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白城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吴伟业《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其中第一句是指(   

    A.崇祯帝自缢

    B.明朝灭亡

    C.李自成战死

    D.吴三桂弃关投清

  • 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 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 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 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3、下列与年龄相关的称谓中哪一个表示的年岁最大?(  

    A.茶寿 B.白寿 C.米寿 D.喜寿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学习传统文化课程,绝不是某一科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的责任,这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整体之学、素质之学。

    B. 海安县引进无土栽培、自动水肥一体、电力恒温大棚等先进农业设施和技术,进行有机、绿色、无公害种植,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新引擎。

    C.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习近平主席自宣布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来,已经有不少国家和企业表达了积极参加博览会的意愿。

    D. 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 5、下面是一封邀请函,存在一些问题,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邀请函

    各位合作伙伴:

    感谢贵公司过去一年的通力合作,在此神通通讯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向贵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贵公司在充满希望的2018年生意兴隆,万事顺利。

    新春即将到来,希望贵公司再接再厉,让我们的合作在未来一年里更深入,为了答谢贵公司的厚爱,我公司决定于2018年1月20日举行年会,诚邀各位光临!

    祝:新年吉祥如意!财源广进!

    神通通讯有限公司

    2018年1月5日

    A.开头称呼语“各位合作伙伴”不可缺少,应该单独成行,顶格书写,后面使用冒号。

    B.“贵公司”的称谓使用恰当,“贵”字突出了对方位置高,有重要性,含有尊敬之意。

    C.“再接再厉”用词准确,它既可用于上对下、自己对自己,也可用于身份对等的对方。

    D.邀请对方参加年会,应该有具体的时间和详细的地址,比如上午几点,宴会厅位置。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岁的沉重

    赵勤

    18岁,在千辛万苦熬过了高三之后,我没有考上清华。原因竟然不在数学,而在文科综合。揭晓分数的那天,我听完电话里的报数,在草稿纸上加了3遍,得到的仍然是那个我不想面对的数字。我倒在床上蒙头痛哭了整整一天。母亲坐在客厅,也是默不作声地落泪。过了很久很久,她悄悄来到我的床边,抚摸着我的头,那么无奈而痛心地安慰我:不要哭了,乖,不要哭了。

    烈日不怜悯我的悲伤,耀我致盲。彼时过于年轻脆弱,我只知道蒙头痛哭,在盛夏7月,眼泪与汗水一样丰沛而无耻。我仿佛听见命运的大门缓缓关上的吱嘎声……我一度以为,我一度那样真真切切地以为,这是我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在后来高中好友们一一被名牌大学录取的报喜声中,在后来一次次首都顶尖高校的昔日好友满面春风的精英型同学聚会中,在后来的后来,我愚蠢而耐心地反复咀嚼着这一次失败的味道,几近一蹶不振,为这一个理想的幻灭赔上了此后将近3年的无所事事的荒凉青春。在20岁出头的关口,我才明白过来,不懂得从一次失败中站起来,永远跪在地上等待怜悯并且期待永不可能的时间倒流,才是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

    母亲想要安慰我,像《我与地坛》中那个欲言又止的可怜的母亲那样,对我说:带你出去走走吧,老这么在家里不成样子。

    是带着这样一种失魂落魄,真的是失魂落魄的心绪,去往稻城的。自驾车2000多公里,从川西南,北上到甘肃南部的花湖,再南下,去往藏东的稻城亚丁,途经红原、八美、丹巴等与世隔绝的绮丽仙境。巍巍青山上,神秘古老的碉楼隐匿于云端,触目惊心的山壁断层上苍石青峻。月色辉映的夜里,沿着狭窄的公路在峡谷深处与奔腾澎湃的大河蜿蜒并驰,黑暗中只听见咆哮的水声。翻滚的洪流在月色之下闪着寒光,仿佛一个急转弯稍不注意,便会翻入江谷,尸骨无存。

    头顶着寂静的星辰,我在诗一般险峻的黑暗中,在行进着的未知的深深危险中,渐渐找到一丝不畏死的平静。

    我曾经说过,其实人应当活得更麻木一点,如此方能多感知到一些的生之欢愉。明白归明白,但我或许还将终我一生,因着性情深处与生俱来的暗调色彩,常不经意间就沉浸在如此的底色中。希望、坚持等富有支撑力的东西总是处在临界流产的艰难孕育中,好像稍不注意,一切引诱我继续活下去的幻觉就将消失殆尽。

    7月,在行驶了2000多公里之后,在接近稻城的那个黄昏,潮湿的荒原上开满了紫色花朵,落雨如尘,阴寒如秋。孤独的鹰在苍穹之上久久盘旋。我眺望窗外的原野,身边坐着母亲。

    高三时,我在外读书,母亲常常专程来看我,一早赶30多公里路,给我带来我喜欢吃的东西,热乎乎地焐在包里,外加很多她精挑细选的水果、营养品。我由此越发懂得什么叫作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次她借着出差的机会,又带上很多东西来看我。白天忙完工作,傍晚时才来到学校。母亲就这么静静地坐在我的宿舍里干等我一个晚上。那天晚自习照例是考试,我急不可待地交了卷,匆匆赶回宿舍和母亲相见。没说上两句话,很快就有生活老师催促熄灯,母亲说:那我走了,你好好的,要乖,妈妈相信你会努力的。我送母亲到校门口,那时下着雨,母亲想让我早点回去,就说司机已经来了,宿舍关门了就不好了。我想也是,生活老师不太好说话,我就先回去了。

    而后来的事情是,那个下雨的凄凉夜晚,为母亲开车的司机在市中心吃完饭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睡得连电话响都听不到。母亲瞒着我,要我赶紧回宿舍睡觉,她自己一人站在学校外面空旷的公路边等着打车回去。可是因为过于偏僻,她打不到车。她一个孤身女子在那黑暗冷漠的马路边,从1030分一直站到深夜12点,手机也没了电,无法求助。偶尔飞驰而过的车,像划不燃的火柴,擦着她一闪而过,没有一辆停下。她冷得发抖。最终她拦到一辆好心人的私家车,狼狈落魄地赶了回去,因为受寒,病了一个星期。

    高三结束了很久后,有次母亲轻描淡写地对我说起这件事情。我们正吃着午饭,我强忍着眼泪,放下碗筷,走进厕所咬着自己的嘴唇,痛彻心扉地哭了,眼泪喷涌,却没有发出一丝声音,然后迅速地洗脸,按下抽水马桶的按钮,佯装才上完厕所,然后平静地回到饭桌上。

    我在心里想着,如果那个夜晚母亲发生什么不测,那我余生如何能够原谅自己?幸而她平安无事。因此我不知道除了考上一所体体面面的名牌大学,还有什么能够报答母亲的一片苦心。

    这也是为何我高考失败后,这么久以来无法摆脱内疚感和挫败感的原因,我觉得我对不起她。她寄予我的,不过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期望,期望我考上一个好大学,希望我争气。为着这样一个简单的期望,她18年如一日地付出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后来,经历几番追逐恋慕,浅尝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维系何等脆弱,我才惊觉母亲给予自己的那种爱意,深情至不可说,无怨无悔地,默默伴我多年。我不得不承认,唯有出自母爱的天性,才可以解释这样一种无私。

    稻城的夜,雨声如泣。在黑灰色的天地间,7月似深秋,因为极度寒冷,我们遍街寻找羽绒大衣。海拔升高,加上寒冷,母亲的身体严重不适。我们只好放弃了翌日骑马去草甸再辗转亚丁的计划,原路返回,旅程在此结束。带着《游褒禅山记》中记叙的那般遗憾,带着上路时的失魂落魄,离开了寒冷的稻城。

    那是18岁时的事情。几年过去,因着对人世的猎奇,探知内心明暗,许诺自己此生要如此如此,将诸多虚幻而痛苦的读本奉作命运的旨意——书里说,生命中许多事情,沉重婉转至不可说,我曾为这句话彻头彻尾地动容,拍案而起,惊怯至无路可退,相信在以自我凌虐的姿势挣扎的人之中,我并不孤单。我时常面对照片上4岁时天真至脆弱不堪的笑容,不肯相信生命这般酷烈的锻造。但事实上,它又的确是如此。我从对现实感受的再造与逃避中体验到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对苦痛的幻想。

    在我所有的旅行当中,18岁的稻城是最荒凉的一个站点。可悲的是,它最贴近人生。

    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沉重”既来源于“我”高考的失利,也来源于“我”辜负了母亲的期望。

    B.“原因竟然不在数学,而在文科综合”中“竟然”一词表明作者的弱势学科是数学。

    C.“诗”作为字义的引申,通常用来表示美好,但文中却用来形容“黑暗”,表达新颖。

    D.母亲18年如一日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爱护,就是希望“我”能考上清华大学。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无奈而痛心”的情感,复杂纠结,既有对“我”成绩不如意的无能为力,也有对经历打击的“我”的心疼。

    B.作者打通了内心之情与外界之景,因为带着一种失魂落魄的心绪前往稻城,所以看到的景色带有了一些暗调色彩。

    C.文章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比如“像划不燃的火柴”“仿佛一个急转弯稍不注意,便会翻入江谷”,表达形象生动。

    D.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动作描写,在反映出“我”心理活动进程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我”心中的内疚感。

    【3】作者在文中为什么会提到《我与地坛》和《游褒禅山记》两篇文章?请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插叙了一段作者高三时的往事,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李凭箜篌引》中含有历史典故的佳句为: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鸥作为“闲客”,具有与人亲善,温柔敦厚,以及自由不受拘束的形象特点,如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杜甫《客至》中“______”。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谈到《诗经》三百篇的创作者创作缘由是“______”,在《屈原列传》中也写到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是“______”。

    (3)春晚《满庭芳·国色》点燃“色彩新潮流”,而色彩的运用,在古诗词中很常见,既能写景,又能很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如“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三题)

    (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 10、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师说》)

    (3)杜甫《月夜》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从对面着笔,刻画了深情伫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 11、《蜀道难》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故事点染了神奇色彩。“________”是五丁开山的神话,“________”暗含羲和的故事。

    (7)李白《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8)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惶恐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秋怀

    罗公升

    旧日方山子,凄凉寄一箪。虫声来倦枕,秋思入凭栏。

    已是肱三折,那堪指一弹。中宵更风雨,谁念客毡寒。

    【注】①万钱,丰厚的官俸。②罗公升,永丰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宋亡则倾资力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③方山子,北宋人陈慥,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④“肱”,指手臂。《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就是久病成医的意思。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诗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运用反问句式,点明了诗人热爱国家而又心绪黯然的矛盾。

    B.罗诗颔联,用“秋思”、“虫声”点“秋”字,用“倦枕”“凭栏”二语点“怀”字,寓“怀”于“秋”。

    C.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D.这两首诗“实而有条理”,流转自然,语无华饰而爱国情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

    【2】两首诗均以“秋怀”为题,感秋抒怀,情景交融,但表达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修身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①菑:通“灾”,菑然,指灾害在身的样子。②折阅:折本,亏本。③崇:通“终”。④厌:同“压”,堵塞。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本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跬步”,古时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故半步叫“跬”。

    C.“驽马十驾”的“驾”是一天的行程,“十驾”是拉车走十天。

    D.“江河”,古代既指一般的河流,也指长江和黄河。文中就是指一般的河流。

    【2】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B.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C.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D.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好的行为,一定要认真检查自身是否具有;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要心怀忧惧地反省自己。

    B.君子有很多老师及朋友。追求好的德行永远不满足,受到劝告能够警惕,即使这样想要进步也很难。

    C.要取舍有度,不能为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志向美好,看淡富贵,把道义看得重,轻视王公,要注重内心修养。

    D.入此选段指出修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君子要达到完满的境界,必须拥有良好品德修养,且必须不休不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2)“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现在。有人说,唯有放下过去,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对此,你怎么看?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