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广东茂名2025届初一历史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因不平等条约签订而发生的事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南京条约》——虎门销烟   B. 《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C. 《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D. 《凡尔赛和约》——五四运动

     

  • 2、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在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愤图强,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许多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材料体现出20世纪60年代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人民建设的热情

    C.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

    D.党和政府的支持

  • 3、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指的是以下哪一战役?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台儿庄战役

  •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党中央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 5、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

    A.星火燎原1931 B.停止内战193l C.星火燎原1937 D.出师北伐1937

  • 6、年画能折射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1955年创作的《拖拉机到咱社里来代耕了》反映了

    A.土地改革时期的景象

    B.农业生产合作化场景

    C.人民公社运动的景象

    D.“一五计划”生产场景

  • 7、“雄起起,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战歌记载了一段令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可歌可泣的历史。这首战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 8、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的革命有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并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背年》杂志刊载了他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他成为了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他应该是(       

    A.毛泽东

    B.陈独秀

    C.鲁迅

    D.李大钊

  • 9、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报道:“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很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毫无疑问,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希望是

    A.打倒列强

    B.一致抗日

    C.和平建国

    D.土地改革

  • 10、关于某场战争的形势,毛泽东说:“蒋介石伸出两个拳头打我们……两个拳头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的战略方针,就是要紧紧地拖住这两个拳头……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下图能体现该战争形势的是(  )

    A. B. C. D.

  • 11、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A.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孟良崮战役

    C.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12、“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路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合作,共同北伐的网络诗歌。“北伐的战场”初期主要是在(  

    A.湖南.湖北

    B.江西

    C.浙江.上海

    D.广州

  • 13、1628年英国议会向国王递交了一份《权利请愿书》,要求: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向人民征税和借贷;不依法律和未经法庭判决,不得随意逮捕任何人和剥夺其财产;不许在居民家中驻扎军队等。《权利请愿书》制定的目的是

    A.限制国王的权力

    B.提升英国民众的参政意愿

    C.扫除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阻碍

    D.指出英国国王生活奢侈

  • 14、“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黄海海战

    D.百日维新.

  • 15、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一国两制

    C.武力解放台湾

    D.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 16、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了(   )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广州起义   D. 秋收起义

  • 17、《盛京时报》:十八日晚间,北大营一部分官兵炸毁柳条沟附近之南满铁路,因而引起中日两军之大冲突。报道反映的事件是

    A.四一二政变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双十二事变

  • 18、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走私鸦片

  • 19、他,历史上褒贬不一。他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留下千古骂名。他在近代中国创海军建企业,探索自强道路而不懈努力,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他是( )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左宗棠   D. 林则徐

  • 20、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A.五四运动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新文化运动

    D.上海工人大罢工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题文)开始:________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 2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是“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克服1959-961年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_____

  • 23、达.伽马是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

    错误: 改正:

  • 24、______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___年,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 25、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26、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历史背景:______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 27、京师大学堂设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把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信息填到空中。

    宗教

    基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诞生时间

    诞生地点

    人物

     

    主张

    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独尊⑩

     

     

  • 29、_____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____年,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

  • 30、1860年,____________火烧圆明园。1900年____________占领北京后,采取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凶恶本质。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中美发生了什么战争?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是在什么时候?中美正式建交是哪一年?

    (3)新时期,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中国态度如何?中国以这样姿态回应美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 32、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激活原有制度活力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大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管理方面的一次制度创新,请问:这一制度主要适用于什么地方?实施这一制度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3)“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思路创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历史伟人是谁?运用这一构想,我国于1997年成功恢复对哪一地区行使国家主权?

  • 33、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国共合作、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为哪一个政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的方式是什么?

    (3)红军不怕远征难,请你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项史实加以说明。

    (4)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5)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2019年是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多少周年?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北京是一座拥有3000年历史的古都,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古都。古都北京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近代中国民族抗争的爱国事迹及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风云。

    材料一:

    材料二   梁启超说:“《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为不变之说者,犹曰守古守古,坐视其因循废弛,而漠然无所动于中。呜呼,可不谓大惑不解者乎?

    材料三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他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材料四1919年5月22日,北京法国某机关接到电报:“言二十八日下午三时,德代表到会签字……突有某国代表拒绝签字,会场秩序稍乱,各国代表大为震动,日本代表尤有惊异之色云云,观此似拒绝签字者即系我国代表”。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所示事件均发生在北京,反映的是西方在近代哪两次列强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2材料一中两次列强侵华战争中分别出现了哪两次农民阶级的反抗运动?

    3材料二中的梁启超与康有为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轰轰烈烈,这场对清政府全方位改造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895年在北京发生的什么事件?

    4材料三中陈独秀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如果想了解运动的内容,应当查阅什么报刊杂志呢?

    5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内容,概述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参加五四运动的主要有三个阶层群众?

    6)用一句话概括四段材料的内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