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B.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D.随着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引起了报道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热潮。
2、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曾经被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沙僧做过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西游记》)
B.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女妖精,使用双剑,武艺出色,想吃唐僧肉,先变成十六七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使出离间计,使唐僧逼走孙悟空,把唐僧捉住。她是白骨精。
C.悟空向东海龙王讨得(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知其厉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直接将其封为齐天大圣。
D.悟空因打死强盗被唐僧赶走,六耳猕猴趁机假冒悟空遇上西天骗取真经,沙僧求助观音。悟空知道后去找假悟空算账。真假悟空恶战,真假难辩。如来佛使他现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悟空回到唐僧身边。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人父母者应率先读书,为孩子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有利于推动“书香社会”建设。________。
①一个家庭的幸福,离不开书香的熏陶
②“耕读传家”让书籍走入每个家庭;营造读书的环境,沁人心脾,其乐无穷。
③大到可以激发人的志向,改变人的一生
④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哺育
⑤一本好书,小则使人获得知识,懂得道理
A.④①⑤③② B.⑤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⑤ D.⑤③④①②
4、下面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B.小说《骆驼祥子》讲叙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到小说结尾,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小福子因为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同时因为生活的压力,又拒绝了心爱的虎妞再次和他组建家庭的要求。
D.《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5、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济南的冬天》—现代—舒庆春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白居易
C.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代—鲁迅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左右。
B.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C.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东西吃。
D.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载着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扶摇直上,飞向浩淼的太空。
B. 他的这篇文章写的是亲身经历,感情自然真挚,称得上著作等身。
C. 贝聿铭先生为了设计出具有东风神韵的苏州博物馆呕心沥血,最终完成了家乡人民的重托。
D. 四月的鼋头渚青山绿水,樱花烂漫,令游客流连忘返。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①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②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③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④皆有可观者。邑人⑤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⑥仲永环谒⑦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⑧众人矣。”
【注】①隶:属于。②收族:和同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③自是:从此。④文理:文采和道理。⑤邑人:同县的人。⑥扳:通“攀”,牵,引。⑦环谒:四处拜访。⑧泯然:消失。
【1】下面是某同学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联系词语“辞别”、“推辞”可推知“辞”意义为“推辞”。
B.见往事耳——回顾课文“昨夜见军帖”,可以推知“见”的意义应该为“看见”。
C.传一乡秀才观之——联系前文“其诗”,可推知“之”的意义应是“他作的诗”。
D.余闻之——查字典,“闻”意项有“听见”、“理解”、“听说”等,应选“听说”。
【2】下列为乙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孙权严格要求下属,他让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应该认真钻研经书。
B.乙文中仲永父亲贪图利益,每天带仲永四处拜访不让他学,后仲永变为普通人。
C.甲文吕蒙善于接受意见,他勤奋好学,以致鲁肃对他的变化很吃惊并与之交友。
D.乙文仲永未主动学习,小时天赋虽高,但因耽误学习时机,长大后反而很平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帮帮你:书:①写;②文字;③书法;④书籍;⑤书信;⑥文书,公文;⑦《尚书》。——《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9、古诗文默写。(请规范书写)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4)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二)》)
(5)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难免有不被理解的时候,但有修养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影响心境,正如《论语·学而》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爱的证据
孙道荣
(1)一群年轻人,在野生动物园内参观。
(2)干枯的草地上,跑过来两匹马。解说员说,这两匹马,是一对母子。你们能分辨出,哪匹是妈妈,哪匹是孩子吗?
(3)年轻人盯着两匹马看,大小差不多,斑纹差不多,胖瘦差不多,年龄似乎也差不多,就连神情看起来都差不多,怎么辨别啊?
(4)解说员拿起一把青草,向两匹马扔了过去。连续的干旱,使原本丰腴的草地,变得干枯了,荒芜了,这把碧绿的青草,因而显得特别醒目,特别翠,特别诱人。
(5)两匹马看见青草,飞跑过来。它们几乎同时跑到了青草边。一匹马迫不及待地低下头,伸出舌头,卷起青草,美美地咀嚼起来;另一匹马站在一边,舔着舌头,看着他的同伴,却并不急于吃草。
(6)解说员指着两匹马说,先吃草的那匹,是孩子,而默默站在一边的,是妈妈。如果只有一把草,一口粮,妈妈总是会让给自己的孩子的。人是这样,动物也是这样。
(7)年轻人似有所悟。
(8)继续参观。
(9)两只雄狮跑过来。年轻人一阵惊叫。
(10)解说员指着两只狮子,对大家说,这是一对父子,你们能分辨出,哪只是爸爸,哪只是儿子吗?
(11)年轻人盯着两只狮子看,一样大小,一样健壮,一样彪悍,一样威风凛凛,就连脸上象征雄狮的鬃须似乎都一模一样,根本无法辨别。
(12)解说员拿起一块牛肉,扔了过去。
(13)两只雄狮同时嗅到了牛肉的腥味,同时扑向空中,争夺那块牛肉。一只狮子咬住了牛肉,可是,还没等它站稳脚跟享用,另一只雄狮就发出了凶猛的吼声,凌厉地从它的口中,夺下牛肉,并威吓性地竖起全身的鬃毛,毫不客气地赶走了同伴。被赶走的狮子,很不服气地站在一边。
(14)这回,年轻人争先恐后地指认:后面那只看起来凶悍而蛮不讲理的,一定是儿子,因为孩子往往霸道,自私。
(15)解说员笑着摇摇头,你们说错了,后面那只看起来凶悍一点的,恰恰是爸爸。
(16)年轻人不明白了,怎么爸爸和儿子抢食物,一个爸爸,不是应该呵护自己的孩子的嘛?难道动物界和人类不同?
(17)一个狮群,一般只能有一个成年雄狮,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一旦长大了,就会被狮爸爸毫不客气地赶出狮群。解说员说,也许正是为了让它日后能够单独生存,狮爸爸才对自己的儿子特别凶狠,特别不留情面,特别不照顾,其实,那也是一种爱啊。
(18)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爱,是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表达的。
(选自《意林》有删改)
【1】根据文意,将年轻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________ →似有所悟→不明白了→________
【2】请分析第4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赏析第13段中划线句子。(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4】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比较母马和雄狮表达爱的方式有何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80-100字)
11、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⑥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请根据提示,围绕三次看花,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次:“我”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母亲劝“我”去看花。
第二次: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体会下面的句子里分别蕴含着“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①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②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3】请结合第⑦段中关于“菊花”的描写,谈谈结尾的“好好儿活”的丰富含义。
12、介绍你最熟悉的事物或一处景点。
要求:(1)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2)内容具体,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