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甘肃平凉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收(liǎn)          默(jiān)          奋(kàng)        (juàn)       (qī)

    B.闭(sè)            猎(shòu)        (sù)            慢(dài)          辈(xíng)

    C.石(yǔn)          皱(zhě)        (bàn)       树(jiù)        绊(jī)

    D.杂(rǒng)        暗(huì)            立(yì)            然(gá)          (gé)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放假了,美丽的校园一片寂静,人迹罕至

    B. 春节前,菜市场一片人声鼎沸;购买年货的人很多。

    C. 班主任很善于发扬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D. 最近小明买了一个创新玩意,我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半天,感觉很有趣。

  • 3、下列对《乡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达了其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感。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亮遇到困难总是踌躇不前,所以他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B. 人们听了歌手王菲演唱的经典曲目《匆匆那年》,不由得触目伤怀

    C. 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公司的生意终于有了起色。

    D. 他妹妹发烧住院,弟弟又让汽车撞伤了,真是祸不单行啊!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B.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C.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D.经过共同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dài)慢       (juàn)     (kuàng)   (chè)大悟

    B.(mò)然       (wèi)       石(yǔn)       (xiāo)声匿迹

    C.(wò)旋       (pàn)       (jiān)默       (jiá)然而止

    D.静(mù)       (zào)       (shí)       奇伟磅(bò)

  •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C.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未识书具_______________

    (2)自是指物作诗立______________

    (3)之为众人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篇幅不长,但内容详略得当,详写仲永年少时天赋异禀,略写仲永长大后因不学,才学平庸。

    B. 仲永惊人的写作天赋与后文才能平庸形成鲜明的对照,文中导致仲永“卒之为众人”的根本原因是“不使学”。

    C. 文章前叙后议,第三段的议论集中强烈,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使前面所叙的事实立即升华,具有典型意义。

    D. 方仲永这一事例,令人不禁叹息仲永最终平凡的结局,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天赋好的人不学习会造成什么后果。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阅读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

    A.结构上诗人的情感一波三折,有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苦闷——茫然——侧面描写行路难 ——彷徨——坚定信念,在这条线索上诗人的感情激荡起伏。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人借用吕尚、伊尹两个人的典故,来表现自己在困难面前想到前途还有些许希望。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成为让人振奋精神的千古名句。

    D.诗句采用了长短句的结构,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词,使诗作感染力倍增,也表达了诗人豪迈的诗情和自由的个性。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我常常(a惊叹  b慨叹)于那些燕子,它们(a瘦弱  b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身上不但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a哀愁  b乡愁)。

    (1)根据语境选填词语。

    (2)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再扣诗题中“遥有此寄”四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名著阅读

    (1)这是一部科普巨著,共十卷,每卷若干章,详细介绍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以人性化关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这部书名叫《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____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科普作家。他拥有“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被世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_”,这部书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在自然科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三到四年繁殖一次;附在树干上,吸取树的汁液;天气炎热时,发出鸣叫声;在地下四年,钻出地面后,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左右;这种昆虫是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的昆虫是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贩卖焦虑,核心是制造“欠缺感”,兜售需求。欠缺感,就是一种“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感觉。看到报道上,补习机构里满眼都是孩子在补习功课的时候,你还能不如坐针毡吗?当受众最广的传播平台都在一遍遍刷屏校外线上培训机构的时候,你是不是已然觉得这个世界只剩自己的孩子没有上培训班了?

    贩卖焦虑的第二方面是销售所谓“正确”的教育方式。被包装上市的“虎妈”和“狼爸”的育儿故事,尽管本身揭示了家庭教育的多样性,却无一例外地被媒体展示为:有一条可被学习和复制的家庭教育范式。父母不能容忍“我们不一样”,不一样的只能是资源(那在父母的控制之外),因为孩子的生活是由他们能得到的养育质量决定的,“你怎么养育孩子将对他/她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贩卖焦虑的第三方面则是鼓吹竞争的意象。目前,研究人员能够证明教育或能影响个人流动的机会,但决定一个人生命际遇的,的确并不完全在教育。然而,在商业公司那里,教育却成为维系着一个人一生幸福与际遇的唯一,是个人获得竞争力的基础。而当代社会全部的社会关系,可以全部地抽象化为竞争二字。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3月23日,有改动

    材料二

    事实上,校外培训的兴起原本是一件好事,无论是兴趣上的培养拓展,还是学业上的培优补差,校外培训都为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这必须以教育公益属性为前提。

    但如今,校外培训的虚火越来越旺,铺天盖地的广告之下,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似乎不给孩子报个培训班,就是在虚度时间,会立马被赶超。还有网友表示:“身边同学同事都在报辅导班,只能随波逐流,关系到孩子的成绩,谁也不敢落后。”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18日,有改动)

    材料三

    要化解这种焦虑,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就要在区域内办好每一所学校。现在城市教育大都分为学区,一般学区内有几所优质学校,也有几所薄弱学校,这就造成了不均衡的情况。应整合教育资源,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让家长体会到老师的爱心、细心、耐心,从而提高对学校的信任度。

    此外,现在校外培训机构“绑架”学校、家长的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还在考试来选择学生;二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不按规矩办学,超纲、超前讲课,严重地冲击了学校课堂教学;三是孩子不上补习班,放学后就无处可去。

    (作者:顾明远,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1】依据材料一,可知“贩卖焦虑的实质是什么?

    【2】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三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出了解决办法,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就如何解决“培训机构”问题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建议。

  • 14、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扫地人

    梅子涵

    ①我是写过扫地工的,忍不住又想写,这回写的是老董。

    ②他是小区这几年的一个扫地工,扫的区域也是我住的这一块。几年前是另外一个山东人,后来离开了,现在是老董。

    ③老董是苏北人。他扫地的扫把很大,但是人瘦弱、矮小,所以他几乎和他手中的扫把一般高矮。他很是用力,扫得“唰—唰—唰—唰”,以前的山东师傅也是一样,他们都是认真的工作者、扫地人。

    ④我总能看见他。有的时候没看见人,但是听见“唰—唰—唰—唰”,就知道是他在扫地。

    ⑤他专心得很。不东张西望,甚至你喊他,他也只是稍微抬抬头。他只看着地上,挥动手,移动脚,走得不急不躁。仔细看着他,会油然觉得,扫地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扫着地上的从早到晚,日月时光由他度过,辛苦也安心,干干净净,夜晚的睡眠应当可以很深沉,春眠不觉晓,冬眠不觉冻,一年四季。

    ⑥他的背有些驼了。他以前是在小区北面那一块扫,再以前是在别的小区扫,他离开苏北老家已经蛮久了,蛮久时间不干农活了,六十多岁了,住在马路对面不远的出租房里……这些都是他断断续续告诉我的。

    ⑦我在路上遇见他,会和他说说话,问问他东和西,他就断断续续告诉我这些南和北。

    ⑧他喊我老师,声音的末梢都是微微扬起,那是一种和我渐渐熟悉的亲近,也含着尊敬。他一定也感觉得出我尊敬他,我有时喊他董师傅,有时喊他老董。开始的时候,想送两块糕点给他吃,却会犹豫,怕他会认为我是自己不吃的才给他,所以就很认真地说,董师傅,吃块糕点吧,休息一下,味道很好的。甚至是我边吃着,边把给他的那份递给他,这样就看得出我们吃的是一样的,“一样的”很重要,因为我们的确是一样的,虽然我当老师,他扫地。

    ⑨我问他喝茶吗?想送他些茶叶,让他泡好了放在工具车上。但是他说不喝茶,只喝水,所以后来我给他糕点时就说:“老董,你喝下午水的时候吃吧。”没有说下午茶。

    ⑩他已经熟悉我幽默里的心意了,说,嗯哪,谢谢了。

    其实,当我们说着是“一样的”时候,心里、意识里还是有着些“不一样”的。如果真的原本就觉得一样,那为什么还要强调呢?很多的“一样”“应该”都是在远方,人性的完美尤其在远方,只能是我们自己半小步、一小步认真地去接近。

    天气特别好,我正坐在阳台上,想写出这个文章的结尾。听见了“唰—唰—唰—唰”的声音,站起身看,老董正从小路的西面扫过来,小路在两排树的中间,号称林中小道。老董低着头,嘴上叼着烟,每一“唰”都凝神。我很想喊他,而心里想的是,每天都这样扫,重复的动作,重复的平静,他的心里想的都是些什么呢?我们实在是不那么知道的,正像他也不会知道我,能看见的只是门前屋后每天都干干净净。

    我只是说了一点扫地老董的事,他扫把下的“唰—唰—唰—唰”,一年四季平凡的干净声音。干净是不容易的。

    (选自《新民晚报》“夜光杯”,有改动)

    【1】第⑩段中加点词“心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看,老董是个怎样的人呢?

    【3】“我”关心老董的具体表现是(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的是扫地工老董,标题为何是“扫地人”?

    【5】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董是扫地人,我是老师,“我”与他的职业差异太大。

    B.“我”的意识里还是想着老董与“我”有着些“不一样”。

    C.“我”和老董一样,都在不断接近、不断追求人性完美。

    D.“我”和老董应该做到彼此尊敬,可是老董却没有做到。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不要为了那页已消逝的时光而惆怅,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林海音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跨过那道坎,真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你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故事。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生活中的“坎”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