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其思想的核心是( )
A.仁
B.道
C.非攻
D.重法
2、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其目的是( )
A.稳定社会秩序
B.确立私有制度
C.加强思想控制
D.增加赋税收入
3、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北宋送给对方钱物 ②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
③都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22年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小王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时期遗存,出土大量陶器及少量石器、骨器等,这对研究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文化面貌提供实物资料。下列关于仰韶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地处黄河中游,典型器物是彩绘陶
B.私有制己产生,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C.能够养蚕缫丝,主要栽培作物是稻
D.出现阶级分化,己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5、标语是时代的反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风格的标语。下图所示标语“拥护共产党!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给农民!”应该出现在( )
A.北洋军阀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这里的“失败了”是指辛亥革命没有( )
A.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制定民主宪法
C.建立民主共和制政体
D.废除封建帝制
7、内阁作为皇帝和群臣之间的沟通纽带,它一方面对群臣奏章进行“初审”、上呈;另一方面为皇帝提供顾问支持,缓解政务疲劳,传达皇帝旨意。由此可见,内阁的设置(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制约了君主专制
D.方便了皇权运行
8、下图是现存于大英图书馆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由此可知唐朝( )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B.各项科技领先于世界
C.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
D.佛教思想最受到尊崇
9、19世纪四五十年代,面对民族危机,一些士大夫以满腔热情去研究世界及边疆的史地之学,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下列著作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
D.《革命军》
10、“琮琮”是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它以源自大地、象征丰收的黄色为主色调,身上的纹理形态取自良渚稻作文化中的稻穗,头饰的“神人兽面纹”取自良渚文化代表性文物玉琮上的图案。这一设计( )
A.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B.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
C.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D.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11、据如表可知,当时我国( )
1949-1952年中国社会总产值情况表
| 1949 | 1950 | 1951 | 1952 |
社会总产值 | 557 | 683 | 820 | 1015 |
农业 | 326 | 384 | 420 | 461 |
工业 | 140 | 191 | 264 | 349 |
建筑业 | 4 | 13 | 24 | 57 |
运输业 | 19 | 19 | 24 | 35 |
商业 | 68 | 76 | 88 | 113 |
A.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B.国有经济掌握了经济命脉
C.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凸显
D.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12、1937年初,国民党要员潘公展写了《统一与和平》一文,该文说:国民党的“统一”不同于中共的“联合”。他说:“无论怎样联合,内部的单位仍存在。所谓统一,是把原有的单位经过统一运动之后融化为一个整个的单位。”这一观点反映了国民党
A.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组织力量反击日本的全面侵华
C.借统一名义打击中国共产党
D.反对中共组建联合政府的主张
13、牌符象征着权力,下图为元代拾二号夜巡铜牌,俗称六体夜巡牌。牌上正反面书写汉文、乌金体藏文、蒙古文、八思巴文、波斯文、梵文,其中正面居中的“元”字最大。该铜牌( )
六体文夜巡牌正面 背面
A.应为成吉思汗元年纪念铸造
B.印证元朝权力通达各个行省
C.折射出中国民族大交融盛景
D.是元朝已经统一中国的证据
14、“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基于此认识,朱元璋( )
A.废除分封制度,全国推广郡县制
B.废除九品中正制,以考试选拔官员
C.分散机构权力,设“三司”“三衙”强化皇权
D.废除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具体职能部门
15、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以下哪一个官名不是唐代三省的名称(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务省
16、据估算,中国古代人口从西汉末至南宋绍熙年间才实现翻番,历经近1200年;从南宋的1亿人到17世纪中叶增加50%用了450年的时间;18世纪前期至19世纪前期人口则增加160%~170%。清朝中期这一人口发展趋势( )
A.加剧了人地矛盾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推动了科技进步
D.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7、《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和一场战役有关,这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18、2002 年中共十六大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9、北碑南帖是清代对南北朝书法风格的概括。南朝书法多以帖的形式流传,以空灵韵致为尚;北朝书法多以碑刻呈现,以天真质朴、雄强大气见长。这主要反映的是南北朝( )
A.文化艺术的差异
B.佛教传播的难易
C.经济发展的快慢
D.审美取向的对立
20、1089年,苏辙出使辽国时看到了被人翻刻的苏轼文集《眉山集》,写信给苏轼: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苏轼作品得以在辽境广泛传播的客观条件是( )
A.印刷行业发展迅速
B.宋辽达成和议
C.文官受到广泛尊崇
D.民族差异消失
21、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户口数八千八百。到东晋安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这三郡在刘宋时领县干四,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 )
A.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要
D.消除了南方的民族矛盾
22、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23、秦始皇时,“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这说明当时的政治体制( )
A.形成了君主的高度集权
B.注重丞相的决策权力
C.建立了分权制衡机制
D.加剧了君权与相权斗争
24、古人认为雀能在天空中飞翔,所以最接近天神,为了能与天神相通就以雀为形铸爵进行祭祀,此后持不同材质的爵在祭祀中的敬酒顺序和站立位置等规矩,使人们逐渐形成了对爵位的身份等序观念,进而发展成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 )
A.原始宗教祭祀的形成
B.早期政治制度的演进
C.君权神授思想的发展
D.礼乐制度的广泛运用
25、太平天国颁布的________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26、(1)请将试题中对应的选项内容链接
A.中日甲午战争___________①《权利法案》
B.英:君主立宪制___________②《马关条约》
C.第一次鸦片战争___________③《南京条约》
D.辛亥革命___________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填空
(1)罗马法的开端是①___________
(2)三民主义是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和民生主义。
(3)《资政新篇》具有④________色彩的施政方案。
27、约法规定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________
(3)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________和________
(4)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使其统治权,________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
28、积极参与联合国和经济全球化: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________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________”倡议的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________
29、同年底,张作霖之子_______通电全国,宣告_______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_______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30、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的民族民主革命。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经济:打击了________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_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________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31、西夏
(1)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________。
(2)制度:基本模仿________,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32、张勋复辟失败后,________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________》,拒绝恢复国
33、_______年_______月,国民党以围攻___________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_______爆发。
34、国共合作
①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②____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______召开,提出了____________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_______________正式形成。
35、材料
(1)图一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36、闻一多先生在上个世纪初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将澳门、香港、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曾经被哪两个国家侵占?我国解决港、澳问题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2)香港、澳门分别是什么时候回归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3)“但悲不见九州同”,统一台湾是党的四代领导人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阻碍祖国统一的哪些势力?
37、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历史传统,在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侵略的斗争,为取得民族独立做出了突出贡献。据此回答:
(1)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就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什么?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的突出功绩及其失败的根源各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进行艰苦的探索。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成功说明了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在近代国共两党曾进行了两次合作。两次合作的基本任务各是什么?第一次合作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8、请列举改革开放中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
39、宋代的社会关系有哪些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