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其中哪位同学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甲: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乙: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丙: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丁:我国的传统节日只与农业有关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世纪40年代
C.《共产党宣言》号召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3、西汉时期,大臣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了一个奏章,要两个人抬进去,汉武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但是到了东汉中期之后,竹木简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这是因为( )
A.造纸术的改进
B.甲骨文的出现
C.印刷术的发明
D.青铜器的铸造
4、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的彻底消除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D.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的历史结束
5、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冲击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
D.东欧剧变
6、春秋战国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社会动荡与诸侯争霸
7、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似之处是 ( )
①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②进入原始农业时代
③会使用磨制石器工具
④种植水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该诗人认为“修建大运河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这一观点( )
A.忽视运河的积极作用
B.指出运河的积极影响
C.采用客观的分析方法
D.分析合理,结论正确
9、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使承载西周礼乐文明的零散典籍形成系统,并将其作为教育弟子的范本。下列思想主张中出自这位思想家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为贵,君为轻”
D.“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10、《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其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该“目的”是( )
A.推翻封建主义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B.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结束沙皇专制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D.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11、下图为一组经济数据,与数据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普遍展开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12、改革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日本通过改革完成了两次社会性质的转变,使日本走上富强道路。下列不属于日本第二次社会变革背景的是( )
A.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D.倒幕运动成功
13、央视曾播过一则广告:“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那么这两处人文景观最早形成于( )
A. 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B. 春秋时期、秦朝 C. 战国时期、西汉 D. 战国时期、东汉
14、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实业,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之路的清末状元是( )
A.张謇
B.荣氏兄弟
C.卢作孚
D.侯德榜
15、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A.进出口贸易额增长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D.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16、《中国近代通史》称:“共产党看到了西安事变并非张、杨的个人行为,看到了日本侵华导致中日民族矛盾的骤然上升,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的旗帜....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这次合作,不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由此可见( )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引领抗战胜利的旗帜
D.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党
17、1951年6月1日,某部门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为了认捐方便,该部门还对各项武器的折价做了具体规定……。据此推测,此次爱国捐赠所得钱物最有可能用于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解放西藏
D. 抗美援朝
18、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扶清灭洋 C.民主、科学 D.打到列强、除军阀
19、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被陈独秀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个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变法、维新
20、爱迪生将一项发明专利以四万美元价格卖给一家公司后,赚到人生“第一桶金”,有了这笔资金,他才踏上了辉煌的发明、发家之路。可见,爱迪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 电气时代的到来 B. 发明专利的交易
C. 白炽灯泡的发明 D. 坚持不懈的努力
21、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被誉为中国“两弹元勋”的时代楷模——
(2)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科学伟人——
(3)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文学巨匠——
23、维新人士创办的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 ______和天津的《国闻报》;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______。
24、646年,日本仿效唐朝进行改革,史称____________,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917年11月,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此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_______(国名)。
25、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点燃了世界,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光明……”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是指牛顿的______;“一个元素让∆点燃了世界”中,在空格里填写的人物应该是______。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高举民主、科学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
(2)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创办者 。
(3)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
(4)北平和平解放时国民党总军司令 。
27、城市见证历史。
(1)见证了“CHINA”的由来,北宋时,被称为中国瓷都的是________。
(2)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________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3)明成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________。
28、党领导人民军队建设。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队伍向山区进军途中,在三湾对部队进行改编,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66年,我国组建____________,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29、夏朝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年,秦朝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年。
30、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4.主要发明
(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制作陶器;发明纺织,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________和历法知识。
(2)黄帝时期
黄帝(轩辕) |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_______,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 | ||
______ | 创造文字 | 伶伦 | 制作音律 |
隶首 | 发明______ | 嫘祖 | 会_______,擅长纺织 |
5.重要发现
(1)内容: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前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
(2)意义:这些发现,反映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觉得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32、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意义是什么?
3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写出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
(3)谁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主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对外开放呈现从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如图
——摘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共十四大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南方谈话”被称为中国新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述1978年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及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运用史实分析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概述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