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四川成都高考一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郭橐驼,不知何名 始:当初,原来

    B.橐驼非能使木寿且也 孳:滋长、繁殖

    C.其土欲故,其筑欲 密:结实

    D.尔植,督尔获 勖:督促

  • 2、(题文)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匡:匡正  

    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B. 鄂候争之强、辩之疾,故脯鄂候 脯:制成肉干 

    将之薛,假途于邹 假:借

    C.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恨:遗憾

    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   贼:盗贼

    D. 公子往数请之 数: 多次

    乃谢客就车 就: 登上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圆梦工程到创新科技、从绿色中国到共享小康,《厉害了,我的国》在运用大量航拍镜头分享震撼影像的同时,也将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②雾炮车这种所谓的“治尘神器”,价格不菲,但在很多专家看来差强人意,因为它不能治理PM2.5,防尘抑尘效果也仅局限于一小块局部地区。

    ③当年在足球场上,罗纳尔迪尼奥总是在笑,他不知道,全世界很多小孩都被他感染了、影响了,这其中就包括现在如日中天的梅西。

    ④2018年奥斯卡金像奖盖棺定论,墨西哥导演吉列尔莫·德尔·托罗凭借《水形物语》拿下最佳影片奖,智利影片《普通女人》获得最佳外语片奖。

    ⑤直播答题源自美国游戏应用,原本一直不瘟不火,传到国内却迅速火爆起来,据统计,截至1月11日,《百万赢家》共举办51场直播,累计奖金池2235万。

    ⑥经典的存在不是为了储存起来,让后人顶礼膜拜,然后落满尘埃,改编者必须大胆创新,在新文化语境中,为经典找到最恰切、最有魅力的存在方式。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 4、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蓝田日暖玉生烟

    B. 空闻虎旅传宵柝

    C. 不及卢家有莫愁

    D. 庄生晓梦迷蝴蝶

  •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余韵

    B.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C.迎面一声招呼,回头一个微笑,其实温暖早就在我身边了。只是它像空气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觉了。

    D.“木马”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

    近年来,总有人觉得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实在是太大了,甚至主张控制城市的人口规模。但实际上,中国的一线城市不是偏大而是偏小了。

    就人口而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东京,有3700万居民;首尔都市圈有2300万居民,而且还在增长过程中。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韩国的27倍。然而,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上海和北京,分别只有2400多万人和2100多万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创新中心来说,这样的规模实在太小了。未来应该以上北广深为中心发展连片的3个都市圈,形成京津都市圈、上海—杭州湾都市圈和广深珠都市圈。同时也应该让二线城市大幅度扩容,这样才能把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出来。

    整体而言,中国城市人口占比越来越高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以及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目前出现的“抢人大战”,会导致更多的优秀人才集中到一起,然后在创新创业等领域内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对此,我们完全可以报以乐观的态度。

    但另一方面,正当“抢人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各地对于集聚效应和人口规模的意义却未必有充分认识。就在努力争取高端人才的同时,却还存在着用行政指令来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做法,给人以一种自相矛盾的感觉。而且,目前抢人的城市大都侧重于争夺顶端的人才,但城市不仅需要位于金字塔尖的人力资源,也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者。金融和高科技行业离不开餐饮、保洁、安保、快递等服务业的支撑。

    要知道,中国目前的现实人口分布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很大差距,一二线城市也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限制大城市发展的做法,非但不符合经济规律,还可能导致高房价、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

    当然,城市的不断扩容,也不能只是从外部吸引人才,更需要在根本上提高生育率。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只有1.3左右,这个数据意味着每代人减少40%的人口规模。长此以往,以后无论一二线城市都将面临无人可抢的困境,中国在人口规模和集聚效应方面的优势也会被不断减弱。

    (摘编自梁建章、黄文政《从“抢人大战”看中国城市发展格局》)

    材料二: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放眼世界,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纵观国内,人才竞争更是城市实力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2017年以来,国内人才竞争持续升温,由“新一线”城市率先发起,随后蔓延至全国几十个城市。这些城市先后颁布人才新政,为争夺人才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掀起了一场空前的“人才争夺战”。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后,人才竞争愈加激烈,各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珠宝软玉”表达对人才的满腔热情和强烈渴求。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人才争夺战”中,是否该去“争夺”人才?“争夺”什么样的人才?“争夺”来的人才能留得住吗?该如何用和留?这都是值得各地政府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政策的激励与吸引带来的是短期效应,而引进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建立长效的人才工作机制,才能使“人才争夺战”的积极效应更好地发挥出来,城市才能获得长远发展优势。人才政策不能流于表面,做表面文章,先把人引进来再说,而应该科学、精准地规划一系列可持续的政策措施。人才工作也不应是政绩工程,在短时间内吸引大批人才不是最终目标,不应用人才引进的绝对数量来衡量“人才争夺战”的战果和成效,在关注人才引进数量的同时还应关注人才贡献率。应该看到学历落户并不等同于获得了相应的就业工作岗位,新增就业岗位数量是否与新落户人才数相匹配、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与新落户人才的专业特长是否对口等,还需要就业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人才政策时,过于强调户籍政策和各类补贴,认为拿出户口、房子和待遇才能引进人才,片面地将人才与金钱、住房等物质利益挂钩,扭曲了人才政策的本质,偏离了人才引进的初衷。事实上,本土人才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要摒弃“只有外来和尚才会念经”的观念。在精准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发掘、培养和使用本土人才,整合优化已有的存量人才。要以平等的原则对待外来人才与本土人才,将本土人才的各项保障工作做好、做到位,注意不要过于拉大两者之间收入、住房等待遇的差距,造成不公平感而引起本土人才的流失,或因内部排挤导致外来人才留不住。只有内外兼顾,才能充分调动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的积极性,达到互补互持的双赢效果。

    总之,如火如荼的“人才争夺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是地方政府在内外因的双重推动下谋求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才竞争,关键不在于出台多少政策,而在于政策的速度与温度。对于城市来说,引才政策起催化作用,城市经济起强化作用,生态环境起固化作用,三者有机结合,才能让人才自由有序流动,才能使人才为城市发展所用。

    (摘编自张晓明等《“人才争夺战”之冷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城市人口规模还不太理想,因此要大力发展以上北广深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并让二线城市大幅扩容。

    B.各地对于集聚效应和人口规模的意义认识均不足,表现为有的地方只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忽视了普通的劳动者。

    C.各地“人才争夺战”的战果和成效如何评价,并不看人才引进的数量,而是要看引进人才的贡献率。

    D.人才引进要与培养本土人才统筹兼顾。如果将其与金钱、住房等物质利益挂钩,扭曲了政策的初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推进,更多优秀人才将因“抢人大战”而集中,推动创新创业领域内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

    B.限制大城市发展会加剧高房价、留守儿童等系列问题。城市需要不断扩容,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C.人才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它不仅决定着城市竞争力,更关乎综合国力的竞争,这是材料二的论述背景。

    D.材料一列举了我国当前人口生育率的数据,既直观具体,提高了可信度,又有预见性地指出了人口危机对城市发展的制约。

    【3】下列各项所述措施中,不符合材料二作者主张的一项是(     

    A.安康市某医院根据高层次人才特点和承担任务情况,探索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案。

    B.深圳市某街道办辖区内高新企业较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迫切,录用了多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研究生。

    C.余杭区根据人才特长、专业背景安排岗位,制定“一人一策”培养方案:到职一年后,组织部门通过考察,再根据个人意愿作二次分配。

    D.浙江某高校在招聘公告中特别注明:讲师岗位“同等学历条件下,有海外著名高校留学经历者优先,薪酬上浮20%”。

    【4】材料一的二、三两段是如何使用驳论这种论证方法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同样是探讨“抢人大战”,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议论部分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2)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行人面对路途的艰难、山的高危,只好以手抚着胸膛而无可奈何的叹息。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君子心怀天下并非易事。它是《荀子·劝学》中的自我审视,力求“①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修为;它是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举杯豪饮后,抒发的“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的老当益壮的豪气;它是韩愈在《师说》中奖掖后进,发出“④________________”的诚挚赞赏;它是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辞官而不推责,愿“⑤________________”的无怨奉献;它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生疾苦,希望“⑥________________”的济世情怀;它更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心系民生,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沉喟叹。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有过相同人生经历的人,彼此间往往能够互相理解,心领神会。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就体现了这样的意思。

    (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论证了圣人的求师做法是“__________”,虽然这些老师的个人才能是“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一句借众人之口引出南朝宋武帝刘裕,而极赞其当年功业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借先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高》有着无尽悲愁,但这两句“____________”体现了空间的辽阔和时间的绵亘,可谓是悲不压壮。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的身世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运用神话、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2)“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保持这份美德。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忧虑。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妃

    吴雯

    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

    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

    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鸿。

    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

    【注】①明妃:即王嫱,字昭君。②自媒:为自己说好话,炫耀自己以求取悦于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昭君不屑于用可耻的行为达到被宠的目的,只希望能光明正大地录用。

    B.颔联对昭君的行为发表议论,把她提到了“国士”的高度,见解新颖,自成一家。

    C.颈联化用杜诗“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吴杜二人表达的意思相似。

    D.全诗先扬后抑,先写昭君的高尚情操,后写她的悲剧命运,两相并举,令人感慨。

    【2】诗人吟咏的昭君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天理,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之所履,膝之所 踦:依靠。

    B.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地 委:卸落。

    D.臣以神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进技矣 ②依天理

    B.①臣以神遇不以目视 ②是以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C.①吾见其难 ②怵然戒,视为止

    D.①方今时 ②臣刀十九年矣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的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52年,22岁的郑福来开始在卢沟桥上当义务讲解员,现已坚持68年。几年前,在卢沟桥东的宛平城土生土长的张妍拜郑福来为师,她表示,“我要像他一样,通过讲解,让更多人了解抗战的历史,了解我们不屈的民族精神。”

    1987年,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利民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有了第一支以原晋察冀军区某英雄连命名的少先队“长城中队”。此后,少先队英雄中队不断壮大,每年都有新的英雄中队诞生,如“李大钊中队”“董存瑞中队”……。“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举英雄旗帜,做英雄传人”成为越来越多少先队员们的向往和追求。

    2005年起,北京昌平农民杨国庆花12年时间走遍北京郊区南口山区22个山头寻找抗战遗存,在自家地下室打造南口战役纪念馆。

    2012年起,陕西“关爱抗战老兵营”志愿者蒲元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先后自费看望慰问各地抗战老兵,协助募集物资及资金累计十余万元,帮助上百位老兵。

    201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冯炼放弃在广州的优越工作,回到家乡四川省南部县长坪山,传承家族四代为红军守墓的事业。

    这些普通民众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独特方式都感人至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给以上任意一则材料中的主人公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一名当代高中生”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