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
A.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B.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C.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
D.政权分立形势的加剧
2、有人说,17世纪末以来,英国国王的权力被卷进了制度的“笼子”,从此不再任性。这里的“笼子”是指(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3、图2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4、以下没有反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权”思想的报刊或书籍的是
A. B.
C.
D.
5、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
A.注重以农为本
B.废除严刑峻法
C.提倡节俭治国
D.减免徭役赋税
6、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是在( )
A.唐末
B.北宋末年
C.南宋中期
D.元朝
7、1940 年下半年,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展开了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次战役是( )
A.血战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8、夏朝灭亡的原因是
A.严酷的刑法
B.没有贤臣辅佐
C.国人发生暴动
D.国王统治残暴
9、在古代社会,户数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下表是汉朝到宋朝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朝代 地区 | 西汉(2年) | 西晋(280年) | 唐代(742年) | 宋代(1080年) |
北 方 | 965 | 149 | 493 | 459 |
南 方 | 111 | 65 | 257 | 830 |
A.北方经济发展迅速
B.经济重心南移
C.北方战争频繁
D.民族融合加强
10、“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是
A.《1787年宪法》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宅地法》 D.《独立宣言》
11、画示意图是理解历史,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如果给下侧示意图命名,正确的名称应是
A.工业发展成绩示意图
B.地方政区调整示意图
C.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
D.经济体制改革示意图
12、在欧洲,有一个“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故事,大意是说老百姓的房屋哪怕是再破旧,国王也不能随意进出。请问在欧洲出现这样的场面,最早可以追溯到
A. 《权利法案》的颁布
B. 《人权宣言》的发表
C. 《独立宣言》的发表
D. 《法典》的制订
13、“这个城市没有一块砖不是在奴隶的鲜血中染红的。豪华的宫殿、奢侈的生活方式、穿着华丽的制服的仆役,这一切都是从被贩卖的奴隶的苦痛中压榨而来的。”上述材料表明“三角贸易
A.为殖民国家带来了大量财富
B.致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
C.造成了拉丁美洲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D.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14、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主要说明( )
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
C.民族杂居相处
D.中外交流频繁
15、假如你生活在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下列关于你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吃香喷喷的稻谷
B. 农忙时使用骨耜
C. 会制作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D. 生活用具为各种各样的彩陶
16、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与《史记》则是他们的史学名著。下列历史事件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的是( )
A.三国鼎立
B.秦灭六国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17、小明想查阅一本古代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农业科学著作,此书应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8、如图表中数据逐年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国家( )
年份 | 农业总产值 (亿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
1978 | 1397 | 133.6 |
1990 | 7662.1 | 686.3 |
2000 | 24915.8 | 2253.4 |
2017 | 109331.7 | 13432.4 |
A.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推行精准扶贫政策
19、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造就了北京大学的一代辉煌。他提出的办学方针是
A.民族、民权、民生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民主、共和、科学 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作者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张若虚 D. 杜牧
21、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近代化探索”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2、青铜器出现于___________后期,___________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采用“泥范铸造法”,主要用于饮食祭祀。
23、填充题
(1)为加强朝廷对________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________、________率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大败匈奴,使之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3)从________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________,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________”
(4)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24、1785年瓦特改进的______投入使用,这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发明。1995年______成立,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国际组织,是支撑、协调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
25、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目的是__________。
26、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叫____式建筑。
27、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由此可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1956年底_______的基本完成。
28、1931年_____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9、船,劈波斩浪,促进人类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交流,
(1)1519-1522年,________率领船队从西班牙起航,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劳动力,开始从________向美洲贩运黑人,史称“三角贸易”。
(3)1871年开始日本政府派岩仓具视使团乘船出访欧美,舰船搭载的动力机是________。
30、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
3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2、试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诸方面扼要评述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特点。
33、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它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请回答:
(1)为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政策?这种政策起到了什么效果?
(2)唐朝时藏族的祖先被称为什么?请举出汉藏友好往来的史实一例。
(3)唐朝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是谁?
(4)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留给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34、史料,史实,史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1995年在西安出土的秦代右丞相印封泥 | ②唐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新唐书·百官志》 | ③明朝谢环《杏园雅集图》(局部),描绘了明成祖时期杨士奇等多位内阁大臣议事的场景。 |
(1)指出材料一中①②③的史料类型。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史料,说明它印证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创新的史实。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材料三 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上)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三,归纳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材料四
说明:1999年,美、英、俄、中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成立二十国集团(G20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表现。
(4)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示意图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两个事件,说明该事件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