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马鞍山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买田其间,因往田(相:观察,察看) B.书不数字,辄深人意(了:了解)

    C.,与之同游清泉寺(愈:厉害,严重) D.是日剧饮而归(剧饮:豪饮,痛饮)

  • 2、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

    战国

    庄周

    想象奇特

    《逍遥游》

    B

    《红楼梦》

    章回体

    曹雪芹

    长篇小说

    史湘云

    C

    《边城》

    广西边地人情

    沈从文

    人性美

    翠翠

    D

    《家》

    《激流三部曲》

    巴金

    家族兴衰史

    觉民

     

     

    A.A B.B C.C D.D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排名靠前的几所“双一流”髙校,每年的经费非常高,同时他们还有非常强大的“化缘”和“吸金”能力,这会让“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B. 全国政协委员刘林提出:要把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落到实处,同时要民办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建立适合民办学校的师资条件评审机制。

    C. 个税改革对于很多人比较关注提高起征点,而根据税收法定原则,调整起征点必须进入立法程序,需要科学论证。

    D. 哪一家通信运营商能够率先在网络“提速降费”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谁就能够首先赢得消费者的口碑,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 4、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下面对茶马古道介绍正确的是( )

    A.在茶马古道上,马帮首领俗称为“锅头”,他既是经营者,赶马人的雇主,又大多是运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B.易武、倚帮都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古镇

    C.茶马古道始于明清

    D.运输的最主要货物是云南大叶种晒青紧压茶

    E.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悠久的历史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为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B. 当前,企业生产利润如何?投资方向会调整吗?记者日前在多个省市展开调查,不少靠实业起家、仍依靠实业创新发展的企业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C. 从地理关系的角度看,最明智的选择是建立亚欧非经济体,用高铁连接起所有陆上国家,让所有人都得益于中国的发展。

    D. 这些车辆的日交通违法率曾高达10%,但自今年上半年大力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以后,其违法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5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基于全球化信息化所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利益不可分割、生死相关、患难与共这一现实状况而提出的一个关于国与国、人与人关系认识及其意义建构的价值理念。这一既根源于现实世界关系状况又着眼于未来世界理想关系建构的价值理念远远地超越了一般共同体的层次和视域,主张发展起一种利益共生、情感共鸣、价值共识和责任共担的共同体伦理意识和精神,建构一种共生共赢共发展的伦理范式或类型。

    在中国,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可以追溯到《礼记·礼运篇》关于“大同世界”的描写。中华先贤认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儒家孟子主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道家庄子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命题,佛教有“大船愿载千万人”的神谕,这都在某种意义上彰显了命运共同体的意蕴。

    在当代,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内涵的伦理精神是一种将利己与利他、利国与利群有机结合起来的己他两利主义和己群诸重主义。命运共同体在价值观上反对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反对损人利己的利己主义,也反对那种不顾及个人自由、尊严和价值的所谓绝对整体主义。

    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指共同体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利益关系的共损共荣,亦即任何成员的价值、功绩和名誉,同时也是其他成员乃至整个群体的财富;前者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后者的同时增加或减少。正是通过这一点,命运共同体将自己与其他共同生活形式,尤其是与现代的自由主义社会区分开来。因为在后者这里,人们所拥有的不是共同的利益,而是相同的利益――即他们都同样地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满足。

    同时,命运共同体也是一个情感共同体,建基于共同的情感追求和情感偏好。“亲仁善邻”“睦邻友好”是情感共鸣的集中表现,此处含有地缘共同体的某些天然情感要素,同时也需要后天的情感沟通和情感提升。那么,是否不是邻居的国家就不能成为情感共同体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伦理传统,并且认为情感共鸣主要是在道德情感、情趣和情志中展开或达成的。

    而价值共识是命运共同体在精神层面必然生发的伦理品质。命运共同体不意味着没有矛盾,但是因为有着价值共识,所以彼此或多方之间能够本着求同存异、包容互谅、沟通对话、平等交往的原则来化解矛盾,创设和谐发展的格局和愿景。人类共同体形成价值共识的基础首先必须汇聚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这一点上,从此出发,珍爱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树立好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的伦理意识,反对那种为了个体利益而伤害共同体利益的利己主义行为,就成为命运共同体所必备的价值共识。而责任共担则是命运共同体发展和运行的一种伦理保障。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全球化或“世界历史”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并将继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既根源于现实世界关系状况又着眼于未来世界理想关系建构的超越了一般共同体的层次和视域的价值理念。

    B. 在我国历史上,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后来,儒释道三家的某些主张也都包含了命运共同体的一些精神内蕴。

    C. 命运共同体与现代的自由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将利己与利他、利国与利群有机结合起来,而后者只追求自我利益。

    D. 命运共同体内的个体因为有着价值共识,彼此之间能够求同存异、互相包容、沟通对话、平等交往,所以不会产生矛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命运共同体的伦理精义集中体现为利益共生、情感共鸣、价值共识和责任共担,本质上是一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共同体主义伦理观。

    B. 零和思维、利己主义和绝对整体主义是命运共同体所不认同的,它倡导的是走包容互惠、双向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C. “亲仁善邻”“睦邻友好”是情感共鸣的集中表现,这其中既有地缘共同体的某些天然情感要素,但也离不开后天的情感沟通和提升。

    D. 人类共同体的价值共识基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珍爱地球、保护环境、讲信修睦、守望相助、加强竞争等都来源于这一基础共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命运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关系的共损共荣,因此,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具有“共同利益”,关键在于判断利益各方是否“正相关”。

    B. 情感共鸣主要是在道德情感、情趣和情志中展开或达成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C. 命运共同体内的成员享受共同利益,只有在不脱离对人类同伴的责任和对我们居住的地球的责任的时候,才是完全合理的。

    D.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人类正在建构一种共生共赢共发展的伦理范式,来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中晴雯抱屈而死,死前喊了一夜的娘,读来令人唏嘘,不免让我们想起了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旭日倒映海面,上下辉映,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

    (3)鹧鸪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的满腔愁绪,因此“鹧鸪”成为诗人词客表情达意的常用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明作者因为不被接纳、遭受指责,决心退隐并秉持原先的志向。

    (2)《赤壁赋》中,苏轼放开小船自由飘荡后“_______________”,此情此景,让他欢乐至极,不禁“_______________”,想要登仙而去。

    (3)古人“闲来无事不从容”。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闲游承天寺,借月、竹、柏抒旷达之情,最后说“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闲来垂钓,却“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感叹人生如朝露,苏轼也在《赤壁赋》中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记》中孔子描述“大同”理想境界中,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到了社会上的特殊人群也得到照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年喜逢冬奥会,我们给吉祥物命名“冰墩墩”“雪融融”,寓意美好。冰之晶莹剔透,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渐渐成为了忠贞高洁、美好坚强的象征。古诗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典例。

  • 10、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在文中列举齐、赵、燕三国破灭的史实并对此加以分析。作者认为,其中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赵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燕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描绘在高峻的山峰上,仰着头,屏住呼吸,用手抚胸,对天长叹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与其整天空想,倒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观点。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出嘉峪关感赋(其二)

    林则徐

    东西尉侯往来通,博望星槎笑凿空。

    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注】①林则徐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达嘉峪关。②尉侯,泛指文武官员,此处引申为东西往来的各国使臣。③博望,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古路,受封博望侯。司马迁赞其“凿空”,意谓“开通大道”。④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嘉峪关东南,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的第一座关隘。⑤卢龙,古地名,在今秦皇岛市,凭山负海,地势极为险要;山海,即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嘉峪关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歌颂了张骞的历史功绩,表达了对张骞的景仰之情。

    B.颔联描写塞上胡笳悠悠风平浪静,诗人倚剑站在嘉峪关城楼,望向东南方向的崆峒山,感慨万千。

    C.尾联将卢龙要塞、山海关与嘉峪关相比,突出了嘉峪关的重要战略地位,暗含了诗人对东南海防的关切。

    D.作为客中赠别的送别诗,诗人西出嘉峪雄关,追古思今,浮想联翩,悲怨陡生,艺术感染力强。

    【2】颈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①刑贞至吴,吴人以为宜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当受魏封,吴王曰:“九州伯,于古未闻也。昔沛公亦受项羽封为汉王,盖时宜耳,复何损邪!”遂受之。吴王出都亭侯贞,贞入门,不下车。张昭谓贞曰:“夫礼无不敬,法无不行。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刃故乎!”贞即遽下车。中郎将琅邪徐盛忿愤,顾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放、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横流。贞闻之,谓其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②吴主遣中大夫南阳赵咨入。帝问曰:“吴主何待主也?”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对曰:“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帝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史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帝曰:“吴可征否?”对曰:“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备御之。”帝曰:“吴难魏乎?”对曰:“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难之有!”帝曰:“吴如大夫者几人?”对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资治通鉴·魏纪一》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谓其( )       (2)吴主遣中大夫南阳赵咨入 ( )

    (3)史籍   ( )       (4)小国有备御之                  ( )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贞入门,不下车

    B.因涕泣横流

    C.吴如大夫者几人

    D.博览书传

    【3】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九州伯,于古未闻也。昔沛公亦受项羽封为汉王,盖时宜耳,复何损邪!

    【4】刑贞说“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的原因是

    【5】结合第②段的内容,简析赵咨的对答艺术。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30篇万能作文开头》节选——

    A.种子顶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雄鹰冲破风暴的阻遇,飞向云霄;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奔驰原野;海燕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飞向大海。(《自由》)

    B.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

    材料二:“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苏轼《与侄书》)

    材料三:“当时司马迁身边充斥的是辞赋之风。辞赋也有一些不差的篇章,但总的来说有铺张、浮华之弊。空洞的辞章如河水泛滥,又在音节、对偶、排比上严重雷同”“现在到处都是越来越空洞的排比套路,几乎创造了历史之最……造成了受众接受上的惰性疲倦,正败坏了中国语文的生动风姿”。(摘自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失落了的文笔》)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