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怒号(hào) 鲦鱼(tiáo) 其名为鲲(kūn)
B. 挂罥(juān) 兑命(yuè) 尽粟一石(sù)
C. 布衾(qīn) 骈死(pián) 两鬓苍苍(bìn)
D. 槽枥(lì) 塘坳(ào) 徙于南冥(tú)
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3、“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我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张洁的这句话中“这本书”指哪本书?( )
A.《简·爱》 B.《鲁滨孙漂流记》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骆驼祥子》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B. 秋天漠漠向昏黑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 自经丧乱少睡眠 自李唐来
D. 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5、品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清代刘邦彦评论此诗“气势在‘蒸’‘撼’ 二字”,试从炼字角度任选一字分析其妙处。
6、诗文名句积累。
(1)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2)深林人不知,______。(王维《竹里馆》)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部有大美。罗布淖尔戈壁浩瀚无边,荒凉苍茫,夕阳像勒勒车的轮子,灿烂热烈,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
7、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1)本段话选自《______》;从本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对“孩子”演奏水平的_____ ,还可以看出“我”对“孩子”提出了_______。
(2)从本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启示:______。
8、壶口的黄河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听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担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备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有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1】第④段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黄河的?突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⑥段的划线句子。
【3】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看中国的水,最好去黄河?
9、写作练习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生存,要发展,人与人之间就需要交往。在交往中获得信息,在交往中寻求发展的机会,在交往中寻求理解,在交往中得到认同……交往是一种本领,交往是一个过程,交往是一种体验。同学,在你的生活中,你要和你的父母交往,和同学交往,和朋友交往……交往中你有过许多的感受和体验,有欢乐,也有烦恼;有痛苦,也有幸福,请以“交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但必须围绕“交往”这一话题作文。
(4)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5)不得少于600字。