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昆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东周以来,周王室垄断学术文化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知识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属,转而趋向平民化发展,这一转变(     

    A.加速了政治集权体制的形成

    B.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百家争鸣

    C.导致了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

    D.说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 2、明代思想家李贽说,李斯提出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是“千古创论”。就算是先古圣王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来当政,他们也会采取郡县制。该观点意在说明(     

    A.李斯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B.秦统一的历史功绩

    C.制度变革是历史的必然

    D.郡县制始于周文王

  • 3、南京国民政府曾经隆重表彰了自秦至清40位民族英雄,其中“率部出国,击败法军,克镇南、复谅山、摧强敌、扬国光,为中西战争第一大捷。治军四十余年,于时号为良将”,表彰的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冯子材

    D.邓世昌

  • 4、观察下图,据图中变化信息推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遭破坏

    B.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C.诸侯国修筑长城防范匈奴

    D.国家组织能力加强

  • 5、1942年3月,日军大举进犯缅甸,英军兵败如山倒,接连向中国告急求援。国民政府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联合国家宣言》的基本精神,组建中国远征军,驰援缅甸,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取得了缅甸战场的全面胜利,但很多将士埋骨异乡。对中国远征军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远征军承担起缅甸战场反法西斯主力军的重任

    B.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主要是为了救援美英联军

    C.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肩负了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组成部分

  • 6、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边疆的管理经营,如图所示民族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南边疆各族称唐玄宗为“天可汗”

    B.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进行管辖

    C.在东北设都司、卫、所

    D.先后设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 7、北宋末年,“议者谓祖宗虽徇(依从)契丹,岁输五十万之数,然复置榷场与之为市,以我不急易彼所珍,岁相乘除,所失无几。”结合所学,这反映了(            

    ①北宋边疆贸易带有明显的屈从性            ②边境贸易缓解了政府财政的负担

    ③外贸税收是宋代国库的重要财源            ④政府采取了以钱财换和平的策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下图所示为某老师在教学中使用的示意图。该图体现的学习主题是(     

    A.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B.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C.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胜利进军

  • 9、据《史记》记载,商代名相伊尹放逐暴虐乱德的商王太甲三年,直到太甲悔悟才归政于他;《周礼·小司寇》记载:西周自由民(国人)有议政的权利,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必须征询国人的意见,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迁都),三曰询立君(国君废立)。材料反映出(     

    A.国人舆论影响国家大政

    B.君主专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约束

    D.原始民主传统约束皇权

  • 10、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A.儒、释、道三教并行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政治制度日益完善

    D.佛学诗词的兴盛

  • 11、2022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同年,G20峰会上通过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对多边主义和合作精神加以强调,求同存异精神再次在人类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出引领性作用。这说明(     

    A.世界各国之间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强权政治淡出历史舞台

    C.中国智慧在全球治理中作用重大

    D.地缘政治仍占国际主导

  • 12、有研究数据表明:“……中国抗战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按照1937年的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兵力为358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等等,这些说明了中国抗战(       

    ①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13、有人认为,明清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足以突破耕织结合、小农经济的传统经济结构”。下列现象突破这一特征的是(     

    A.城镇商业活动呈现繁荣景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取得进步

    D.苏州丝织业出现雇佣关系

  • 14、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康熙帝曾下令开放海禁,次年正式公布开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通商。然而至乾隆二十二年(1575年),其中的三个口岸被关闭,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这一变化(     

    A.使中国朝贡贸易体系逐渐衰落

    B.表明中国海权意识不断强化

    C.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使得中国对外交流完全断绝

  • 15、清朝中期疆域辽阔,政府在内地分立18个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此外,在边疆地区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主要地区是(     

    A.西藏

    B.新疆

    C.东北

    D.台湾

  • 16、据学者统计,五代年间士族出身的官员在整个文职官员中所占比例,后梁为53.1%,后唐为34.8%,后晋为33.3%,后汉为22.5%,后周为20.9%。北宋仁宗一朝13榜13名状元中,有12人出身于平民之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科举制成为选官唯一途径

    B.门第仍是选官的主要标准

    C.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D.政局动荡影响了人才选拔

  • 17、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钱学森“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等格言广为流传,它们都蕴含了(       

    A.耕读传家的理想

    B.格物致知的探究

    C.家国天下的情怀

    D.无为而治的理念

  • 18、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对两地严格按照(     

    A.中英、中葡联合声明办事

    B.香港、澳门特区基本法办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办事

    D.宪法和特区基本法办事

  • 19、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代长城防线的变化,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 20、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21、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的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这些石窟的修造(     

    A.体现儒、道、佛的融合

    B.由唐朝各民族的君、王所营建

    C.得益于佛教的广泛传播

    D.证明唐朝世界佛教中心的地位

  • 22、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这表明当时(     

    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恢复了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 23、宋朝是古代科举制的改革时期,“取士不问家世”,放宽了科举录取的范围,确立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这一做法(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保证了吏治清明

    C.提高了官员素质

    D.强化了儒学地位

  • 24、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大学学生创办《五七》日刊作为运动的喉舌。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大量小型革命报刊。据不完全统计,总数有 400余种。 这些刊物大多以宣传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为己任。这些报刊的发行(     

    A.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B.使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C.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兴起

    D.反映了文明开化的新风尚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目的是限制___________的权力,保证___的权力。

     

  • 2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人民一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很多科技领先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倍感自豪荣光。请完成下列图表。

    时间

    人物

    成就或地位

    东晋

    “书圣”

    北朝

    贾思勰

    《   ②   》

    西晋

    《禹贡地域图》

    唐朝

    孙思邈

    《   ④ 》

     

     

  • 27、过程

    (1)开始:________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巨大。

    (2)转折:________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红一军长征过程: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________→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4)结束

    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 28、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________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大轰炸的死者超过1万人,绝大多数为平民,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毁坏

  • 29、南昌起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_、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2)两万多起义军经过数小时战斗,全歼守敌,占领_______。随后,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_______。10月初,起义军在_______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起义军一部分在______________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_______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3)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30、1927 年 10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___________

  • 31、历史空间

    请将下列图片反映的史事与其发生地相匹配(填写数字)

  • 32、海峡两岸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__》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2)_______年11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共识,后被称为“_______”。

    (3)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_______、台湾海基会董事长_______在新加坡举行会谈。_______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往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4)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______________》,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_______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_______”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5)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_______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 33、绘画成就以_______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______________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 34、后方大迁移——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抗战时期的中国,经济实力与军事技术水平都落后于日本。东部沿海工业大学、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规模向________大后方迁移,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四等人制第四等人为汉人。

  • 36、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 37、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时强调: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2)请指出新时期农村改革的主要举措和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

    (3)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中国逐渐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4)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指出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5)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是什么?

  • 38、列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重要会议,写出时间和地点。

  • 39、罗马法是如何形成并发展的?其实质是什么?它对罗马历史的发展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