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四川巴中中考三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B.《孟子》的作者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其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要素包括: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

    D.“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曾子烹彘”“商鞅立木”还是“一诺千金”,都包含着古人对诚信的尊崇。

  • 2、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wǎng)   器(mǐn)   (yí)

    B. (zhě) 露(tǎn)   (shù)

    C. (qí)   篷(ruò)   (sǎn)

    D. 正(jiǎo)   壬(shù)   (rán)

  • 3、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热(chì   持(jīn 忧心忡忡chōnɡ

    B.kuò diào 忍俊不jìn

    C.xūn   广众(tínɡ

    D.huì 疤(chuānɡ 痛绝(

  •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辩论赛上因为某个问题辩论起来了,绵竹师培中心队的发言尤其咄咄逼人,毫无战斗力,很快被什地中学队驳倒了。

    B.电影《战狼2》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C.要想获得知识,离不开实地的观察、积极的探测,袖手旁观是不能获得真知的。

    D.为了写好这篇文章,绵竹玉泉中学刘红英老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 5、结合近期的学习经历,同学们撰写了一些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了深入了解南宋杭州的宋韵往事,可以阅读宋朝人司马光写的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B.“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

    C.《山海经》涵盖了上古地理、天文、动植物等方面的诸多内容,可以说是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D.中华儿女自古就有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燕然勒功”的典故便是一例。

  •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子衿》《式微》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成风、雅、颂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游记《登勃朗峰》的作者马克·吐温,英国作家,代表作为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C. “旦”是中国戏曲四大行当之一,“旦”中的“小旦”扮演年轻女子,“老旦”扮演老年女子。

    D. “所以实际上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一句的主干是“扶植年轻人是规律”“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一句的主干是“它不喜欢恭顺”。

  •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就不信,才这么点工夫,他竟能销声匿迹了。

    B.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电影《悬崖之上》在我市上映,广大观众刮目相看

    C.我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世界上竟有这样的事,真是开卷有益

    D.我们非常反对那种专注于艰深晦涩、矫揉造作的文风。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善学者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②庸:归功于。③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 ④节:树枝和干的交接处。⑤目:纹理不顺处。⑥说:同“悦”。⑦从容:有"自然"的意思。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道/其远而无所极邪?/如获

    B.人不独亲其亲/曰:教学相长也。/虽有名马

    C.后尽其声/公抱茅入竹去/不以为

    D.不知旨也/请循本/莫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

    (2)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虽有嘉肴》的论证过程,请你补齐内容。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原文)。作者开篇用________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说起,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举“学”与“教”所产生的“_________”(原文)和“________”(原文)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再得出本文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②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1上阕画线句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仔细阅读下阕诗句,说说表达了词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人无信不立”是我们本学期第二单元的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请按要求答题。

    (1)写出与诚信相关的两句名言,并将“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用规范的正楷字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所在的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仿照活动一将其它的活动形式补充完整。

    活动一:诚信人物图片展

    活动二: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好朋友轩轩在商场买衣服时,收银员多找了50元钱。他很高兴地来与你分享这一“好”消息。请你结合本次活动主题对他进行劝导。

    (4)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你同意这位司机的做法吗?请简述理由。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理解性默写。

    (1)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_________________”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2)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遭遇了摧折也依旧坚持自己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

    (4)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学过的《大道之行也》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之相近。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老海棠树》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品读第⑦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3】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 1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

    孙道荣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印象里,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也是父亲第一次喊我坐到他的身边,与他坐同一条板凳。

    家里没有椅子,只有板凳,长条板凳,还有几张小板凳。小板凳是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坐的。父亲从不和母亲坐一条板凳,也从不和我们孩子坐一条板凳。家里来了男性客人,父亲会起身往边上挪一挪,示意来客坐下,坐在他身边,而不是让他们坐另一条板凳,边上其实是有另外的板凳的。让来客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不但父亲是这样,村里的其他男人也是这样。这是一种尊重,让一个人坐在另一条板凳上,就见外了。 

    第一次坐在父亲身边,其实挺别扭。坐了一会,我就找了个借口,起身走开了。工作之后,我学会了抽烟。有一次回家,与父亲坐在板凳上,闲聊,父亲掏出烟,自己点了一根。忽然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把烟盒递到我面前说,你也抽一根吧。那是父亲第一次递烟给我。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烟雾从板凳的两端漂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 

    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算是村里见多识广的人了。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评理。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也就和解了,母亲就会适时走过来喊他们,吃饭,喝酒。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母亲惴惴不安地站在父亲身后。父亲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那是惟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说田里还有很多农活。可父母明明答应这次是要住几天的啊。后来还是妻子的话提醒了我,一定是我哪儿做得不好,伤了父亲。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和父亲坐在一起吗?我的心,隐隐地痛。后来有了大房子,也买了三人坐的长沙发,可是,父亲却再也没有机会来了。

    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有一次,是我升职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滔滔不绝。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

    现在,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在父亲心中,同坐一条板凳在不同情况下分别意味着什么。

    【2】请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划线语句。

    (1)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

    (2)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

    【3】本文原题为《和父亲坐一条板凳》,发表时作者改为《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你认为这样改动有什么好处?

    【4】请结合主题及文章语境,为文章补充一个结尾。

    现在,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班会课上,大家在一起探讨,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小马说:“他想成为科学家”。小林说:“他想成为一个音乐人,唱歌,写歌,出唱片”。小陈说:“她想成为动漫作家,画很多的动漫人物,出动漫书”。小郭说:“她想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做最好的自己”。

    这样的讨论,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思考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想法。请写一篇文章,将你的思考、体验、想法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