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在隋朝时期的作用不包括( )
A.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B.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C.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D.削弱了皇帝的权力
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A.唐朝后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3、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的目的是
A.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完成统一大业
B. 维护中原地区人民的利益
C. 削弱蒙古贵族势力
D. 实现蒙古草原的统一
4、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它分为四段,最北的一段是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5、图所画是公元958年时五代十国的形势,以东京(开封)为首都的政权①,以江宁(南京)为首都的②,以兴王府(广州)为首都的政权③,这三个政权在五代十国的序列中是什么关系?( )
A.①和②分别是五代中的后周和南唐,③是五代之一的南汉
B.①和②分别是十国中的后周和南唐,③是五代之一的南汉
C.①是五代之一的后周,②和③分别是十国中的南唐和南汉
D.①是十国之一的后周,②和③分别是五代中的南唐和南汉
6、宋代开封城内有艺人演唱、讲史、杂剧表演、街头歌舞表演,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宋代
A.经济发展超越前代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D.商业活动不受限制
7、下图中文字为“还我河山”,图中历史人物被人们所熟知是因为其率部抗击
A.辽军 B.金军 C.西夏军 D.元军
8、唐代许多著名的艺人和宫廷乐师来自中亚,带来了许多中亚特色的舞蹈,中国的乐舞也不断地向四周各国传播。这说明唐代
A.与中亚各国信仰完全相同 B.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C.中外文化交流活跃 D.科举制度带动文化的繁荣
9、我国有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将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那么黄雀应该是
A.辽
B.西夏
C.元
D.满清
10、出土于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格密封的船舱。正是凭借这样的海船,宋代海外贸易远超前代。宋代中国商船的踪迹远至( )
A.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B.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C.孟加拉湾和东非海岸
D.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1、宋太祖为了将财赋收归中央,在地方设置了( )
A.藩镇
B.节度使
C.转运使
D.通判
12、“安史之乱”的发生时间是( )
A.611年
B.755年
C.756年
D.763年
13、20世纪初年,素有“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的山西祁县,这里的乡民只有靠垦种上岭下坡活命。可是,三年一次大灾害后又赶上连续三年大旱,天天有人成为饿殍,民不聊生。于是,男人们背起简单的行囊,踏上了走西口的道路。那么,《走西口》主要描写的是哪一商帮的历史( )
A. 徽商 B. 晋商 C. 鲁商 D. 豫商
1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A.推翻了唐王朝统治
B.最后被镇压
C.攻入长安,建立了政权
D.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的腐朽
15、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状况,以下诗歌反映了唐朝什么样的社会景象
A.经济繁荣
B.文化昌盛
C.农业发达
D.盛世辉煌
16、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读到活字印刷的书籍
B.到四川经商时使用交子
C.参加岳家军抗金斗争
D.乘坐装备指南针的海船
17、581年,杨坚夺取了哪个朝代的政权,建立隋朝
A. 陈朝
B. 北齐
C. 北周
D. 南朝
1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 交子
B. 会子
C. 银票
D. 人民币
19、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的中央官制是( )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九品中正制
20、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②设置通判
③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④设置转运使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21、历史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人名);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22、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__,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23、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①背景: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②目的:学习中国的______
③影响:把唐朝先进的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______、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①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②贡献:在日本传授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4、戏剧: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不少剧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__________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曲文流利,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________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25、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____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尖锐。
(2)发展: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____的队伍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3)口号:李自成提出“____”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4)建立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为________。
(5)推翻明朝:____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26、到秦汉时期,中国传统节日中,基本定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严格限制________。
(2)过程:
①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强迫________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不准商船、渔舟出海
②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________、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
③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设立“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积极影响: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影响:当时的西方国家先后进行________革命和________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________的机会,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8、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明代科举考试题目来自于“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为标准。
(2)形式:明代科举考试的形式有严格规定,由八部分组成,称为_____。
(3)影响:_____内容生疏,形式呆板,又_____,严重禁锢了人们的_____。它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使应试的人被录取后成为_____。
2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
30、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____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____后期,棉纺织业兴起,____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____、河南____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____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广州、____、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____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_____。
31、将政权名称与建立人物和所属民族对应连线:
32、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列举封建社会建都于长安的主要朝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3、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一伟大的和平使者》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三: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3)根据材料三可知,清朝采用了哪种对外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4)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