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广东中山2025届初二历史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2、根据下面表格,判断这是哪次会议的内容

    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一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3、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变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 4、为保证《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行,罗斯福以印第安人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下列有关“蓝鹰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A.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B. 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 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

    D. 兴办公共程减少失业

  • 5、1937年9月26日,八路军旅长陈庚在日记中写道: “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第一次胜利。”“这一胜利”是指(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南京保卫战

    D.平型关大捷

  • 6、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A.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资金少,技术力量极为薄弱

    D.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 7、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B.电影《公车上书》片段

    C.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D.学者所著关于戊戌变法的著作

  • 8、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人民举着写有“庆祝华北解放”的标语欢庆游行。这反映的是

    A.平津战役的胜利

    B.淮海战役的结束

    C.渡江战役的开始

    D.开国大典的举行

  • 9、百日维新发生在1898年(     

    A.3—6月

    B.6—9月

    C.6—10月

    D.9—12月

  • 1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八一三事变爆发

    B.七七事变爆发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爆发

  • 11、“中国民众在这场运动中所显示的巨大反抗力量与生命活力,使西方列强深为震慑,从此不敢轻言瓜分中国……。”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 12、新时期,我国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民族区域自治

  • 13、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的创办

    C.《新青年》的创办

    D.强学会的成立

     

  • 14、具备一定的历史时空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请将以下事件进行排序

    ①中共一大

    ②中华民国的成立

    ③南昌起义

    ④五四运动

    ⑤《青年杂志》的出版

    A. ③②④①⑤

    B. ②⑤④①③

    C. ②③⑤④①

    D. ③①②④⑤

  • 15、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者。以下事件不是发生在上海的是(       

    A.《新青年》的创刊地

    B.“一大”召开地

    C.五四运动发源地

    D.早期共产党组织成立地

  • 16、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 17、“它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在当时,它并非太平天国题中应有之义,而是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材料评价的是()

    A.《天演论》 B.《新青年》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 18、2019年是五四爱国100周年,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有误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C.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 19、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是;(     

    A.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B.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C.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D.孙中山——辛亥革命

  • 2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

    A.确立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B.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势力

    C.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D.制定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之中都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创业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其中,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1)______。

    守业更难

    “文化大革命”时期,仍然有一批科学工作者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潜心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发现了青蒿素;农业科学家(2)_____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成就伟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3)_____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素质教育。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拥有 (4)_____等优秀品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 22、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_______》和中法《____________》。

  • 23、结合所学知识,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判断并选写出相关内容(填字母)。

    (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一历史史实描述的事件标志着_______。

    (2)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会议是_______。

    (3)1947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这个自治区是_______。

    (4)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

    (5)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_______。

    相关内容: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内蒙古自治区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E. 西藏和平解放

  • 24、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_______,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 25、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_________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 26、下图人物是______

  • 27、1940年,____指挥的____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28、独立梦、工业梦、强军梦、统一梦“中国梦”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改正:___________

    (2)1976年10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改正:______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改正:_______

    (4)1997年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改正:  

  • 29、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为中英“______”,中法“______”。

  • 30、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________军校”,________任校长。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震惊中外的“________”,中国开始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________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________到西安参加谈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________,抗日民族________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又称________,爆发于年7月7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中国人民达________人以上。1937年8月13日,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________会战爆发。百团大战在________指挥下,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第三次________会战,歼灭大批敌军,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为了向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献礼,学校组织8年级学生制作“建国70年共产党探索历程”展板,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内容。

    (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巩固人民政权而做的重大事件两例。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什么?

    (3)从1956年到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请你说出这期间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最严重的挫折是什么?这期间全国各条战线上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请你说出被誉为“铁人”和“解放军好战士”的分别是谁?

    (4)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什么?

    (5)请你为展板的结尾写出自己的感悟。

  • 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3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

    (2)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什么道路?

    (3)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什么理念?

    (4)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在实 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近代化是先进中国人的不懈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的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我国实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的强大,指日可待。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材料三: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

    材料四:(中华民国建立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和政体成”是通过什么法律文件确立的?概括辛亥革命的影响。

    (4)材料四中陈独秀认为“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认为造成“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原因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