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失向来之烟霞 ②今漂沦憔悴 ③因为长句 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曲终收拨当心画 ⑧凄凄不似向前声 ⑨门前冷落鞍马稀 ⑩整顿衣裳起敛容
A.①⑤⑧ B.⑦⑨⑩ C.③④⑥ D.②④⑨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理念的契合成了曹文轩得奖的原因之一,与丹麦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经典作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并没有 的结局一样,曹文轩也曾经在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时表示,现在儿童文学中别说 了连 都没有了,而仅仅是满足人的情绪,快乐、热闹、搞笑。
A. 温馨美好 温暖 残酷 B. 美满团圆 温暖 残酷
C. 温馨美好 残酷 温暖 D. 美满团圆 残酷 温暖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D.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丽文风,主张“文以载道”。《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4、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C.为降虏于蛮夷 D.何以汝为见
5、选出对“要是他昕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一句理解正确的项是( )
A.表现别里科夫的责任心,他唯恐学校出事。
B.表现别里科夫胆怯心虚,害怕任何事情牵连到自己。
C.表现别里科夫整天六神无主,害怕新生事物。
D.表现别里科夫怎样用“套子”去限制、束缚周围的人。‘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在城市独居的青年人被称为“空巢青年”。他们多数为80后、90后,居住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面临住房、交通、婚姻等诸多问题,而且很多人心理压力大,生活条件较差。即使如此,他们仍不愿离开城市,依然在为梦想不懈奋斗。他们一般与周围邻居互不相识,在大城市中独自生活,极易产生孤独感。因而,一些“空巢青年”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是社会的“多余人”,而悲观厌世、自暴自弃。另外,一些人还给他们贴上了负面标签,不仅将他们视为边缘人群,更错误地认为“空巢青年”是“问题青年”“自闭青年”,导致他们产生远离社会、排斥社会的心理偏差,成为“空心青年”。要让“空巢青年”不“空心”,关键在于“空巢青年”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志愿者团队,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排解自己的苦闷,不断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让自己内心产生愉悦感。但是,社会中始终有一部分人使用“有色眼镜”看待“空巢青年”,缺乏对他们的包容与呵护,使他们感受不到源自社会的关爱,致使其无法融入社会大家庭。对于“空巢青年”而言,他们接触最频繁的人就是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这些人也就成为了“空巢青年”最亲密的人。单位要换位思考,加强对他们的人性关怀,尽可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此外,当前“空巢青年”最大的压力就是住房,他们多数经济条件拮据,却要承担高昂的租房费用。所以,政府也应针对他们推出保障性住房,减免相应的房租费用,减轻“空巢青年”的生活压力。
(节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空巢青年”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导致“空巢青年”成为“空心青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结合材料,说说如何解决“空巢青年”的“空心”问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妇女儿童来送饭送水,侧面表现农民繁忙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抒发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 一肌一容,____________,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3) 人生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4) 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 ________,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
(6)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7) 为山九仞,____________。(《尚书》)
(8) 知人者智,____________。(《老子》)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 《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 中“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一句指出君子反省自己就能达到的境界;“________”一句,指出借助马的奔跑能得到的结果。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声暂停,虽然静默无声,却更胜过那有声之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一句指出了出生在自己之前拜他为师的原因;“________”一句,则指出了出生在自己之后也拜他为师的原因。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色电影《1921》中革命者李达说:“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他凝重的神情和扎心的话语让我深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一语的份量,每一个有志之士都应当担负起民族国家的希望。
(2)高适《<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满含悲悯地刻画士兵浴血奋战的细节并礼赞士兵的质朴和勇敢,也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3)李白喜欢用数字夸张渲染某个写作对象或者抒发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诗句。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汾阴行①(节选)
李 峤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
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注】①本诗吟咏的是汉武帝祭祀汾阴后土的史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老”指的是老人,首句借“故老”引出感叹,这比诗人直接“长叹”更有感染力。
B.诗人在五六句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于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悲伤和盛衰无常的慨叹。
C.这首诗结尾两句与李白《越中览古》中“只今惟有鹧鸪飞”均采用了以景结情的写法。
D.诗作语言浅易,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2】诗的第三、四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明年正月,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后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勤王:指的是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C.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每月月亮圆的那一天叫“望”,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致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出身名门,年少有为。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就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二十岁考中乡试,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
B.王守仁仕途坎坷,受人拥戴。因上奏章营救戴铣等人而触怒刘瑾,王守仁遭贬谪;任龙场驿丞时,王守仁移风易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当地民众爱戴。
C.王守仁有勇有谋,出奇制胜。正德年间,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率兵驻扎上杭,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营,俘获斩杀敌军有七千多人。
D.王守仁天姿聪颖,有所建树,在被贬到龙场时,因没有书读,王守仁就推究已学的知识,悟出了格物致知的内涵,创立了“阳明学”,很多人跟随学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
(2)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5】王守仁平定宁王叛乱为何会取得成功?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835年8月12日,就读于特里尔中学的马克思完成了他的中学毕业考试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当时,马克思只有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规划和设计: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