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音字组词。
háo(_______) dāng (_______) chóng(_______)
号 当 重
hào(_______) dàng (_______) zhòng(_______)
2、填空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______代________写的;诗中抒发了诗人在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律·长征》中运用了夸张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红军胜利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死而后已。------诸葛亮
(4)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
3、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用了夸张的手法分别突出了什么
(1)这顿饭吃得快把肚皮撑破了。_____
(2)在拉萨,人吗,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____
(3)他笑得嘴都合不拢了。___
(4)教室里喊叫声一片,都快把房顶掀掉了。___
(5)雯雯笑起来,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___
4、根据书本内容填空。
1.________明月本无价,________________皆有情。
2.《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像井底之蛙那样目光短浅。
3.看到高耸入云的大厦,我不禁吟诵道:“________高百尺,________摘星辰。”
4.遇到困难,我告诉自己要勇敢面对,因为_____。看到好朋友壮壮插队,引起大家的不满,我这样劝他:“_____,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共秩序。”(填序号)
①有志者事竟成 ②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我会查字典了!
要查的字 | 音序 | 部首 | 除去部首查几画 | 组词 |
浴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迎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峡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6、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文中补充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金沙水/拍/云/崖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C.更喜/岷山/千里/雪
D.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例子加以概括:
①攀(五岭)②越( )③渡( )④夺( )⑤翻( )
【4】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
7、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晓
春眠不( )晓,处处闻啼( )。
( )来风雨声,( )落知多少。
【1】把上面的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
【2】这首诗的作者是( )
A.孟浩然 B.李白
【3】题目的意思是( )
A.春天的夜晚 B.春天的早晨
【4】“闻”的意思是( )
A.听到 B.消息
8、课内片段阅读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 , 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出塞”中“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指的是“___________”,“人未还”写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的渴望。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诗人由月夜关塞联想到秦汉时代曾经取得抗击匈奴侵扰的胜利。
B.诗中借用“飞将军”的典故,表现当时领兵主将发扬李广精神,“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战斗决心。
C.反映远离家乡的士兵为抵御外侮而长期戍边“万里长征”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了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D.“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属虚指,突出了空间辽阔。
9、爬山虎的脚(节选)
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选文第1小节写得真清楚,我知道了图( )画的爬山虎的脚是正确的。
A. B.
C.
D.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的括号中。
贴 巴 拉 触
这些动词清楚地写出爬山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中的“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段,你认为观察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 )。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 ),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 ),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词语理解】文中有个词“绛紫”,不好理解。我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猜测“绛紫”的意思与________相关,我能再写一个这样的词:_______。
【2】【修辞判断】短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选择合适的语句填到文中括号里。(填序号)
A.一团团火
B.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C.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3】【整体感知】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
【4】【提取信息】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北大荒秋天迷人的景色。
【5】【语言表达】“大豆摇铃千里金”,多么新鲜生动的谚语呀。它让你想象到了什么?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材料一:
我国城乡儿童阅读情况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国有2.5亿儿童,其中1亿在农村。《2022年乡村小学阅读状况调查报告》通过26万份调研样本呈现了他们的阅读现状:乡村小学生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3.27本,这数字甚至不到全国同年龄段群体的平均水平(10.32本)的一半。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乡村小学生之所以看书更少,并非是因为缺乏阅读兴趣,上述报告数据显示86.7%的人都表示喜欢阅读课外书。其中有近半数(46.7%)表示喜欢阅读,“但不经常看”。喜欢但不经常看,这看似平淡的表述背后可能是无数“求而不得”的故事。图书资源短缺成为乡村儿童阅读受限的首要原因。调查显示,74.58%的乡村儿童在“阅读受限”的原因中选择了“图书设施不足、资源有限”。接近一半以上的乡村儿童,居住地3公里内没有任何图书设施(如,书店、公共图书馆、移动书屋等)。仅有的书店多以教辅类书籍为主,同时,受家庭经济状况和认知所限,很多父母给孩子买的书也多是习题集、作文书。
【1】根据两则材料,你同意以下说法吗?同意打“√”,不同意打“×”。
(1)乡村小学生看书更少,是因为他们缺乏阅读兴趣。( )
(2)74.58%的乡村儿童认为他们“阅读受限”的原因是“图书设施不足、资源有限”。( )
(3)接近一半以上的乡村儿童,居住地3公里内没有或只有1家图书设施。( )
(4)很多乡村儿童的父母大多会从孩子的阅读兴趣出发,购买习题集、作文书。( )
【2】小明同学在阅读完两则材料后进行了梳理,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乡村小学生阅读情况分析 (1)阅读现状:______ (2)主要原因:______ |
【3】我校组织学生和乡村小学开展“手拉手”爱心阅读帮扶活动,面向全校同学募捐图书。如果是你,你愿意捐出哪本书?请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阅读收获等角度出发,写下你的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福建土笋冻
土笋冻,单听名字如果你们以为是笋做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土笋”不是笋,也根本不是植物,而是一条条形似小蚯蚓的环节小动物,学名叫“星虫”,生长在江河入海处成淡水交江的滩涂上。它外形粗陋,颜色黑褐,粗者如手指,细者如稻茎,约有拇指长短,还拖着一条长有一二寸、细如火柴梗、伸缩自如的“尾巴”。因为这种小虫子状如圆筒笋,滋味比山上的冬笋还好,所以闽海沿海一带称之为“土笋”。
做土笋冻要先把土笋放养一天,以吐清杂物,然后下锅熬煮。因为它像猪皮一样含有高度的胶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锅黏黏糊糊,盛出来后装在小碗中,待它自然冷却之后,就凝固成小碗土笋冻了。其成品晶莹剔透,肉脆冻软,味美甘鲜,滑淄爽口,吃一口在嘴中,凉凉的,咬上一口土笋,脆脆的,配以酱油、醋、辣椒油等调味料,味道更加绝妙,在齿间回味无穷。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其中第______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土笋”。
【2】土等是怎样制作的?请按顺序排一排。(填序号)
①冷却凝固。 ②放养吐出杂物。 ③下锅熬煮,熬成糊状。
(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土笋冻是用笋做的。(_______)
(2)“星虫”生活在河流的淡水中。(_______)
(3)因为“星虫”的形状像圆筒笋,滋味比冬笋还好,所以称为“土笋”。(_______)
(4)土笋冻是一道热炒菜,吃起来脆脆的。(_______)
【4】请介绍一种你们家乡的特色美食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美文欣赏
地平线(节选)
小时候,我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上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跑。庄稼收割完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散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房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那里天地相接了。
天和地已不再平行,而是形成一个三角形,在交叉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啊,天到尽头了!”
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骑了好长时间,赶到树下时,发现天地依然平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悠悠然如仙翁。
“老爷子,你是从天边来的吗?”我问。
“天边?”
“就是那有一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还远吗?”
“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
“地平线是什么?”
“是个谜吧。”
我有些不大懂了,以为他在骗我,就又对准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然而我失败了;矮屋那里也是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那一道地平线。
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人的话,出神地想: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也正因为是个谜,我才要去解,所以跑了一程又一程。它为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有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吧?
【1】解释词语
无拘无束:_____
【2】“咀嚼”原意是______,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
【3】“地平线”的位置是_______,颜色是_______。
【4】为什么说:“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
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
14、课外拓展我能行。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地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1】这两段文字描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色。
【2】本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___句话。
【3】文段中小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描写了_____、_____、_____这三种花。把这三种花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三种花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
【5】把文段中你认为描写优美的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改变句式,使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 你们的家庭踌躇不决地把你们奉献给国家。(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羞得无地自容,但这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或神态描写的提示语,补全句子。
(1)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妈妈______________:“你怎么能说谎呢?”
(2)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他______________,说:“小姑娘能写出这样的答案,太有才了吧!”
18、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我爬上了大树。(高高的)
我爬上了高高的大树。
1.麦穗笑弯了腰。(金黄金黄的)
2.小手十分灵巧。(胖乎乎的)
19、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同学们推荐她。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______________
②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
(2)把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我请妈妈给我买文具盒。
______________
②我请张晓明天到公园去玩。
______________
20、西门豹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改为“被”字句)
_____
21、习作。
看到美好的景物,我们总是心存感动,想把它描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还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请你以《夏日即景》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按一定顺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字迹工整。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