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南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如表为不同典籍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影响是(     

    文献

    评述

    魏收《魏书》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欧阳修《居士集》

    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赵翼《廿二史札记》

    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率多摈弃之,有同奴隶。

    A.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

    B.削弱了草原民族的武装

    C.推动了鲜卑族汉化进程

    D.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 2、下图是中国北方与南方历代人才比重变化趋势图。该趋势(     

    A.体现了南方文化知识普及程度高

    B.反映了文化轴心与政治中心趋同

    C.表明人才比重失衡贯穿始终

    D.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军机处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盖军机处仍不过为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这鲜明体现了(     

    A.中央行政体系的日臻完备

    B.军机处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

    C.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军机处的设立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 4、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政府规定:婢仆与商人、佃农均为编户齐民,严格限制官吏利用职权强雇部民为婢仆,禁止掠贩良人为婢仆。这反映出北宋

    A.社会矛盾基本消除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D.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 5、郑观应认为,清政府应师法“泰西税法”,对于出口货物,“税宜从轻”“以广去路”;对于进口货物,则“一律加征”,通过“重税以遏来源”。这表明郑观应(     

    A.重视关税,保护民族经济

    B.否定了传统经济思想

    C.推动闭关锁国政策开始瓦解

    D.揭示了国内市场广阔

  • 6、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为此,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奋斗目标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实现共产主义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进行战略转移

  • 7、下图反映了西晋到唐朝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传统门第观念颠覆

    B.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C.官员素质全面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

  • 8、4世纪中叶,阿克苏姆帝国确立了基督教立国,在与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进行的长途贸易中,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进口各种纺织品、刀、剑和杯子等。这反映出该国

    A.对外贸易较为兴盛

    B.手工业技术先进

    C.成为政教合一国家

    D.经济上自给自足

  • 9、1089年,苏辙出使辽国时看到了被人翻刻的苏轼文集《眉山集》,写信给苏轼: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苏轼作品得以在辽境广泛传播的客观条件是(     

    A.印刷行业发展迅速

    B.宋辽达成和议

    C.文官受到广泛尊崇

    D.民族差异消失

  • 10、《贞观政要》记载:“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反映的治国理念是(       

    A.重视人民力量

    B.注重选贤任能

    C.注意整顿吏治

    D.采取休养生息

  • 11、《元史·地理志》: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南北面官制

    C.行省制

    D.猛安谋克制

  • 12、乾隆皇帝即位后,对八旗子弟战斗力退化痛心疾首,提出了“骑射立国”的目标,下令八旗子弟苦练骑射本领。而两江总督高晋提出把火器操练列入武举考试。材料反映了(     

    A.西学东渐进程不断加快

    B.地方督抚影响中央决策

    C.统治集团具有忧患意识

    D.军事制度改革阻力重重

  • 13、宋太祖鉴于五代枢密院权力过大的教训,将枢密院直接统兵权划给三衙,枢密院掌兵籍、虎符,有发兵之权,而不统兵。三衙有统兵之权,而不能发兵。兵部仍作为中央军事机构留存,但权力有所削弱。这表明,宋代(     

    A.官员任免随意性强

    B.建立严密规范的监察体系

    C.武将政治地位低下

    D.防范君权面临的潜在危险

  • 14、在远征路上的亚历山大经常向宙斯、雅典娜等希腊诸神致敬,找希腊预言家占卜,举办希腊式的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赛事。一批优秀的希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学者陪伴在他左右。由此可见,亚历山大(       

    A.提高了被征服地区文明程度

    B.热衷于传播希腊文化

    C.借助希腊文化实行专制统治

    D.催生了希腊人文精神

  • 15、北宋都城汴京每年三月都会在金明池举办各种水戏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观赏。《东京梦华录》载“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人水”(如下图所示)这反映了北宋(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崇文抑武,革故鼎新

    C.中外交流,社会繁荣

    D.城市繁华,文体活跃

  • 16、《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A.主张废除宰相制

    B.倡导无为而治

    C.倾向于限制君权

    D.反对王位世袭

  • 17、19世纪末,湖南人充分认识到发展交通是湖南进步的必要条件,因此大力发展交通。从此,湖南一改自古以来南隔五岭、北阻洞庭的闭塞状况,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开阔了视野,实现了与外界接轨。这一变化有利于

    A.洋务运动迅速发展

    B.推动社会的近代化

    C.政治民主化的实现

    D.交通运输的长途化

  • 18、日本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1906年成立,总社设于中国大连,分社设于日本东京),在九一八事变以前积极进行情报活动。其情报范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材料可用于说明(     

    A.日本侵华方式的变化

    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中国军事能力的落后

    D.中日矛盾不断加剧

  • 19、《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这一官制(     

    A.构成了贵族政治的内涵

    B.极大地削弱了相权

    C.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D.造成官僚机构膨胀

  • 20、《韩非子》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法家引用这则寓言意在

    A.强调趋时更新

    B.否定等级秩序

    C.讽刺不劳而获

    D.阐释农本思想

  • 21、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革命统一战线道路

    C.国共合作抗日道路

    D.土地平均分配道路

  • 22、元代,云南设立行省后,改变了其分裂割据的状态。汉族移民随着交通线深入云南,使得精耕细作的方式得到大规模推广。《元史•食货》记载,云南行省纳粮曾经达到277719石,远超同期辽阳。四川、陕西等行省。据此可知元代(     

    A.南北经济的差距继续扩大

    B.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加强

    C.因地制宜的模式收效明显

    D.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消失

  • 23、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国之所以不昌也,在于民智未开。”为此,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一场开启民智的运动。该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北伐战争

    D.国民大革命

  • 24、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以下对于“第二次知识接触”评价正确的是(     

    A.产生了广泛影响

    B.助推了社会转型

    C.冲击了正统思想

    D.传播了西方科技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长沙会战:________年12月,发生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大批日军,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 26、____________开始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体制,__________打破了传统的__________,奠定了中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______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强化了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重要影响。

  • 27、近代葡萄牙人形成以________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将大量中国生丝、瓷器经印度果阿运往欧洲,除此之外也参与到中国和________之间的贸易中。这些贸易让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 28、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1)八国联军出兵镇压。

    (2)慈禧太后发布________义和团的谕旨。

  • 29、时代塑造思想,思想引领时代,不同时代,诞生了诸多不同的思想家,请将相关人物与其主张、成就匹配。(用字母表示)

    A.孔子                           B.老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

    人物

    主要成就

    创立道家学派,提出朴素辩证法思想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倡导法治,主张君主专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礼

  • 30、“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家之口(     

                                           

  • 3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________年,后周禁军统帅________发动兵变夺取地位,建立宋朝,定都________史称北宋。

  • 32、中共七大

    (1)背景:为了总结中国抗战经验,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2)召开: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隆重举行。

    (3)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________》的政治报告

    ②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 33、汉代中(内)外朝制度:中朝为________机构,外朝为_______机构;

     

  • 34、改革首先在_______取得突破。______________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 36、三国至唐时期的绘画成就有哪些?

  • 37、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 38、在20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开创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为题:

    (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取得怎样效果?

    (2)20世纪三十年代,面对严重危机,美国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请指出“新”在哪里?对战后西方经济运行机制产生怎样影响?

    (3)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什么?我国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认识。

  • 3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分别列举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的一项措施?

    (3)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