵,有亘古不变的白,和永恒不逝的美。一切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人生中的起伏,犹如一滴水,落入广袤的大地,什么也没有留下,便消失不见。可恰恰是这样单调的咏叹调一样的重复,才保持着人生中可贵的静寂。外界再怎样浮躁骚动,甚至男孩的父亲在镇上挣了多少钱,有着怎样与他们不同的热闹生活,都与他们这一代老去的人无关。他们只想守着这一片树木繁茂的大山,守着这几十年住过的旧窑洞,就像一枚秋天的山杏,即使是腐烂坠落,也要投入大地的怀抱。

    (6)遥想冬天大雪封路的窑洞生法,他们肯定会在秋末就早早地准备好越冬的充足的柴火和各种食物,然后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靠坑火取暖,足不出户地度过漫长的“蛰居”生活。自然也很少会有人来打扰他们,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他们有的是天地间唯我三人的豪迈感还是万物萧瑟的凄凉感?他们感到的是孤独还是富足?

    (7)像这徉的人家,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准格尔旗大大小小的村庄里,似乎正在慢慢地变少,但又体现出不一般的顽强,他们就像一棵棵质朴、蓬勃的杏树,生生不息地停驻在这片因煤炭闻名的大地上,他们在蜂拥进城市的人群中,选择像父辈们一样,后退,留守在村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远离城市的田园中,安靜地守候。

    (选自《散文》2017年第2期《留在村庄里的人们》有改动)

    1概括窑洞的生活环境特点。

    2品读下面语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甚至我问他成绩如何,明年是否有信心考入大学,他也只是羞涩地笑笑,回复我一句“还行”,就不再多言。(结合上下文,分析此时小男孩“不再多言”的原因。) (2)而后慵懒地融进这纯粹深邃的蓝色绿色白色和金色之中。(请从修辞角度,品系加点词语的妙处。)

    3简析“杏”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第6段提出疑问:“他们感到孤独还是富足?”你认为他们感到的是孤独还是富足呢?情节和文意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1)“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雅趣,顾名思义,就是高雅的生活情趣。读书、写字、画画、弹琴、下棋、种花草、赏景,乃至做笔记、养小动物、上下学途中边走边看、课间三五好友品评时尚……都可以称之为雅趣。

    请以“雅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注意根据提示,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得套做,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 500 字,最多写满格。

     

    (2)我们一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其实就两个基本动作,一个叫“ 扫视”,一个叫“凝视”。广阔的天,漂浮的云,飞翔的鸟,徐徐吹过的风以及路上行走的人……匆匆“扫视”,一切转瞬即逝;定睛“凝视”,精微之处,深藏大意。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朱自清凝视父亲蹒跚的背影,真正明白了父爱如山的真谛;沈从文凝视纯美的边城,写出了茶峒人和谐淳朴的生活; 王建凝视十五的夜月,发出了秋思落谁家的感喟……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凝视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得套做,不得抄袭;文中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 字迹清楚;⑤不少于 700 字,最多写满格。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