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甘肃酒泉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中的“城阙”指京城、都城长安,“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指城楼两边的高台。

    B.《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C.“在抗疫的特殊时期,白衣护士把医院当成战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这是个因果关系的复句。

    D.“母亲是我们家族中平凡而坚强的女性。”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母亲平凡而坚强。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非常渴望投身到这项惠及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B.九年级家长会上,家长代表王丽女士的讲话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家长就“如何做好家校配合”这一专题踊跃发言。

    C.班主任王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教物理的陈老师说:“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D.王晓川同学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说道:“奶奶,您老身子真硬朗,今年高寿?”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旋()   震hàn) 垂tiáo) 消声匿迹

    B. liè) 窈tiáo) 铿qiāng)   草长莺飞

    C. rán)   然(qiāo)   暗(huì)   坦胸露乳

    D. 然()   蒹葭(jiā) 耳pàn)   参差不齐

  • 4、同学积累了一些词语,其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zhǎo) 问(jié) 追()   摩肩接(zhǒng)

    B. 河(jiāo) 丘()   涉()     炽热(chì

    C. (xiāo) 育(yùn)   劲(qiú) 蹒跚(pán shān)

    D. 丽() 红(yān)   婆suō轩榭(xuān xiè)

  • 5、下列各项中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jiá)   笑(nì)   徘(huái)     时(shà)

    B. (qiàng)   (qiè)   蜒(wǎn)     别(qué)

    C. 样(mó)     形(hú)   临(lì)     咄逼人(duǒ 

    D. 开(zhàn)   感(gǎi) 小心翼翼(yì)  花团锦(cù)

     

  •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蒲柳人家》的作者是刘绍棠,除此文外,其代表作还有《京门脸子》等。

    B.聂鲁达,中国诗人,曾经获得过 1971 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学过他的《统一》。

    C.《海燕》的作者是高尔基,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D.孟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我们曾经学过他的《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7、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A.皎结 目空一切

    B.踊跃 海枯石烂

    C.眼框 人情世故

    D.严骏 销声匿迹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

    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以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

    (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

    【注释】①践:登上。②十二牧,方三人: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③出举:外出考察。④失职:流离失所。⑤君:诸侯国君。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讼而失职者

    (2)以入乎天子

    (3)有贤才而不

    (4)百姓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出举远方民/何陋有(《陋室铭》)

    B.君归也/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召其国大夫/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是近者亲之/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

    (2)此诚天子也!

    得:①得到,获得。②得当,合适。③得意,满足。④能,可能。

    ——《古代汉语词典》

    【5】文中写了周公的哪三条治国之道?其中与《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相一致的是哪一条?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甲词中,词人在上阕问天“①________”,流露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在下阕问月“何事长向别时圆”,表现出对月②________的情感。两首诗都从不同的感官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两位作者对月怀人时的无限惆怅。甲词“高处不胜寒”为③________,“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视觉。乙诗首联“路断行人”“戍鼓雁声”为视觉、④________

    【2】这两首诗词都写到对弟弟的思念,都有对月抒情,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同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的班级围绕“交友之道”这一主题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参照活动示例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参考示例: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好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你认为真正的朋友应该是怎样的人?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3)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6)________________,绿水逶迤。(欧阳修《采桑子》)

    (7)李清照《渔家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感情基调。

    (8)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故写出将士们忘身报国的决心。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有人认为《西游记》的主题就是“成功与成长”,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请你从唐僧悟空师徒二人中任选一人,分析其“成长”的过程和最终所获的“成功”。

    所选人物:_________答案:_______________

    (2)从师徒四人的“成长”历程中,你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下面小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脊梁:_________________

    (2)不足为据:_____________

    【2】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几类人,具体分别指哪些人?试举例说明。

    【4】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本文语言尖锐泼辣,富有讽刺意味,试任选一例进行分析。

  • 14、①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作家王蒙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②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

    ③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西化”色彩浓重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④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⑤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论点。

    2本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苏东坡悼念亡妻王弗写了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这短短七十个字,它带给我们什么?不过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欲言又止的文字,文字里幽渺的意象,意象所激起的朦胧的感觉,使你停下来叹一-口气,使你突然看向窗外倏然灭掉的路灯,使你久久地坐在黑暗里,让孤独笼罩,与隐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对,你心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个无法释怀的人,或一件刻苦铭心的事,你是否也有着与作者相似的孤寂与伤感...这样一首词有没有带给你片刻的慰藉,原来生死永隔的苦痛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痛彻心扉;或是当头警醒,萌生出怜取眼前人的觉悟呢?文学是我们生活的倒影。

    请你结合上述文字,说出文学对你的心灵或你的生活的影响,自拟标题,写出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点和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