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
A.稼轩体 B.半山体 C.易安体 D.漱玉体
2、几千年来,中国人制造陶瓷,使用陶瓷,陶瓷文化已经融入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陶瓷的是( )
A.三彩胡人背猴骑俑
B.四羊方尊
C.莲鹤方壶
D.汝窑青釉洗
E.后母戊鼎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身为学子的我们,每逢教师节到来之际,都纷纷莅临学校拜访恩师。
B. 您是德高望重的泰斗,我要刻苦努力,如愿以偿成为您的得意门生。
C. 李教授客气地对他说:“你惠赠的大作我已收好,回去一定拜读。”
D. 因不慎,在学校食堂丢失一把钥匙,如有拾到者,请迅速奉告本人。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闯进来爱情就有爱情,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
A.生命就像四季一样,有繁荣也有衰败,有欢乐也有忧伤。
B.直面纷繁的现实,向世界散开心扉,才能收获圆满人生。
C.要保持心灵的晴明,用心去感受生命中所经历过的一切。
D.时空的流变,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幻莫测,人生多姿多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每月‘科学’流言榜”于2014年1月发布第一期。其公布的伪科学榜单,是对科学误区的及时纠正,不仅能避免伪科学带来的消极社会影响,还有利于提升大众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自觉抑制伪科学命题。
B.一些评论家指出,很多中国留学生来到北美求学,但其中一些人缺乏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的动力,这是因为他们对北美化、制度和社会特点的了解限于浮光表面导致的。
C.2017年度十大“科学”流言中的“紫菜粉丝大米都是塑料做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因此大众更需要培养科普知识的辨别能力,同时也要自觉承担起净化网络的责任。
D.从前,麦面与大米只是充当满足口腹之需的主食。两宋时期,随着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人们的饮食需求开始从胃的低层次上升到舌尖的高层次。麦面与大米逐渐被开发成口味更加丰富的风味小吃。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具代表性的“金句”。美好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从民间文化的角度看,守住绿水青山,是中国传统自然观、宇宙观的体现,它包含了人们对众生万物的敬畏和想象,对自然山水的能动和悦纳,对生活空间的叙述和表达。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对万物众生的敬畏和想象,是中国人认识自然的起点。翻开《山海经》,我们可以感受神州大地幅员之辽阔,见识山川物产之丰饶,更会为里面诡谲多丽的自然世界所瞠目。日本民俗学家伊藤清司曾将《山海经》中的空间划分为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前者指人类的生活空间,与之相对的即外部世界,二者相对独立、互为依存。
在虔诚仰慕并企图利用大自然之余,人类对神秘而又神圣的未知世界充满了敬畏。循着对善灵瑞兽的正面想象,人类赋予自身走向自然的合法性和心理慰藉,对怪力乱神的负面想象,又恰如其分地给予人类种种约束,避免因过度索取而对自然造成严重破坏。我们在乡间田野常见的山神庙、龙王庙,正是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象征边界。敬畏在信仰中流淌,想象在仪式中演绎。
进入内部世界,民众对生活环境的选择更有能动性,对秀美山水的悦纳更具艺术性,同时也更能反映民众的生活美学。风水便是一例,它既能体现中国人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又对民众寻求生存空间、布置生活格局产生实际作用。姑且不谈风水的科学性,就其知识受众而言,风水通常被动地与个人运势、家庭盛衰和宗族繁衍相关联,在古代社会,甚至被认为会影响帝国兴亡,一切美好的期望都寄托于风水的选定、维系与改变。风水实践,从某种角度,可以看作是民众主动争取同自然世界和生活环境相互融合的外在表现。
具体到日常生活空间,在民众的乡愁记忆和口头叙事中,我们还能发现生态环境在人们精神世界中的分量。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少人离开故土,走进城市,住进楼房,但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最割舍不下的经常是乡间的那棵古树、村头的那口老井,亦或是环抱村庄的那条小河。这些标志性的乡土环境,过去是村落生活的重要公共空间,如今成为民众精神世界的核心,未来也将成为村落得以保持的特有景观和文化资源。
民间文化折射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逻辑:敬畏自然世界,守护生命底色,注重生活美学,演化生态叙事。
( 选自2017年8月4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对众生万物的敬畏和想象,对自然山水的能动和悦纳等就是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宇宙观。
B.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个过程以对万物众生的敬畏和想象为起点。
C. 人类一方面对自然虔诚仰慕并企图利用,另一方面又对神秘且神圣的自然充满了敬畏。
D. 从某种角度说,风水可以看作是人们主动争取同自然世界、生活环境相互融合的外在表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民间文化的角度,揭示了中国传统自然观、宇宙观中“守住青山绿水”的内涵。
B. 文章从正面想象和负面想象两个角度,揭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虔诚仰慕,甚至敬畏。
C. 文章以从古到今的顺序,证实风水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又对现实生活产生实际作用。
D. 文章举乡土环境一例,证明了生态环境在人们精神世界中占据的分量很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外部世界是指与人类的生活空间相对的其余的世界,它与内部世界相对独立、互为依存。
B. 《山海经》把空间分为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而龙王庙是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象征边界。
C. 山神庙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而供奉山神和龙王的仪式,体现了人们的想象。
D. 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风水与个人运势、家庭盛衰和宗族繁衍,甚至与帝国兴亡都有关联。
7、古诗文名句默写。
诵读经典诗文,感知古人愁绪绵绵。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表达对好友的思念之愁;崔颢《黄鹤楼》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吊古怀乡之愁。
诵读经典诗文,品味古人壮志情怀。曾子直言“ 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辛弃疾 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_____,_____”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
8、将进酒
(1)《将进酒》中写曹植设宴饮酒、豪情满怀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3)《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4)《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5)《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了黄河的浩大声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6)《将进酒》中突出表现诗人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_______”,后文用“座中泣下谁最多”的疑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_______”尽显其悲伤凄切。
(2)(全国卷Ⅲ)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人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侧面表现了琵琶乐的巨大魅力。
(4)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由婉转流利,变得缓慢滞涩。
(5)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呈现了琵琶女弹琵琶的几种手法和弹奏的曲目。
(6)诗中生动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中旋律的变化,其中用“_______”描绘曲调的婉转悠扬;用“_____,_________”比喻突然发出的乐声的雄壮激越;用“_____”比喻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于暂时停了下来。
10、(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___________,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2)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3)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 岑 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狐裘不暖锦衾薄。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LI J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月”在古诗文中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是文人笔下情感和哲思的载体。它是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对友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牵挂不舍,是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的哀伤迷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则是由月的圆缺变化而引发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这些“月”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兴四首(其二)
明·谢榛①
山昏云到地,江白雨连天。
鸿雁寒无赖,芙蓉秋可怜。
旅怀须痛饮,世事且高眠。
京国迷茫外,空歌美女篇②。
注:①谢榛,明后七子之一,曾游京师,并遍游秦、晋、燕、赵诸蕃王之间,朝士、诸王很多同他交往,但却以布衣终其身。②美女篇,曹植所创作的乐府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青春盛年的美女,独居闺中,忧愁怨恨,深夜不眠,发出长长的叹息。
(1)本诗前四句主要描绘了哪些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后四句抒怀,请概括分析本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此句中的“之”指的是( )
A. 《国风》与《小雅》的艺术特点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 D. 盖自怨生也
【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这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 他自己疏远并洗掉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出来。
B. 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出来。
C. 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出来。
D. 他自己疏远并洗掉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出来。
【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离骚》的思想艺术成就,指出屈原的高尚品德及其志趣可与日月争光。
B. 这段文字借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重点介绍了创作的原因、目的、内容、风格和思想基础。
C. 这段文字是作者与屈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对屈原作品的称赞,是对污泥浊秽的社会的抨击。
D. 这段文字既介绍了《离骚》的艺术特点,又高度评价了屈原可与日月争光的品行与志趣。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学校组织了“诵中华经典”“悟中国文化”“讲中国故事”等一系列阅读经典的主题活动。作为一名高三学生,你读过的作品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哪些片段让你难忘?哪些故事点燃了你的热情?哪些内容坚定了你的信念……
作为一名高中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高中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上,分享自己阅读一本书的感悟。
2.面向光明中学的全校学生提出阅读经典作品的倡议书。
3.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回归”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