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甘肃金昌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更加有效地推动校园扫黑除恶工作,是实现平安校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B.我们应提倡全民阅读,因为阅读是每一个公民应该享受并受到保护的最基本的。

    C.运载火箭海上成功发射,探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

    D.地铁3号线6月6日试运营,标志着南宁市正式迈入站城一体化的3.0时代。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装潢 点缀 游移不觉 纹丝不动

    B. 喉咙  盘旋  撩人心弦  局促不安

    C. 夏娃  白皙  神彩涣发  掂斤播两

    D. 默祷  啜泣  挍尽脑汁  气喘吁吁

  • 3、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前看”“向无此例”和“心里向着他”这三个“向”的词性依次是:介词,动词,副词。

    B. “开卷有益、十拿九稳龙吟凤哕锐不可当”这四个短语的结构两两相同。

    C. “皇帝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赞美。”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衣服没有获得过赞美”。

    D. 我感到高兴更感到激动因为他成功啦。”这个句子的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 4、同学们对课文中一些句子进行了品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要注意重音和停连,例如《济南的冬天》里这句话就可以这样读:“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重音“.”停顿“/”)

    B.“热烈”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者环境气氛,而《雨的四季》中“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粗犷”这句话中的“热烈”有“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

    C.《散步》中的句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句式对称,读起来很有韵律,前后句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D.《金色花》中有这样一句:“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表现出母亲因为担心而非常生气,所以我们要用斥责的语气朗读,读出母亲的愤怒。

  •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寒噤  笑嘻嘻  郑重奇事  置之不理

    B. 杜蛎  萤火虫  莫名其妙  狼狈不堪

    C. 潮汛  芦苇丛  默默无闻  迟疑不决

    D. 恣睢  厚障壁  胡说八道  与日具增

  • 6、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多次出现,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C.《桃花源记》中的“记”是表示文体,本文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先秦时被列为“五经”之一。《诗经》的表现手法有风、雅、颂,内容上分赋、比、兴三大部分。

  •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节将至,有同学在给父亲的贺卡上写道:令尊大人,祝您康健顺意!

    B.《世说新语》是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主要记载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古代作品集命名形式多样,有以诗人的字号命名的,有以官职命名的,有以书斋名命名的,有以籍贯命名的等等,如《杜工部集》《刘梦得文集》《聊斋志异》,它们的命名方式是不同的。

    D.买到这么便宜的菜,本来是我自己得了便宜,结果却便宜了你。(句中加点的三个“便宜”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动词)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之。

    (注释)①谒者:官名。②河南:指河南郡。③节:符节,皇帝派遺使者的凭证。④矫制:假传圣旨。⑤数:屡次。⑥黄老之言:指道家学说。 ⑦大指:大的原则。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 D.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2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使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2)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4从文中可以看出汲黯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近的一首,并简述理由。

    A

    B

    C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闻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迁客:指遭贬迁

    的官员。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①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②班马:离群的马。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八年五班开展爱眼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从中得出的两点结论。

    材料一:2018年全国青少年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截至2019年,我国少年近视率接近60%,占世界近视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据光明网报道,202O年春季,因疫情防控需要,学校实施线上教学,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时间激增,由此引发的视疲劳问题也大量出现。据某市统计,仅5月份前去眼镜店和医院眼科配镜的青少年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三成。

    (2)健康用眼已经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话题,2021年2月4日,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各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2020年下降0.5或1个百分点以上。为了号召同学们爱护眼睛,合理用眼,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一则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五班班委会

    2021 年6月1日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②愿驰千里足,__________。(《木兰诗》)

    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④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⑥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海底两万里》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张家小馆饺子兵

    张曼娟

    ①星期三在学校里有八堂课,中午一小段空挡,我并不很饿,却觉得有进食的必要,于是,便来到大直,走进一家饺子馆吃午餐。在我想来,既是标举饺子馆,他们的饺子应该很不错。服务生问我要几个饺子,十个吧,我说,在家里吃饺子,我都能吃十几个的。饺子上来了,我有点错愕,这……是饺子,不是水煮包子吧?它们的个头还真大,皮尤厚实,内馅粗糙,我用了好多酱油、醋和辣椒酱,勉强啃完五个,已经弃械投降,谁要再逼我吃完,我铁定和他翻脸。当我结账时,服务生还追上来问:“要不要打包?”不用不用,我差不多是逃出来的。一个人缓缓走在秋日街头,忽然觉得感伤了,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会没有饺子可吃的。

    ②说到底,都是国为我家是饺子世家,而传到我这一代,看起来是要彻底失传了。我家有一个擀面板和一支擀面棍,年纪都比我大,应该是这个家庭则刚组成就来到的,新鲜面条还不好买的时代,父母亲要想吃面条,就得自己和面擀面拉面条。每当有客人上门,像是父亲的海员朋友,或是母亲的护士同学,小小的屋子挤满最能吃的青年,大家便一起包饺子,每个人都动手做,边包边聊,细密又合作。所以,从我有记忆以来,包饺子就是最平常的活动了。

    ③父母亲说在他们黄河流域的老家,通常是过年才包饺子的,而在我们台湾岛上的家里,只要市场有卖韭菜的,就是包饺子的好时节了。

    ④有客人来我家,常常也指定了要吃饺子。吃饺子其实并不省事,从一早起床就开始准备,揉面啦、料理饺子馅啦,包心菜洗好切碎之后要用纱布包起来将菜汁挤干:绞肉买回来总还得剩个好几遍才能生黏;细细的韭菜一支支拣干净,再加上虾米之类的配料,可得忙和半天。所以,每当有客人指定吃饺子,并且顺便加一句:“简单点,就吃饺子吧。”我总有点不忿,吃饺子哪里简单?等我长大一些,稍稍见过世面才明白,吃饺子确实是可以“简单点”的,而是我们家把它复杂化了。

    ⑤到底有多少人在我家吃过饺子,已经无法记载,但是,吃完之后最常有的建议就是:“张伯的张妈妈开个张家小馆卖饺子吧”,在那些人丁兴旺的时代里,我家的饺子都是一板一板的堆放着,大锅煮着滚水,要煮好几锅才歇火。母亲负责擀面皮,父亲负责包饺子,一颗颗皮薄而饱满的饺子,每一颗的大小形状几乎一模一样,端端正正排在板上,直着看,横着瞧,都能成排成列,就像精神抖擞、制服笔挺分士兵,踢着正步从司令台前经过。朋友有一次惊呼:“哇!好像在阅兵喔。”从此之后,,只要包饺子,就觉得父亲好像饺子兵团的总司令。

    ⑥我家过年当然也吃饺子,却是选在大年初五,说是“破五”,把过去一些不好的事都破除掉;又有一说是“扭小人嘴”、吃了初五的饺子便能封住小几的口舌,有几年我的年轻女学生总要在初五赶来吃饺子,像是一种祝福的仪式。母亲的面皮要揉很久,愈揉愈柔软,再放两个小时,让面醒一醒。父亲在馅里加入了金黄虾米、拌肉时加入生蛋增加鲜嫩,还有一个秘方,便是自炼花椒油,将花椒在油里炸得快要变黑了,花椒的气味全化进油里。便将花椒丢弃,等油降温再淋进馅料里,扑鼻的香味喷起来,全体拌匀之后,就可以包饺子了。

    ⑦我待在家里的星期日,有时还没起床便听见剁馅儿的声音,我知道有饺子可以吃了。便觉得一整天都让人喜悦。人口简单的家里只包出一板饺子,我看着头发斑白的父母亲,依然专注地擀面,将包好的饺子排列成兵,觉得上天对我确是特别恩宠的。

    1文中怎样描述饺子馆的饺子和“张家小馆”的饺子?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饺子馆的饺子

    “张家小馆”的饺子

    外形

    (1)______,皮厚

    每一颗的大小形状几乎一模一样,皮薄而饱满。

    內馅

    (2)______

    馅料有(3)______等,都经过(4)______捡净等的悉心处理。

     

     

    2在文章第④段中,作者指她家把吃饺子“复杂化”。“复杂化”一词在文中属于哪一类感情色彩的词语?试联系上下文加以说明。

    3作者在文中花了大量篇幅来详细描述父母做饺子的经过和步骤,你认为是否有必要?说说你的看法。

  • 14、说茶

    ①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话讲得明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家老舍甚至说:“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活着?”

    ②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喝茶有学问,种茶、制茶、沏茶,也都有讲究,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学、美学、植物等方面的知识。茶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四五千年前。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尝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幸亏喝茶才解了毒。这件事在汉代《淮南子》一书中即有记载。到了晋代,喝茶蔚然成风,唐代则成为喝茶的鼎盛期,出现了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这部书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而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有2700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有关茶的诗文、书画、歌舞不胜枚举。

    ③弘扬文化的目的是“化人”,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类社会趋于和谐。科学饮茶,艺术品茶,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

    ④喝茶其实是在练内功,使人内心变得宁静。人们在喝酒时往往觥筹交错,你劝我推,那种喧嚣之形、张扬之态,容易让人乱了心性。而品茶时神清气爽,心气平静,乐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来。

    ⑤喝茶有助于养成简朴的品质。古代虽然有“茶贡”,但茶不是权贵的专宠,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广东、扬州等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馆,人们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点,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抗战时期昆明的西南联大,宿舍少桌椅,图书馆缺座位,很多学生就在茶馆里“穷泡”。他们有些论文、著作就是在茶馆诞生的。现在每年春节政府举行团拜,也是清茶一杯,纵谈国事,呈现出一股廉政清风。

    ⑥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三五友人,数盅清茶,几碟茶点,推心置腹,气氛温馨,可以化解矛盾,增进缘分。在旧中国,一些地方的人发生冲突,常到茶馆“吃讲茶”。“讲”就是评理。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顿时化干戈为玉帛。

    ⑦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1607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当今全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人均每年茶叶的消费量有一斤多,位居前三名的是爱尔兰、英国、科威特。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1】从全文看,作者围绕“茶”主要介绍的三方面的内容是( )

    A.喝茶家常事,是一种文化现象;茶文化能“净化心灵”;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B.喝茶使人内心变得宁静;喝茶有助于养成简朴的品质;喝茶更能喝出和睦。

    C.喝茶是家常事;弘扬文化的目的是“化人”;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D.喝茶是一种文化现象;弘扬文化的目的是“化人”;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对选文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老舍的话,说明老舍把喝茶当做生活方式和目的,突出强调在中国喝茶是一种文化现象,引出说明对象。

    B.第④⑤⑥段之间是并列关系,它们之间可以调换顺序。

    C.总的来看,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说明的顺序是逻辑顺序。

    D.全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茶文化。

    【3】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而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有2700年。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你在我幸福的回忆里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名中学生总是因为自己的成绩低而苦恼。一天晚饭后,父亲与他一起走进一座高楼,并领着他沿着楼梯一步一步走向楼顶。看着脚下迷人的夜景,父亲说:“学习如人生旅途中没有电梯一样,只有沿着台阶一步步登上顶点,才会见到最壮丽的风景。”这个孩子顿有所悟。后来,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不少于500字。

    (3)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