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怀念》一文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写来,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全文的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这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
B.《植树的牧羊人》作者采用纪实手法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C.《穿井得一人》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D.蒲松龄的《狼》一文中屠户身上表现了复杂的性格。最初怯懦“投骨”,渐而清醒“持刀”,最后“暴起”毙狼。对屠户的刻画,主要是心理描写加少量动作描写。
2、[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标题。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公开刊登后,轰动山城,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重庆各种报刊纷纷发表和词与评论。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刊发的和词不下50首,评论将近20篇;这在我国词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C.玲玲给刚刚出院的张老师写了一封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D.小明发表完班级演讲,最后鞠躬致谢: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聆听!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寻觅(mì) 禁锢 惟妙惟肖(xiāo) 和言悦色
B. 嶙峋(xún) 蹒跚 摩肩接踵(zhǒnɡ) 长途跋涉
C. 胆怯(què) 蒙昧 颔首低眉(hàn) 油光可见
D. 凝视(nín) 恩惠 筋疲力尽(jīn) 抑扬顿挫
4、下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21年5月22日,甘肃省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中,21人遇难。全班同学听到这个消息后,全都触目伤怀。
B.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劝他不要再迟到了,可是他不折不挠,根本不听老师的劝导。
C.我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D.林黛玉《咏白海棠》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真可谓妙手偶得。
5、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卖弄(long) 酝酿(liàng) 烘托(hòng) 疲倦不堪(kān)
B.分歧(qǐ) 瘫痪(tān)攲斜(jī) 絮絮叨叨(xù)
C.贮蓄(chǔ) 高邈(miǎo) 秕谷(bǐ) 诲人不倦(huǐ)
D.笃志(dǔ) 确凿(záo) 粗犷(guǎng) 人迹罕至(hǎn)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编著的。
B.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属于祈使句,一般来说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语气,比如:“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用来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情感的句子属于感叹句,比如:“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C.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掉后剩下的部分。找出句子主干,就能看出它的基本句型,并且可以看出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得当,句子主干表达的意思和原句一样准确。
D.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蚀》的三部曲分别是《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7、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秋日的黄春,栈桥尽头。红色滩涂被夕阳抹上了一层金色的幻彩,在斜阳的照射下,几条木制的渔船搁浅在红草滩上,仿佛早已忘却远海的风波,沉睡多年。水道蜿蜒,穿过红海滩,汇入海滩尽头的碧波浩海。一群群海鸥,时而追逐落日而去,时而又乘凉风归来。摄影师们不约而同地沉默、驻足、专注,寂静的滩涂上,只听见一次次快门按动的响声……游客们伫立在这旷野的中央,远眺朗朗晴空,看闲云淡淡、鹤舞鸡翔,不知不觉就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A.“栈桥”“幻彩”是名词,“搁浅”“婉蜒”是形容词。
B.“摄影师们不约而同地沉默、驻足、专注。”这个句子中,“沉默、驻足、专注”作谓语。
C.“一群群海鸥,时而追逐落日而去,时而又乘凉风归来。”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D.“早已忘却”和“海滩尽头”是偏正短语,“水道蜿蜒”是主谓短语。
8、文言文阅读
与 致 虚 妹 丈 书
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缭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缭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
注①被:遮盖。②骀荡:这里指书法舒放旷达。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吹洞箫数阕(_______)②不能及已(_______)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3】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陈述。
9、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①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②。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③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①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丑奴儿:词牌名。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②高楼。③强(qiǎnɡ):竭力,极力。
【1】下列关于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中心句。
B.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也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C.“而今识尽愁滋味”意思是“愁”到极点,“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危机,自己报国无门。
D.“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作者怕直言朝廷苟安、自己报国无门之“愁”犯忌,只好道“天凉好个秋”,表现作者轻松洒脱,“愁”不往心里去。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成语是浓缩的文化,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二)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
(材料三)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滥用、误用成语的情况时有发生,《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分条写出探究结果。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成语。
关键词是:“赵括”“兵书”“生搬硬套”,后用来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決实际可题。
出自木兰诗,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②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④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⑤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⑥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根据理解默写诗句。
①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
12、《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用__________来选拔官员的,她第四次出游来到了_____________(国名)。
13、拯救绿色生命
①野生植物素有“绿色生命”的美称,它对于人类的价值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被誉为“绿色宝石”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益于一株野生稻的“野性”基因。
②科学家们指出,人类未来将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或许,一些野生物种在将来某一天会帮助人类免于饥荒、祛除疾病、度过各种灾变而幸存下来。然而现实则令人一无忧虑,我们正在遭受植物种质流失带来的痛苦。野生植物资源也已越来越难寻觅了。
③由于人们生产活动的扩展和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伴随森林的毁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许多度过冰川期而侥幸活到今天的珍稀濒危植物,在人们尚未认识到其价值之前,即遭到空前的劫难。
④国内有些科学家撰文指出,我国一批珍稀植物可能已经灭绝。其中包括喙毛红豆、毛叶、紫树、锯叶竹树、绣毛茜、双蕊兰、无喙兰等几十种植物。在编写中国植物红皮书时,科学家们跋山涉水,对这些濒危植物进行了数年查找,但踏破铁鞋无觅处,这是永远难以弥补的损失。此外,还有相当一批野生植物陷入濒危境地。一旦灭绝,就不能失而复得。据世界保护监测中心估计,地球上约有6万种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平均每天有一个植物种灭绝。
⑤为拯救绿色生命,我国已建立起400余处珍稀植物迁地保护繁育基地和100多处植物园,使1000多种珍稀植物得到保护和繁殖。然而,我斩植物种质保护还处于落后状态。美国有植物园300多个,俄罗斯也有120多个,都远远超过无国。我国植物园一般搜集植物3000种左右,而在发达国家一般都在万种以上。我国相当多的植物园还面临园地被蚕食、环境被告污染、植物被破坏的问题。科学家们还深刻地分析说,人类今天遇到的种种困难,有许多起始于昨天的错误。而今天,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已经不允许我们再有失误。
【1】拯救“绿色生命”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野生植物资源越来越难寻觅的原因是
【3】为拯救绿色生命,我国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
【4】“我国一批珍稀植物可能已经灭绝”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5】第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试举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6】阅读本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 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 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域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象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结合第⑦段划浪线句中“也许”一词来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
【4】无人机时代的到来,有利有弊,“它会走向何方”?请说说你的看法。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坚持就是胜利。
——毛泽东
有时候,坚持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便可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
——宫崎骏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柏拉图
耐人寻味的话语总能激起我们思维的火花。上面的三句话给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也可……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