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记》记载秦二世和赵高、李斯合谋篡位,考古发现的汉简《赵正书》记载秦二世是合法继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物与文献可以相互印证
B.《史记》的表述相对客观
C.考古比文献记载更加可靠
D.史料的发现丰富历史研究
2、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组织“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精选260多件文物进行对比展示,共同见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这两种文化的相似处除了精美的玉器,还有( )
A.采用青铜农具劳作
B.种植玉米和南瓜
C.使用马拉战车作战
D.建有祭坛与神庙
3、中国共产党“二大”的主要内容是( )
A.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B.组织和领导中国工人运动
C.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4、下面为西汉时期几位帝王在位时太学中的博士弟子人数。(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整理)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 )
帝王 | 汉武帝 | 汉昭帝 | 汉宣帝 | 汉元帝 | 汉成帝 | 汉哀帝、汉平帝 |
博士弟子 | 50人 | 100人 | 200人 | 1000人 | 3000人 | 7000人 |
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
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
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
5、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包含了现实的对策发展逻辑与理论思辨逻辑两条脉络,使得大一统思想具有完整理论形态。就现实逻辑而言,董仲舒通过双重视域,为“大一统”思想注入了强烈的时代与现实关怀。据此可知,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
A.形成了以君主为中心的体系
B.充满了浓厚的经世致用色彩
C.抛弃了以民为重的传统观念
D.继承和发展了仁和礼的理念
6、1843年中英《通商章程》中,进口税率中棉纱下降了58%,棉布下降了73%,出口税率中生丝和茶叶都下降了58%。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扩大资本输出
B.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通商口岸逐渐增多
D.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
7、19世纪末,翻译家严复决定将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学》译介到中国。他在编辑过程中弱化了该书的“伦理价值”,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解读国际关系,并自创了“天演论”一词。1898年4月,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据此可知,严复的做法( )
A.旨在遏制民主革命的蔓延
B.为维新变法营造了舆论氛围
C.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D.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8、下图为《西北文化日报》对某一事件的报道。该事件( )
A.标志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
B.使国民政府继续推行不抵抗政策
C.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有利于中共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9、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代“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 )
A.从根本上改善了唐代的民族关系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直接管理
C.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
D.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
10、《阿房宫赋》写道:“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文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
A.政治改革、平定六国
B.农民起义、秦朝灭亡
C.焚书坑儒、统一货币
D.平定南方、开凿灵渠
11、明中叶以降,政府的财政收支,大都改用银两折纳与计算;原来以米、钞支给的官俸,逐步改用银两,本色俸米一石以银二钱五分支给;赋税也作了相应性变化,把相当大部分折成银两收缴,出现了金花银,以后又把徭役折成银两。造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海禁开放使白银大量流入
C.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D.赋税制度改革的有效推动
12、黄宗羲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指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青焉耳矣。”据此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 )
A.基本否定儒家伦理道德
B.主张推翻封建专制体制
C.大力宣扬西方启蒙思想
D.继承发展儒家民本思想
13、唐朝时到天竺取经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李春
14、自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人民军队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
A.党适时调整民主革命斗争策略
B.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C.人民军队的性质不断发生变化
D.民主革命重心的转移
15、唐太宗李世民在其所著《帝范.崇文》中有如下记述:“当乎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是知文武:二途合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武士儒人焉可废焉。”据此可知唐太宗( )
A.认识到治国应该因势而异
B.推崇科举制度
C.主张提升官员的文化素养
D.推崇儒学复兴
16、1895—1898年,万元以上设厂资本总额1990.6万元,其中纱厂创办资本219.9万元,占全部创办资本的11%,而1905—1908年万元以上设厂创办资本总额7661.1万元,其中纱厂创办资本514.1万元,约占7%。清末设厂资本变化表明( )
A.重工业占据了主体
B.投资设厂行业得到扩展
C.纱厂发展开始放缓
D.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7、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下史实能证明此结论的有( )
①十几万中国华工前往欧洲前线承担战勤任务
②中国积极参与谋划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④中国战场抗击日军兵力超过太平洋战场日军总兵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1902年,梁启超《新史学》问世,主张要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的主张旨在( )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
B.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
C.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
D.倡导反清的武装起义
19、截至2020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达到4000多万家。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整体规模和质量也都有了明显提高。这表明( )
A.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B.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已走向世界
C.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D.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效显著
20、1937年10月15日,有学者说:“纵然有精锐的军队,完全现代化的武器,如果军需工业及一般工业的动员,因原料缺乏或断绝而停滞了,胜利终难获得。对于长期战争,这个问题更为严重。煤油的缺乏,给(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的德国以致命的打击,这是最明显的例证。”在此,该学者( )
A.系统论证军需资源与持久战关系
B.对中日两国战争潜力有明确的预测
C.旨在告诫国民政府重视能源建设
D.认为日本缺乏进行长期战争的能力
21、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主张由国家垄断自然资源开采;李悝实施“平籴法”,主张政府收售粮食以调节粮价;商鞅主张政府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B.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C.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22、明代通俗小说插图数量众多,几乎到了无书不图的地步(如下图所示)。不同书坊都夸耀自家插图精美,质量上乘,或称“精工绘像,灿烂之观”,或谓“回各为图,括画家之妙染”,或曰“传神阿堵,曲尽其妙”。这反映出,当时( )
A.文人绘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B.雕版印刷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C.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D.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加深
23、按照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地主、资本家等剥削阶级都被剥夺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9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则明确规定了没有阶级区别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左”倾思想彻底肃清
B.最低革命纲领的制定
C.正确革命道路的形成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4、有学者认为: “这场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这场战争是( )
A.雅克萨之战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25、宋元城市中,_______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_______,实际上就是早期的_________。
26、原因
(1)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2)强调以“__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7、遵义会议
(1)_______年_______月,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_______。
(2)中共中央在____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_______和_______问题。
(3)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_______为政治局常委。
(4)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_______负总责,并成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5)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_______,挽救了_______,挽救了_______。
28、影响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________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①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②军队驻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③设立“________”,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2)标志着中国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9、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以______________为重点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_______次“围剿”。
30、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________年,后周禁军统帅________发动兵变夺取地位,建立宋朝,定都________,史称北宋。
31、失败标志:_________年,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
32、__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1)林则徐面对英美官员交涉鸦片烟土需要国际知识,便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________》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
(2)________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________》一书
A.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________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B.魏源在书中提出了“________”的思想。
(3)福建布政使________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
A.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________》一书
B.《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________著作。
33、科学发展观
(1)中共十六大以后,以________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________、________等重大问题,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________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________的重大成果。
(3)在2007年中共________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34、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________。
35、理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从世界观、方法论等概况)
36、全面内战时期中共坚持怎样的方针?
37、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总方针是什么?面对美苏两大阵营斗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我国采取哪一外交政策?
(2)50年代初,我国提出的外交新原则是什么?对处理国际关系有何积极影响?
(3)70年代,我国积极开拓外交新局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形成与完善
(1)科举制是什么时期形成的?
(2)唐朝时期是如何完善科举制的?
(3)科举制度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隋唐的相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回答,废丞相后,明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是怎样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