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为1978年和1987年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和方式的情况对照表。表中种类和占比的变化反映出我国( )
| 国家计委计划管理的工业品种类 | 国家统配物资种类 | 国家计划管理商品种类 | 全国用于生产和建设的资金 | |
财政筹集占比 | 银行筹集占比 | ||||
1978年 | 120种 | 259种 | 188种 | 76.6% | 23.4% |
1987年 | 60种 | 26种 | 23种 | 31.2% | 68.8% |
A.社会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B.国民经济结构持续变化
C.城乡居民生活同步改善
D.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健全
2、1971年5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停止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向美国兑换黄金,同时还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这一政策( )
A.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
B.巩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
C.增强了各国对美国的依赖性
D.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3、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选举议员219名,除共产党员外,地方绅士和其他人士占2/5;常驻议员9人,其中党外人士6人。党外进步人士担任乡长以上各级行政领导的有3592人。这些措施( )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原则
B.扩大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
C.扩大并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挫败了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4、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经济周报》并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据表可知,中国共产党( )
时期 | 核心内容 | 代表文章 |
1945年底 | 全面客观盘点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状况,提出对症下药的智慧之策,响应和平建国号召。 | 《今后中国经济建设之展望》 《略论当前中国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策》 |
1947年初 | 以学术研究方式,阐释怎样研究和应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 《资本论勘误》 《经济常识的研究方法》 |
1949年7月 |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经济政策,消除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工商业者的种种顾虑。 | 《如何处理城市经济》 《试论今后的贸易管理》 |
A.注重斗争策略的灵活性
B.争取各民主党派支持
C.重视经济与军事相结合
D.宣传新民主主义政策
5、拿破仑执政时期不准任何团体享有特权,所有国民得到平等对待,给所有孩童提供受教育机会,所有职务都要公开选才,支持宗教信仰自由等。由此可知拿破仑( )
A.打着民主旗号维护独裁统治
B.较好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C.支持在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国
D.得到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
6、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材料中这些话说明古代雅典
A.制度自信
B.法律确保人人平等
C.直接民主
D.民主政体开始确立
7、1949—1980年,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1981—1995年,集体农机站逐渐解体,农机工业重点生产适合当时农村规模经营的小型农具等;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异军突起。据此可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②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
③国家经济政策的扶植④世界银行贷款的资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表为《1978-1988年中国工业化指数(部分)》:
项目 | 变化状况 |
乡镇企业数量 | 从150万个到1890万个 |
农村工业总产值 | 从515亿元到7020亿元 |
农村工业就业人数 | 从2800万人到9500万人 |
农民总收入 | 从87亿元到963亿元 |
村镇企业总资本存量 | 从230亿元到2100亿元 |
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序展开
B.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积极性
C.乡镇企业带动城乡整体发展
D.农村生产关系变革释放活力
9、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 (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
A.研究者立场影响了对王安石的评价
B.《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权威客观
C.《王安石传》为文献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D.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10、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
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11、赛德节是古埃及的重要节日,以法老为中心举行一系列活动,祭祀集团带着众神的象征物向法老致敬。该节日将世俗政权与宗教宣传完美地结合起来,法老被作为神王,权力被神化。这表明法老在统治中
A.注重礼仪德治
B.实行分权专制
C.以神权强化王权
D.实行等级制度
12、西域地区曾长期存在“情逆侮老”的“蛮夷之性”。但西域都护府设置之后,该地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这一变化表明( )
A.边疆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C.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
D.地方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13、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表明,中共( )
A.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团结各社会阶层抗日力量
14、据下表可知( )
《梨俱吠陀》与《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的四大种姓记载
种姓 | 《梨俱吠陀》 | 《佛国记》 《大唐西域记》 | 种姓 | 《梨俱吠陀》 | 《佛国记》 《大唐西域记》 |
婆罗门 | 祭司 | 净行(祭司) | 首陀罗 | 奴隶 | 农人 |
刹帝利 | 武士 | 国王、大臣 | 贱民 | —— | 恶人 |
吠舍 | 农民 | 商贾 |
|
|
|
A.四民社会是古代文明的共同特征
B.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得到发展
C.《梨俱吠陀》中的记载更真实可信
D.种姓划分根植于印度社会经济状况
15、《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
A.推行科举制
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16、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A.唐朝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
B.唐朝时安西地区丝织业的发达
C.白银成为唐时普遍流通的货币
D.唐朝长安城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17、古代雅典,在每年狄奥尼索斯戏剧节的开幕式上,都要举行一些仪式。首先由传令官宣布那些使城邦受惠、为城邦争光的公民的名单;其次展示同盟诸邦向雅典所缴纳的贡赋;最后,烈士遗孤出台展示,这些孩子的父亲为了城邦牺牲在战场上,他们由城邦出资抚养并接受教育。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利用官方权力增强文化的权威
B.戏剧表演注重彰显城邦的民主
C.通过精神奖励凸显制度的优越
D.公共活动具有政治教育的功能
18、《史记》记载江南地区“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南朝《宋书》则载江南“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材料可知,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魏晋以来江南逐渐得到开发
B.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
C.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19、汉代钱范被誉为“万钱之母”,下图为东汉五铢钱的铜质钱范,其出现的重大意义在于
A.成为后世铸造工艺的典范
B.极大提高了钱币铸造效率
C.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
D.确立后世铜钱的基本范式
20、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确立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的历史定制,1762年清政府在西域设伊犁将军,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表明清代( )
A.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行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
C.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管辖
D.中央政府与西藏开始交往
21、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到:“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绍
A.唯物史观
B.空想社会主义
C.进化史观
D.阶级分析方法
22、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该说法的有
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②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④康德的“人非工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人认为东方民族是劣等民族。英国哲学家罗素在1920年游历中国之后却说,中国文化建立在比西方更人道、更文明的观念基础上。不安定和好斗造成罪恶,使生活充满了不惬意,西方变得更为堕落。这表明
A.“一战”引发西方较为客观地反思东西方文明
B.当时贫穷悲惨的中国人的生活却比西方人幸福
C.西方学者否定“更人道、更文明”的中国文化
D.西方学者因崇尚中国传统文化而抛弃西方文化
24、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5、在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中,不是只有和平与渐进,也充斥着血腥与暴力。请按表格的
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位置(填写字母,不能复选)。
英国革命(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C)德国王朝战争(D)
中国辛亥革命(E)俄国十月革命(F)中国抗日战争(G)
26、全民族抗战(1937—1945年)
(1)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186】
①重大战役:
A.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____,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B.1937年9—11月,国民政府组织____,这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八路军取得____,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1938年春,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其中的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D.1938年10月,国民政府组织武汉会战。②结果: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____,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1938年10年,广州、____失守后,抗战进入了____阶段
(2)敌后战场的抗战
①基本史实:
A.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____路线;B.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____,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C.1937年9月,____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____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D.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E.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发动____,主动出击日军;F.领导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队伍。②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和团结抗日力量采取的措施
A.开展____运动 B.地主____,农民____
C.实行____政权 D.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普选制。
(3)境外战场: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确保____公路。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27、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____、____嘉兴南湖游船【知识点164】
(1)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____,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____。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8、历史背景【知识点133】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____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疑。
(2)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____,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基础: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积极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传播____思想。
(4)有利条件:清政府的“____”和“____”,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9、(一)地方与中央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与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设立的制度和机构:
A.郡县制B.刺史制C.行省制D.内阁
E.三省六部制F.枢密院G.军机处
问题:
(1)从历史看,其设立之初主要为了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入字母);为了强化君主权力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入字母)。
结合上述选项,完成下列填空。
(2)其基本架构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的是______________。
(3)由中央派遣官员以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的是______________。
(4)由少数民族政权继承和创新出的制度是______________。
(5)由军事需要增设的战时机构演变而来是______________。
30、经过
(1)爆发:武昌首义【知识点136】
①时间:____年10月10日 ②革命后形势: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但封建____、____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2)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137】
①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____成立,定都____,以____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____年为民国元年
②政权性质:____政府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知识点138】
①内容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____,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B.规定了国民的____权利一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C.确立了____的政治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D.实行____制——限制____权利,防止专制独裁②性质:中国第一部____性质宪法。③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____制度的灭亡和____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____进程的一座丰碑
(4)清帝退位:____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覆灭。【知识点139】
(5)失败:1912年3月,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第八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四)国民大革命(____—____年)
31、兴起与发展【知识点134】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
(2)1905年,____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____。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3)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____起义最为壮烈。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____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4)1911年5月,全国爆发____。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四川____,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
32、历史意义【知识点159】
(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____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____运动。
(2)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促进了____在中国的传播和桶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____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3、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____。【知识点174】
34、粮食安全问题从古至今都是重要的课题。中国古代就有重农的传统,统治者为保障粮食生产提出了各种措施。请完成下表。
保障粮食生产的措施 | 历史事例 |
减轻负担 | 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 |
政府鼓励 | (请勿在此处答题) |
土地政策 | (请勿在此处答题) |
保障农时 | (请勿在此处答题) |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向就是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欧洲商业革命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36、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和路易十五的时代,是属于两个国家的不同文明发展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可以想象有多么热烈。那个时代,洛可可温婉华丽的时尚渗透于法国各个角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使中国人认识到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将全新的观念带入了中国,而画师郎世宁更是留在中国服侍了三代皇帝,创造出了中西合璧的新画法。而远在法国的布歇也在绘画中加入了中国风情,然而布歇笔下的中国元素却并非真实的中国风情,他所表现的美丽的充满爱情感性的世界,布歇其实并未到过中国,他们笔下的场景都只是洛可可画家们对异城风情的向往与想象。那时的艺术作品还只是东西方文化的简单拼凑和泥合,是梦幻的,是似是而昨的,是虚构的。那时的中西文化可以算是-种误读,因为距离遥远,极少数人来往于中西交流,种种限制导致中西方对彼此的认识不足,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惊奇、冲突和再认识,但仍然是中西文化在相互交流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摘编自《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之<东西对望>观后感》
材料二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与西方的接触而全方位渗透入西方文化,甚至影响过西方文化的走向。中国文化曾深刻影响西方文化,其影响有的甚至大于西方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这里讨论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取广义,主要谈谈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西方的广泛影响。中国文化长期充满自信,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
——摘编自《<东西对望>观后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当时中西交流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西方的广泛影响”,并分析中国近代以来文化自卑的原因。
(3)综上所述,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7、理想与现实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认为,在美国的建国史上,有三份文件堪称伟大,这就是《独立宣言》、《邦联条例》和《联邦宪法》。《独立宣言》提出了美国的理想,开始了她的独立;《邦联条例》规定了美国的国名,开始了她的联合;《联邦宪法》则使理想成为现实……不过在1787年那个闷热的夏天之前,很少有人认为还有制定第三份文件的必要。
——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问题:
请以“从理想到现实”为主题,叙述美国建国的历史进程。
38、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发展是各方势力不断较量的进程,如同其它事物一样经历了孕育、壮大和成熟等各个时期。跨越了中世纪、近代早期和近代后期数个世纪。各国、各地区间存在中心、边缘乃至半边缘之分的等级制依附关系,也有着均衡、倾斜、称霸的演变。叙述世界市场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主要目的是获取巨额财富,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通过野蛮掠夺、贩卖黑奴、种族屠杀、欺诈性贸易等活动,给被占领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方式,但掩盖不了殖民扩张的本质。
罗斯福在新政中对国家经济的干预,不符合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而且保护劳工权利的主张,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有人说罗斯福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但罗斯福在新政中干预经济、维护劳动者利益的做法,是为了摆脱经济的困扰,本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