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长安颁政坊有馄饨店,辅兴坊有胡饼店,长乐坊有稠酒店,永昌坊有茶馆,行街摊贩也不少。阎阖门外的“张手美家”食店,更是花样翻新,按节令变换轮番供应风味食品。这表明唐代( )
A.饮食习惯受传统影响
B.都城传统的布局被打破
C.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坊市制度已经彻底瓦解
2、下表为不同时期有关郡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年代 | 记述 |
赵襄子二十三年(前453年) | “魏有西河、上郡,以为戎界边” |
赵武灵王时(前325—前299 年) | “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而置云中、 雁门、代郡” |
燕昭王时(前311—前279年) | 燕将秦开驱逐东胡。燕“置上谷、渔阳、 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 | 秦遣蜀守张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设置 黔中郡 |
A.郡的设置是为巩固国防需要
B.楚是设置郡最晚的诸侯国
C.秦国助赵国与燕国设置郡
D.各诸侯普遍推行郡县制
3、1518年3月21日,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此材料能获取的信息是( )
A.新航路的开辟由此开始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麦哲伦远航探险的动力
D.西班牙国王炫耀国威
4、19世纪以来,电报、电话的普及,地铁线的问世,电车、汽车、自行车的普及和发展,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这表明近代交通通信的特征是( )
A.先进化
B.多样化
C.理论化
D.世俗化
5、阿格斯提诺·利弗(1473~1546年)提出了美的自然主义理论。他认为美就是自然的东西,他不断地发明新技术,从而接近了艺术的主要目标,即摹仿自然。而达·芬奇认为“画家要完成自己的作品必须考虑十个不同于雕塑家的主题:光、影、色彩....位置、距离、移动及其他”。这反映出( )
A.人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B.近代人文思想还带有神学印记
C.非宗教的理性时代来临
D.人文主义推动近代科技的发展
6、宋代杨万里《过宜福桥》中描述:“水乡泽国最输农,无旱无乾只有丰。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是田是沼浑难辨,何地何村不一同。若遣明年无种子,却愁闲杀雨和风”。诗中反映了宋代( )
A.土地利用率提高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人身控制的减弱
D.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7、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成帝以后,“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位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职重大”。这一变化( )
A.体现出取士标准多样化
B.表明刺史的监察权走向独立
C.助推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D.促使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8、下表为现存唐朝时期部分有关过所(通行证)的文书据此可知,过所制度的实施( )
名称 | 内容 |
贞观廿二年庭州人巡职辞为请给公验(简单的过所)事 | 米巡职带骆驼一头、马一匹、羊十五口等,前往西州(今吐鲁 番地区)去做生意,请求发给公验。 |
垂拱元年康尾义罗施等请过所案卷 | 详细登记菜特和吐火罗商人姓名、年龄及他们所携带的奴婢姓名、牡口数量,由各地的胡汉居民出面担保,证明这些人及物均合法,应由西州官府发给过所, |
开元二十一年唐益谦请给过所案卷 | 唐益谦一行从安西地区回福州老家,过所记有要经过的关隘,由于过所没有登记所带奴婢和四匹马,因此官府加以审查。 |
A.意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便利了人口自由流动
C.利于保障正常商贸往来
D.确保了丝绸之路畅通
9、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这里还要谈一下工厂在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性问题。把什么东西都统统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中央、省市和工厂的权益究竟各有多大才适当,我们经验不多,还要研究。”由此可见,当时党中央( )
A.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作用
B.坚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C.反思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D.摸清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以下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关注( )
①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 ② “神舟五号”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③亿次巨型计算机问世 ④ “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1960年6月,毛泽东指出,1958、1959年我们曾经讲数量,今年要讲质量、品种,要把质量、品种放在第一位。同时,他认为“二五”计划后三年(1960—1962年)的指标“仍然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还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
A.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工作中心转到城市建设上来
C.对“左”倾错误全面反思
D.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2、1958—1962年5年间工业增加值年均仅2.7%,1963—1965年间达到21.4%。1963—1965年的工业增长主要得益于(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13、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C`R布克斯顿访问俄国。他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记录了与农民的对话“农民们对现状有什么看法?”“革命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赞成革命。他们虽然不喜欢布尔什维克,但他们喜欢革命”。该报告( )
A.解释了布尔什维克获胜的原因
B.是对苏俄武装干涉的借口
C.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D.歪曲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4、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3年),将军和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作为将军的家臣,尊称为“御家人”。将军对御家人赐予官职和土地并保护其既得权益。1232年,幕府又制定“贞永式目”五十一条,作为幕府施政和统制御家人的基本法规。据此可知,该制度( )
A.反映律令制国家成熟
B.维护土地公有制原则
C.为庄园制经济的产物
D.有利于天皇中央集权
15、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
D.苏联模式的确立
16、992年,宋太宗在诏书中说,转运使“外分主计之司,虽曰转输,得兼按察,总览郡国,职任尤重,物情舒惨,靡不由之”,“凡转运使厘革庶务,平反狱讼,漕运金谷”。其对转运使职责的描述反映出宋代地方机构的基本特点是( )
A.官吏权力重叠交叉并相互掣肘
B.地方官员的权力划分界线模糊
C.由中央派员直接控制地方财政
D.由中央官员行使地方的司法权
17、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构成要素大多在苏美尔文明早期就已形成,这体现在:农业的产生和定居生活的开始;城市的出现与社会组织日益复杂化;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发明等方面。这表明苏美尔文明( )
A.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B.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C.体现出多元一体特征
D.具有鲜明的原生性
18、下图是公元前13世纪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末代法老霍伦海布颁布的一道敕令。
“瞧,陛下花费整个时间在为埃及寻找福利,搜寻[土地上的压制]事例。陛下的[书吏来了……]。然后,他抓起调色板和纸草卷;他将陛下——国王亲口说的内容记录在纸草卷上。他(注:陛下)如是说:我命令……”。 |
这体现了古埃及国王( )
A.权力的制度化
B.具备神圣属性
C.控制官僚体系
D.充当军事统帅
19、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将甲骨刻辞按内容分为4大类22小类(如下表),这些内容主要反映商朝( )
类别 | 内容 |
1 | 奴隶和平民,奴隶主和贵族,官吏,军队,战争,方域,贡纳。 |
2 | 农业,渔猎、畜牧,手工业,商业,交通 |
3 | 天文历法,气象,建筑,疾病,生育,鬼神崇拜,祭祀,吉凶梦幻,卜法,文字。 |
4 | 其他 |
A.文字体系已经形成
B.经济生活较为繁荣
C.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D.社会文明程度提高
20、南朝梁武帝曾说:“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这说明,当时( )
A.九品中正制在逐步规范
B.拓宽了士族入仕的途径
C.门阀制度逐步走向衰落
D.儒家思想开始融入选官
21、1957年5月24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 NSC5707/8号文件,强调为了促进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美国应更多地考虑使用政治和经济手段而不应只关注军事援助的数量和效果。为此美国政府考虑将援助政策中的“军援优先”原则转变为“经援优先”,强调利用援助来加强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性。这一援助政策的转变体现了( )
A.国际形势影响美国政策调整
B.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提高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D.美国联邦政府职能的扩大化
22、图1和图2分别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铁路网示意图,通过对比两幅图,可以知道( )
A.图1东北铁路较发达是得益于国家战略
B.图2的成就受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动
C.图1是新中国之后,图2则是民国时期
D.图1重点发展西部,图2重点发展东北
23、下表所示为顾炎武、黄宗羲与晚明最大的文人社团复社盟友撰文择要的统计情况。这可用来说明( )
作者 撰著类别 | 建都 | 治学 | 兵事 | 财政 | 君民 |
张溥 | 《两直论》 | 《建学论》 | 《任边将论》《兵论》 | 《赋役论》《征贷论》《钱楮论》 | 一 |
吴应英 | — | — | 《军事策》《原用兵》 | 《江南征钱粮议》 | 《原君》《原相》《原将》 |
陈子龙 | — | - | 《练兵求将》 | 《议财用》 | —— |
顾炎武 | - | 《生员论》 | 《军制论》 | 《钱粮论》《钱法论》 | —— |
黄宗羲 | 《建都》 | 《学校》《取士》 | 《兵制》 | 《财计》 | 《原君》《原臣》《置相》 |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
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
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24、下图是李琦1950年创作的年画《农民和拖拉机》。当时创作这幅年画意在( )
A.号召农民参加边区生产
B.表达民众美好生活的愿景
C.庆祝农村完成土地改革
D.宣传国家过渡时期的蓝图
25、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27、中国古代文化在制度、精神、物质等方面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朝鲜开科取士选拔人才;(B)唐代丝绸、纸张、瓷器等运往西方;(C)日本修建尊奉孔子的文庙;(D)利玛窦将“四书”翻译后寄往西方;(E)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F)鉴真和尚东渡后被尊为日本律宗始祖;(G)欧洲航海家借助指南针完成新航路开辟。
影响类别 | 重要史实 |
制度方面 |
|
精神方面 |
|
物质方面 |
|
28、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29、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30、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31、___________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2、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33、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34、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35、读图旨要隋结束了魏晋以来分裂割掘的局面。唐继往开来,开放进取,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同时,造就了博大恢弘的盛世王朝。
问题导引观察《唐前期疆域图(669年)》,说说唐朝在669年时的疆域与汉、隋两朝相比,有哪些拓展?
36、中国古代皇权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内侍侯莫陈利用(注:人名)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宰相)按其罪请诛之。帝(宋太宗)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
材料二
嫔妃久不得迁,屡有干请。上(宋仁宗)答以无典故(制度),朝延不肯行。或对曰“圣人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上笑曰:“汝不信,试为降旨政府。”政府奏无法。上收以示嫔曰:“凡事必与大臣佥议(共同商议),方为诏敕。”
——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
材料三
上(南宋孝宗)因言:“朕近览《神宗纪》见是时灾异甚多,何故?”魏杞(宰相)等奏:“天出灾异谴告人君,正如父母训饬人子者。不必问自己有过无过,但常恐惧修省而已。”上曰:“卿之言甚善,若不恐惧修省,自取灭亡之道也。”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二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太宗对治罪“侯莫陈利用”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宰相的传统职能。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对“诏敕”制度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规定在唐朝的制度渊源及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魏杞等奏”体现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完整提出这一思想的儒学家。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中国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
37、明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8、“二十四朝之皇帝”
近代学者夏曾佑在其著作《中国古代史》中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比如汉高祖。然而,又“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比如汉武帝。谈谈你对汉武帝“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的理解。
39、(26分)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请回答
(1)中共八大为这一探索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4分)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的决定?(8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有何重大意义?(6分)
(4)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
(5)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提示:从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