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戊戌变法后,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出现,其中最负盛名的是( )
A. 《中外新报》 B. 《申报》 C. 《新青年》 D. 商务印书馆
2、在民国时期的题材影视剧中,国民党内部的称呼一直是一个颇具时代感的元素,一般都称蒋介石为“委员长”“总裁”等,但是胡宗南、杜聿明、戴安澜、张灵甫等在他面前却称其为校长,这主要是因为蒋介石曾
A.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
B.建立南京政府
C.指挥北伐战争
D.参加南昌起义
3、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中共三大的召开
4、编制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好助手。对如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艰辛的探索
B.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D.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5、“大火红透了北京的天空,5000年的文明结晶、百年的诗化建筑和中西文明相结合的象征被付之一炬只给百年后的世界留下了断壁残垣和不绝于书的愤怒.”上述历史事件发生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6、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③④
7、“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好处”指
A.割占九龙司
B.强租旅顺
C.割占辽东半岛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8、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
A. 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新中国的成立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9、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代结束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美建交
10、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国别 | 强租租借地 | “势力范围” |
德国 | 胶州湾租借地 | 山东 |
俄国 | 旅大租借地 |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
法国 | 广州湾租借地 | 广东、广西、云南 |
英国 |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 长江流域 |
日本 | — | 福建 |
A.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美国“门户开放”的照会得到落实
C.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西方侵略者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11、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材料中的“这一把利剑”是指(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与这一时期外交无关的是( )
A.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多次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C.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13、1861年,清政府设立哪一中枢机构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
A.同文馆
B.宣政院
C.总理衙门
D.军机处
14、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罪刑相当等三个基本原则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5、“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 的精神,可是20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20 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发表以上言论的人应该是( )
A. 康有为 B. 李大钊 C. 胡适 D. 严复
16、下列哪项符合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特征(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畜牧业的国家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17、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提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18、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此会议是( )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19、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发射成功。我国第一位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英雄航天员是
A.杨利伟
B.景海鹏
C.翟志刚
D.聂海胜
20、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开国大典
D.土地改革
21、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②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它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2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获利最多的国家是_____国,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
23、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____;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窃取。
2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________年底。________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17年,中共________(会议名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5、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________,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_________________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27、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_____为代表,掀起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的产生。
28、《十八军进拉萨城的入城仪式》反映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史实,这一史实标志着__________;《汪辜会谈》反映的是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就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进行的第一次会谈的情景,海协会和海基会这两个民间团体在1992年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原则”的共识。
29、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 《 》,土地改革全面展开。
30、洋务运动在地方的代表人物:___ 。
31、抗日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民众却始终无法忘怀。原因之一是那段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历史太过血腥和惨烈,注定要铭刻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底;原因之二是侵略者面对中华民族的大度,却始终不肯为此真心忏悔和深刻反省……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标志是什么?2014年我国设立每年的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主要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中的死难者?
(2)面对日本的全面侵华,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全民族抗战,请说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一事件与哪两位伟大的爱国者有关?
(3)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这一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上所述,你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具备什么条件?
32、对近代中国而言,海洋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并频频得手的历史”。请举两例史实说明“中国近代史更是列强从海上侵略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2)“……中国的东南海疆也也受到列强的严重威胁,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请列举清政府进行海防建设的措施。并用史实说明清政府的海防建设是否实现了国家的海防安全?
(3)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33、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让我们踏着国人的足迹,共探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请回答:
(1)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中,留下了四个艰难而又清晰的足印,请根据提示写出ABC探索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3)B事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4)C事件的口号是什么?
(5)从上述四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探索近代化进程的特点是什么?
34、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其“成功之处”在于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
(1)依据材料指出“百日维新”的作用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历史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材料二: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拥护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
(2)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前后民众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曾经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孙中山颁布了哪一法律文献?
材料三: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文化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由他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新青年》和某大学成为他们热情宣传西方先进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旧道德和旧文化的主阵地。
(3)材料三中创办《青年杂志》的是谁?文中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除《新青年》外,还有哪里?
材料四: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很少,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4)据材料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的核心精神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哪个政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解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