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子因虚心、有节、挺拔,有着不一般的文化含义,是君子品格的象征。下列诗歌中的竹,不具有此象征义的一项是( )
A.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B.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C. 琼节高吹宿凤枝,风流交我立忘归。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D.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2、《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 )
A.通俗小说
B.白话文小说
C.纪传体小说
D.章回小说
3、对下面这句名言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为了争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捷克·伏契克)
A.为了将来的美好而奉献牺牲的人,一定有着坚忍的品质。
B.为了获得将来的美好,人就必须要有奉献牺牲精神。
C.牺牲自我而追求将来的美好的人,一定会永远被人景仰。
D.为了追求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自我,都是悲壮的结局。
4、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成功的天才内心往往①隐藏着某种自卑,②有人因此要把自卑列人成功之道,
向世人推荐,则我对他完全无话可说。 ③非说不可,我 ④告诉你两个最简单的道理:其一,人可以培养自信,⑤无法培养自卑;其二,就世俗的成功而言,自信 ⑥ 比自卑有用得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定 倘若 假如 / 但 肯定
B. / 倘若 如果 只能 却 肯定
C. 可能 如果 假如 却 进而 /
D. 一定 如果 倘若 / 却 所以
5、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是由水和经过调配呈现不同浓度的墨所画出的画,它颜色简单,但意蕴丰厚。下列最适合用传统水墨画来表现的一组诗是( )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野渡无人舟自横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6、阅读下面《蒙娜丽莎的魅力》中的文段,完成下面题。
“瑶公特”的谜样的微笑,其实即因为它能给予我们以最飘渺、最“恍愧”、最捉摸不定的境界之故。在这一点上,达·芬奇的艺术可说和东方艺术的精神相契了。例如中国的诗与画,都具有无穷(infini)与不定(infini)两元素,让读者的心神获得一自由体会、自由领略的天地。
当然,“瑶公特”这副面貌,于我们已经是熟识的了。波提切利的若干人像中,也有类似的微笑。然而莱奥纳多的笑容另有一番细腻的、谜样的情调,使我们忘却了波提切利的《春》、维纳斯和圣母。
一切画家从这件作品中看到谨严的构图,全部技巧都用在表明某种特点。他们觉得这副微笑永远保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因为脸上的一切线条中,似乎都有这微笑的余音和回响。菜奥纳多·达·芬奇是发见真切的内感与皮肤的颤动的第一人。在他之前,画家只注意脸部的轮廓,这可以由达·芬奇与波提切利或吉兰达约等的比较研究而断定。达·芬奇的轮廓是浮动的,沐浴在雾雰似的空气中,他只有体积;波提切利的轮廓则是以果敢有力的笔致标明的,体积只是略加勾勒罢了。
“瑶公特”的微笑完全含蓄在口缝之间,口唇抿着的皱痕一直波及面颊。脸上的高凸与低陷几乎全以表示微笑的皱痕为中心。下眼皮差不多是直线的,因此眼睛觉得扁长了些,这眼睛的倾向,自然也和口唇一样,是微笑的标识。
如果我们再回头研究她的口及下巴,更可发现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延长并牵动脸庞的下部。鹅蛋形的轮廓,因了口唇的微动,在下巴部分稍稍变成不规则的线条。脸部轮廓之稍有棱角者以此。
在这些研究上,可见作者在肖像的颜面上用的是十分轻灵的技巧,各部特征,表现极微晦;好似蒙娜·丽莎的皮肤只是受了轻幽的微风吹拂,所以只是露着极细致的感觉。
至于在表情上最占重要的眼睛,那是一对没有瞳子的全无光彩的眼睛。有些史家因此以为达·芬奇当时并没画完此作,其实不然,无论哪一个平庸中的艺术家,永远不会在肖像的眼中,忘记加上一点鱼白色的光;这平凡的点睛技巧,也许正是达·芬奇所故意摒弃的。因此这副眼神蒙着一层怅悯的情绪,与她的似笑非笑的脸容正相协调。
她的头发也是那么单纯,从脸旁直垂下来,除了稍微有些卷曲以外,只有一层轻薄的发网作为装饰。她手上没有一件珠宝的饰物,然而是一双何等美丽的手!在人像中,手是很重要的部分,它们能够表露性格。乔尔乔内(Giorgione)的《牧歌》中那个奏风琴者的手是如何瘦削如何紧张,指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与职业,并表现演奏时的筋肉的姿态。“瑶公特”的手,沉静地,单纯地,安放在膝上。这是作品中神秘气息的遥远的余波。
这个研究可以一直继续下去。我们可以注意在似烟似雾的青绿色风景中,用何等的艺术手腕,以黑发与纱同来衬出这苍白的脸色。无数细致的衣褶,正是烘托双手的圆味(即立体感),她的身体更贯注着何等温柔的节奏,使她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
我们永不能忘记,莱奥纳多·达·芬奇是历史上最善思索的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其中每根线条,每点颜色,都曾经过长久的寻思。他不但在考虑他正在追求的目标,并也在探讨达到目标的方法。偶然与本能,在一般艺术制作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但与达·芬奇全不发生关系。他从没有奇妙的偶发或兴往神来的灵迹。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这一点”指的是________;“这个研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节选的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这一中心内容?请作简要概括。
【3】对文中“偶然与本能,在一般艺术制作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但与达·芬奇全不发生关系”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一般的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作者往往非常倚重偶然和本能。
B.与一般的艺术创作不同,达·芬奇创作时完全不靠偶然和本能。
C.达·芬奇坚持独创和个性,与一般的艺术制作全不发生关系。
D.达·芬奇作品中的每根线条、每点颜色都曾经过长久的思索。
【4】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蒙娜丽莎口唇抿着的皱痕显示着她在微笑,而脸上的高凸与低陷几乎全以这皱痕为中心。
B.蒙娜丽莎下眼皮差不多是直线的,眼睛显得有些扁长,这是她正在微笑的一个重要标志。
C.蒙娜丽莎下巴部分的线条不十分规则,脸部轮廓稍有棱角,这是由于她在微笑形成的。
D.蒙娜丽莎全身贯注着一种十分温柔的节奏,她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着观众,使微笑十分含蓄。
【5】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人物眼睛描绘得毫无光彩,是达·芬奇的一项独创。
B.达·芬奇重视绘画的各个细节,包括人物的服饰和背景。
C.能表现出人物浮动的脸部轮廓,达·芬奇是前无古人的。
D.同样表现人物的微笑,波提切利的成就远不如达·芬奇。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韩愈《师说》)
(3)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扬子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在高官厚禄的诱惑面前,孟子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非常鄙视,并视这样的行为是“失其本心”,而对“__________”的行为持肯定态度。
(2)古代婚俗礼仪“六礼”中的“亲迎”环节,就是今天的迎亲,场面热烈隆重。《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婚礼“六礼”中的亲迎之礼。
(3)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_______”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者下句。
①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②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断肠人,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与国外两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环境过于安适、精神松懈怠惰就会导致亡国。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
(3)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5)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_____。
(6)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12、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悲秋
黄公度①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②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睛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③儿女悲。
(注)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②别浦,通往大江的小河汊。③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等悲秋的词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萧瑟西风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
B.颔联描写了萧瑟落寞的景象,映衬出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
C.颈联写山鸟乐晴、井梧知寒,对比分明,暗含对朝廷中一些官员安于享乐、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
D.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了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展示出一个忧思者的气度和抱负。
【2】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侯琎,字廷玉。泽州人。少慷慨有志节。登宣德二年进士,授行人。乌撒、乌蒙土官以争地相仇杀,诏遣琎及同官章聪谕解之,正其疆理而还。副侍郎章敞使交阯,关门卑,前驱伛而入,琎叱曰:“此狗窦耳,奈何辱天使!”交人为毁关,乃入。及归,馈遗无所受。迁兵部主事。正统初,从尚书柴车等出铁门关御阿台有功,进郎中。从王骥征麓川,至金齿。骥自统大军击思任发,而遣琎援大侯州。贼众三万至,督都指挥马让、卢钺击走之。遂由高黎贡山兼程夜行,会大军,压其巢。麓川平,拜礼部右侍郎,参赞云南军务,诏与杨宁二年更代。骥再征麓川。琎以功迁左。九年,代还。母忧,起复,寻调兵部。十一年复代宁镇云南。思机发窜孟养,骥复南征。琎与都督张軏分兵进抵金沙江,破之鬼哭山。玺书褒赉。景泰初,贵州苗韦同烈叛,围新添、平越、清平、兴隆诸卫。命琎总督贵州军务讨之。时副总兵田礼已解新添、平越围,琎遂遣兵攻败都卢、水西诸贼,贵州道始通。又调云南兵,由乌撒会师,开毕节诸路,檄普安土兵援安南卫,而自率师攻紫塘、弥勒等十余寨。余贼复围平越,回师击退之。遂分哨七盘坡、羊肠河、杨老堡,解清平围,东至重安江,与骥兵会兴隆抵镇远道皆通捷闻进兵部尚书进克赏改苗擒其渠王阿同等三十四人别贼阿赵伪称赵王率众掠清平琎复讨擒之水西苗阿忽等六族皆自乞归化,诏琎随方处置。景泰元年八月以劳瘁卒于普定,年五十三。赐祭葬,荫其子锦衣卫世袭千户。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侯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骥兵会兴隆抵镇远/道皆通/捷闻/进兵部尚书/进克赏改苗/擒其渠王阿同等三十四人/别贼阿赵伪称/赵王率众掠清平/琎复讨擒之/
B. 与骥兵会/兴隆抵镇远道皆通/捷闻/进兵部尚书/进克赏改苗/擒其渠王阿同等三十四人/别贼阿赵伪称赵王/率众掠清平/琎复讨擒之/
C. 与骥兵会兴隆抵镇远道/皆通/捷闻/进兵部尚书/进克赏改苗擒其渠/王阿同等三十四人别/贼阿赵伪称赵王/率众掠清平/琎复讨擒之/
D. 与骥兵会/兴隆抵镇远道皆通/捷闻/进兵部尚书/进克赏改苗擒其渠/王阿同等三十四人别/贼阿赵伪称/赵王率众掠清平/琎复讨擒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人,春秋时已有设置,汉称大行令,明设行人司。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 正统,是明英宗的年号。以年号纪年是古代纪年的重要方式之一,始于汉武帝。
C. 礼部,古代官署管理全国户籍、俸禄、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交事宜。
D. 锦衣卫。明代军政搜集情报机构,担任皇帝侍卫,受皇命掌诏狱,有巡察缉捕的权力。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琎能说会道,胆识才干超群。无论是去开导劝解因争地盘相互残杀的乌撒、乌蒙土官。还是跟随副侍郎章敞出使,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B. 侯琎少有志节,仕途一帆风顺。他从行人到兵部主事,从郎中到侍郎,再到后来的兵部尚书。都可谓在进阶当中,即便死后,皇上还赐予祭葬,封荫其子。
C. 侯琎尽职用命,随军屡立战功。跟从王骥征讨麓川时,他受命增援大侯州。面临大敌,亲自督阵全歼敌军,并率部日夜兼程与大军会合,逼近敌人的巢穴。
D. 侯琎指挥有方,能够独当一面。总督贵州军务平定韦同烈叛乱时,抽调云南兵、檄普安土兵驰援以及后面的回军、分哨、会师等做法。显得从容有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狗窦耳,奈何辱天使!”交人为毁关,乃入。及归,馈遗无所受。
(2)骥再征麓川。琎以功迁左。九年,代还。母忧,起复,寻调兵部。
1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习总书记最近在讲话中曾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名言:“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这句话,对我们青年人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启示:认识责任,是成人的前提条件;承担责任,才能真正成人。
请以“成人之始与终”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歌曲《我的祖国》中有这样的歌词: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请以“祖国风光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