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______,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________。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____________,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_____________。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②可以改编成散文
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 ②④③①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②①④③
2、下列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27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极度困难条件下,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写作。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人物时大量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如小说将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自我的心理过程刻画得细腻感人。
C.保尔·柯察金在火车站邂逅冬妮娅,他们一见钟情;后来,他俩都走上了革命道路,由于工作需要,天各一方,音讯阻绝。等到在铁路工地不期而遇时,两人都已建立了小家庭。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把自己写的小说寄往柯托夫斯基师征求意见;但原稿在寄回途中被邮局遗失,他只好重新开始创作,最终获得了成功。
3、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新时代的中国人民,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非凡"的抵达。向上,冲上九霄,从300公里到4亿公里,嫦娥、祝融、羲和……这些神话传说中如雷贯耳的名字,穿越时空,伴随新时代的中国人征战太空!中国人的宇宙探索抵达了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浩瀚苍穹。向下,潜入深海,中国载人潜水器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在海洋最深处探索更多的未知,领略更多的风景。向山而行,翻越崇山峻岭,中国高铁以间不容发的速度抵达一个个偏远山寨;向海而行,跨越广袤海洋,中国跨海大桥以多项世界之最的技术创造抵达一座座高峰。中国人民心怀梦想,持之以恒,开辟出一条条“中国路”,实现了追寻千百年的目标,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A.如雷贯耳
B.可望而不可即
C.间不容发
D.持之以恒
4、下列画线句均有语病,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建设“富裕、文明、优美”的新兴城市,我市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②通过有效的工作和广泛的宣传,扬州市民的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文明也要看到身边还存在不文明现象,③少数人的文明习惯还没有养成,与“创建”要求还有隔阂。④我们只要不断提高文明意识,从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养成文明的好习惯。
A.第①句:句末加“的活动”。 B.第②句:去掉“通过”。
C.第③句:把“隔阂”改为“距离”。 D.第④句:把“只要”改为“只有”
5、下列四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寒料峭(qiào) 摩肩接踵(zhǒng) 慷慨激昂(kǎi) 别出心栽(cái)
B.重峦叠嶂(zhàng) 惟妙惟肖(xiào) 瞠目结舌(chēng) 连绵不断(mián)
C.坦荡如砥(dǐ) 潜滋暗长(qián) 触目伤怀(chù) 合颜悦色(hé)
D.诚惶诚恐(huáng) 为富不仁(wèi) 深恶痛绝(wù) 惨绝人寰(huán)
6、下列对联中对仗欠工稳的一项是( )
A.上联:洞帘水挂水帘洞 下联:山果花开花果山 (回文联)
B.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下联:水牛下水,波没水牛腰 (顶针联)
C.上联:因荷(何)而得藕(偶) 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谐音联)
D.上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下联: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叠字联)
7、下列句子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B.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C.看!在春晚的台下,观众们正屏息敛声地欣赏着杂技团惊险的吊环表演。
D.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8、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我将东徙 (2)何故 (3)犹恶子之声
【2】翻译下列句子。
子将安之?
【3】这个小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9、结合《诗经》主题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乙】
风雨
《诗经·郑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②夷:同“怡”,喜悦。③胶胶:鸡叫声。④瘳(chōu):病愈。
【1】《蒹葭》诗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句皆出现“宛”字,给人以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写出了伊人的飘忽难寻,抒发了①______之情。《风雨》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②______之情。
【2】《诗经》多采用起兴的手法。请从【甲】【乙】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内容,简析起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10、修改下列病句。
(1)本文的人物心理刻画很有特色,不仅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甚至和当时的情境非常吻合。
(_________________)
(2)过于冗长繁琐、拖拖拉拉的心理描写,非但达不到真切感人的目的,反而会令人生厌。
(_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
(1)曲径通幽处, 。
(2) ,但余钟磬音。
(3) ,乾坤日夜浮。
(4)戎马关山北, 。
(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
(6)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7)前面是一条路,先生还没有走完就倒下了, ,继续前进。
(8)宋初,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9)太祖怒, ,普颜色不变。
(10) ,及其日中如探汤。
12、渣滓洞内,狱友们因何事而高唱《囚歌》?
13、现代文阅读
错位之思
凸 凹
①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长、白皙,但却不善女红。纳鞋底时,常把针尖扎到自己的手上,布面上便血迹斑斑。但她依然要勤勉地纳,因为有三个顽皮小儿等鞋穿,她要怜惜他们的脚。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手指短粗、弯曲,即便是抚在平展的几案上,也放不平。她自己都笑,自嘲道:“这是人手吗?”
②然而,现在的她,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一双丑陋的手却异常灵巧,不仅把鞋垫纳得精美得让人不忍心穿,还能剪出线条繁复、构图精细的窗花,让人不忍心往窗上贴。酷暑当前,买来的T恤都黏在身上,让人心烦,她笑笑,拿过一块家常白布,转眼之间就给我裁剪出一袭褡裢,穿上之后,在大堤上散步,既爽身又典雅,有老北京人的气派,很文化。
③母亲也曾有袅娜的身姿,即便是在硬冷的石头村路上,也走得柔软温暖。乡下人管这种身姿叫“风摆柳”,能让男人产生联想。但这个柔美浪漫的身姿,却要负重——上山背粪肥,下山背苞米和谷黍。渐渐地把腰背驼了,把腿背撇了,到了现在,即便是走在平阔的街道上,也蹒跚而瘸,步态老丑,令人惋惜。
④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平的。”
⑤她从不自哀、自怜,内心洒满阳光。
⑥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光。她到建筑工地捡砖头瓦块、破铜烂铁,到商店酒肆门前捡塑料袋、包装盒、易拉罐和啤酒瓶子,且常跟收破烂的小贩计较斤两,眼睛发亮,乐在其中。
⑦儿女们碍于虚荣,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却满世界捡,外人见了,会对我们产生质疑。母亲说,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才需要动,这跟年轻时不同,年轻时是为了填乎日子,不得不动,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动一动就满心欢喜,觉得活出了自己。
⑧从母亲身上,我想到了什么是岁月。所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只能顺应,生活的状态就常出现错位——就如母亲的手,美丽时笨,丑陋时巧;也如她的身姿,袅娜时应该花前月下,却负重,滞重时应该颐养天年,却不安于闲。
⑨岁月不居,心灵的深处便多了生命的沧桑之感,即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然处之,随遇而安,一如水里加盐会变咸,刺破了伤口会流血,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样一来,人就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俗生活也有了佛门禅意。母亲在拾荒中的乐此不疲,或许就有了此中意味——虽然她浑然不知,但我知。
【1】请概括母亲的“错位”生活状态。
【2】选择合适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平的。”
【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4】文章以“错位之思”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14、记叙类文本阅读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
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晩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和父亲迟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一双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了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筋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自杀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联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想死的念头。
⑦接近联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作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了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或是快速跨过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丽龙的盒子掀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前面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两眼茫茫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保丽龙盒子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寒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⑩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⑪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
(有删改)
【1】文中叙述了那些事例来体现“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2】理解下列加点词的语境含义。
(1)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
(2)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3】第③段为什么要详细描述了父亲夜里来“我”房间的情景?
【4】试对文中第⑨段划线句子“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作简要赏析。
【5】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可是文中无一处“轮廓”出现,作者这样拟题是不是已经离题了?
15、请以“做任何事情,只有多投入(时间和精力、智慧和情感……),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中心,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